说着,她从背后掏出一本书,递到舒小姐的手上,“这是我给你准备的生辰礼,一本《徐霞客游记》。”
舒小姐在其他书里听说有这本书,一直想读,同陈瑞安提过一次,陈瑞安有心记下了。
果不其然,这份礼物送到了舒小姐的心坎里。她高兴地说:“谢谢姐姐!这是我收过最好的生辰礼!”
刘婶道:“我粗人一个,别的话我也不会说,我只希望青青身体健康,壮壮实实的。要是能多吃点饭,那就是更好的孩子了。”
舒小姐给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两只手捧着脸。她有些挑食,刘婶没少为此操心。大家见她表情,都被逗笑了。
刘婶蒸了一盘雪白的大米发糕,上面点缀着几片红枣,同雪中红梅一般,又应景又好看。
陈瑞安将发糕挪到舒小姐面前,又小心翼翼地在旁边点上一支红蜡烛,权把发糕作生日蛋糕,柔声向舒小姐道:“来,许个愿吧。”
舒小姐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虔诚地许着愿,几人同去年一样,齐声唱着陈瑞安教的《生日歌》。
待吹完蜡烛、分过发糕,终于可以开始吃火锅了。
平日里,陈瑞安常常念叨火锅的妙处,舒小姐一直十分好奇,只是刘婶总嫌麻烦,不肯做。今日趁她生辰,终于得以一饱口福。
装了菌汤锅底的铜火锅咕嘟咕嘟冒着泡,鲜香四溢。周围摆了满满一桌的配菜,荤菜有切得薄薄的牛肉片、新鲜的大虾仁,还有陈瑞安前两天教刘婶提前做出来的鱼丸;素菜有娃娃菜、豆芽、豆腐、豆腐皮,还有刘婶亲自做的手擀面。
陈瑞安拿起一只小碗,熟稔地用麻酱、香油、小葱和芝麻替舒小姐调了一碟蘸料,介绍道:“肥牛片容易熟,涮一涮就能吃。像我这样,拿筷子夹着放进锅里,数二十五下。看见肥牛已经完全变色,就可以吃了。捞出来放在蘸料里,这样蘸一下——青青,尝尝看。”
舒小姐吃进嘴里,眼睛瞬间亮起来,惊喜道:“这个牛肉好嫩啊!虽然上面带着肥肉,可吃着一点儿也不腻。这个蘸料也很好吃,特别香。”
“鱼丸和虾仁要多煮一会儿,要煮大约半刻钟。”
趁着煮鱼丸和虾的功夫,陈瑞安又替孙阿瑜调蘸料。孙阿瑜是病人,有忌口,吃得清淡,陈瑞安贴心地替她舀了两大勺菌菇汤底,然后加入少量生抽、蒜蓉、葱、香油,搅拌均匀。
孙阿瑜尝过刘婶做的鱼丸,喜欢它嫩滑的口感。她夹了一个鱼丸,放进调好的蘸料里涮了涮,咬了一口,点头赞道:“这个汤底好,浓郁醇厚,有菌菇的鲜香。鱼丸这么吃,比直接吃更美味几分。”
刘婶口味重,爱吃酸辣口味,她以辣椒油和醋为主,自己调了一个蘸料,涮了一个虾仁吃。
“好吃!主要是我这个蘸料调得好,够味儿。这个吃法很好,各人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往后咱们也可以这么吃。”
众人一边吃着火锅,一边说着话,火锅里的食材翻滚着,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屋内暖意融融,欢声笑语不断,与窗外的冰天雪地对比鲜明。
舒小姐道:“谢谢刘婶和姐姐,你们为了这顿火锅,忙前忙后的,辛苦了。今日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辰。”
刘婶有些动情,眼中泛着泪光,摆摆手道:“哎呀,说啥呢!我说句大不敬的话,我在舒家待了这么多年,早把自己看作舒家人,对你们就好比亲人一样。能照顾你们日常生活,其实我心里特别满足。”
孙阿瑜赶紧道:“我也是这样想。青青的亲奶奶走得早,刘婶疼青青,同亲孙女也没有分别了。”
这时,下到锅里的手擀面煮好了,陈瑞安用漏勺捞起,均匀地分给众人。
陈瑞安吃了一口热乎乎的面条,不禁感慨:“能这般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火锅,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
酒足饭饱之后,刘婶起身收拾碗筷,舒小姐起身帮忙。陈瑞安也没闲着,帮忙端铜火锅、擦桌子。
不一会儿,屋子又恢复了整洁。
几人坐在窗边看着雪,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忽然,大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刘婶独自在外院,听见声音,感到纳闷。这个时间,舒先生还没散学,佃户交租的时间也还没到,会是谁来呢?
她从厨房出来,一边去开门,一边喊着:“谁呀?”
陈瑞安在内院,还以为是舒先生提前回来了。只远远听见刘婶同叩门的人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刘婶从那扇连接内外院的梅花窗里探出脑袋,朝陈瑞安喊道:“找你的!”
陈瑞安很诧异:“找我?谁会来这里找我?”
她赶去门口,门外站着的竟是大顺。
大顺如今已经不上学了,在家里跟着他父亲学木匠。
大顺显然是跑过来的,天气这样冷,他额头上竟满满的都是汗。
他大喘着气,神色慌张,陈瑞安看得心里莫名有些发慌,她问道:“大顺?你来这里做什么?发生什么事了吗?”
大顺道:“小安,不好了,你快回家。你爹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