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唐军神——卫国公李靖李药师
南平吴楚,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1、南平萧铣、辅公祐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九月,李靖担任行军总管,与赵郡王李孝恭统兵征讨割据江陵的萧铣集团。时值秋天多雨,江水暴涨,萧铣认为唐军在这样恶劣天气中,不能有什么作为,因此不作防备。李靖说服李孝恭及众将士,应趁萧铣军队在雨天不作防备的机会,出其不意地给予重创。结果唐军很快攻占夔州、夷陵,最后包围了江陵,萧铣被迫投降,长江上游平定。不久,李靖又统兵击败占据丹阳的辅公祐,整个江南宣告平定。唐高祖李渊喜不自禁,连连称赞道:“李靖真是萧铣、辅公祐的克星,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不比他强!”
2、北灭东突厥。
李世民继位不久,北方突厥部落纷纷叛乱。贞观三年(629年)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征讨突厥。李靖带领精锐骑兵三千人从马邑出发,直抵恶阳岭。突厥颉利可汗闻报大惊,以为唐军已全军出动,突厥军心动摇,李靖趁机夜袭突厥老巢定襄城,很快攻破城池,颉利可汗仓皇逃入沙漠,退守铁山。突厥无力再战,派使者向唐朝请降,请求举国归附唐朝。唐太宗答应了突厥的请求,并派使者前去安抚。
李靖与副将张公瑾商议:朝廷使者到达突厥,突厥人必定认为已平安无事,如果趁机率一万骑兵,带二十天口粮,从定襄沿白道进击,一定能彻底打败突厥。张公瑾认为,皇上已经答应突厥请降,朝廷使者又在突厥,师出无名。李靖认为,如果不趁此机会给突厥致命打击,等突厥军队元气恢复,又要再生叛乱。于是率军急速进发,遇到突厥巡逻兵,就俘虏带走。唐军直抵距颉利可汗牙帐仅七里的地方才被发现。突厥部众惊慌失措,四散溃逃,唐军一举杀死突厥一万人,俘虏十万人,生擒颉利可汗父子,长期困扰唐朝边境安定的突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李靖因功升为尚书右仆射,当上了宰相。
3、西破吐谷浑。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西部吐谷浑劫掠边地。唐太宗想让李靖统兵出征,又担心他年岁太高。年过六旬的李靖慷慨陈辞:“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出征!”于是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进驻伏埃城,吐谷浑放火烧光牧草,退守大非川,唐军将士认为春草未生,战马瘦弱,不宜出战。李靖力排众议,决定深入敌区。唐军越过积石山,与吐谷浑军队大战几十次,终于打败吐谷浑,灭掉吐谷浑国,吐谷浑人大部归降了唐朝。班师回朝后,李靖被封为卫国公。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危。唐太宗亲自到他府第探视,流着泪说:“你是我的生平知友,你南平吴楚,北定突厥,西降吐谷浑,为国家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却病笃如此!”不久,李靖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李靖死后,得到了陪葬在唐太宗昭陵的殊荣。不久唐太宗也同年去世啦。
二、大唐高宗定海神针——英国公李勣
李勣[jì],又名:徐世勣。
与李靖差23岁,师从李靖,与李靖并称帝国双璧,大唐绝代双骄。贞观三年协助李靖北灭东突厥。贞观十五年灭薛延陀。唐高宗公元666年,东灭高句丽,高宗设安东都护府统管高句丽旧地。
李勣一生经历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前后灭三国——苏定方
苏定方,比李勣大2岁,23个字。【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大器晚成,63岁起飞,76岁谢幕,13年。有人说,苏定方是一代“军神”李靖的徒弟,而他的徒弟是裴行俭。
( 功过李霍,俯视彭韩。《大唐平百济国碑铭》,位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市定林寺,碑身被嵌在一座五层石塔的底层,又称《苏定方塔》、《苏定方碑》和《苏定方平百济塔》等,是1300多年前唐朝大军扬威域外的实证。)
1、66岁高龄征西突厥。657年,分别设置濛池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西至咸海一带)和昆陵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东至新疆北部地区)。
2、67岁平葱岭。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居然没有缺氧,足见其老当益壮,开拓西域。
3、夷百济。660年,唐军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口),大败百济,杀数千人。苏定方乘潮而上,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百济倾国出动,唐军大破百济军,杀一万余人。其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百济灭亡。唐朝攻灭百济,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跨海两栖作战,体现了唐朝初年强大的水军建设和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此役使唐朝以百济故土为战略据点,对高句丽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为后来英国公李勣彻底摆平高句丽奠定基础。
4、伐高丽。661年,苏定方被调为平壤道大总管,改与契苾何力、任雅相统军讨伐高句丽。八月,苏定方在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大破高丽军,进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但因北路唐军回师、高句丽寒冷的气候及新罗无法按期支援等因素,苏定方只得于龙朔二年(662年)二月班师。
(368章原文)
显庆二年,苏定方受奉高宗之命,首次以主帅的身份率军西征突厥,以不足万人,大破西突厥十万余大军!!
寒风呼啸,寸寸霜白洒落,天地一片空茫,裹上了恢弘的银装!!
红缨附上星星点点的白,将军呼出的热气却滚烫到将天地都灼出了一片雾气!!
他双眸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辉,张开双臂,几乎带着痴醉享受的抬头,任由冰凉的霜雪落满眉眼!!
大雪啊,清洗我这许多年的沉寂吧!!
让天地,听见我的声音!!
昭告天下,吾之名讳!!
【会大雪,军中请须霁,定方曰:“今晦风冽,虏谓我不能师,掩其不虞可也,缓则远矣,省日兼功,上策也。”】
【及至石国,生擒西突厥之主阿史那贺鲁!!】
枪朔横扫,直直的将那仓惶奔逃的狼狈国主钉在地上!!
将军策马而去,马蹄踏踏,在茫茫白雪上留下了一串平缓的脚印。
天幕前。
一片寂静。
无数人几乎在那一刹那感到浑身的鸡皮疙瘩都浮了起来,甚至头皮发麻。
秦、汉。
纵然白起韩信之流,也忍不住眯了眯眼睛。
一旁的刘邦啧了一声,唏嘘道,“……真能装逼啊。”
众人的情绪酝酿到了一半,瞬间戛然而止。
韩信眼角一抽,忍不住怒瞪了刘邦一眼。
“大雪之中生擒敌方主将,什么含金量你到底知不知道啊?!!”
这逼你倒是装一个啊!!
唐。
李世民眼角忍不住微微挑起,露出一个惊奇的表情。
“……这小子,行啊!!”
李靖笑了起来,赞叹道,“此话不假!!这一仗打的漂亮!!”
李世民眉开眼笑,高兴的挥挥手,把众人围绕中的苏定方招了过来。
“烈烈啊,快过来!让朕好好瞧瞧!!”
苏定方头重脚轻,人在走魂在飘,脸上恍恍惚惚。
这待遇……还真是一时不好适应啊!!
四、大唐第一猛人——一人灭一国王玄策
王玄策,唐朝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贞观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印度)。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使团。王玄策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王玄策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诃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国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散逸残篇收录于《法苑珠林》《释迦方志》等。
(365章原文)
强盛的大唐王朝在中原定主,四面八方的大小国邦纷纷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