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杨婵传奇[洪荒+哪吒+封神+西游+东游] > 第5章 大势对论

第5章 大势对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五日大祭之后,杨婵并未离开朝歌。

她在这座城池中游荡许久,自先王去后,这座古老的城池迎来了朝阳。

杨婵看到,王后于朝堂之上,目光如炬,洞察利弊。与群臣议政,言辞恳切,剖析时势。所决诸事,皆关系大商兴衰。每至夜深,宫烛犹明,其影伏案。旬月之间,为求治道之精,不辞辛劳。

她提拔的诸臣,各尽职守。

旬浃之间,上卿傅说深入闾阎,访贫问苦。见田亩之事,教民以新技,助其丰穰。遇市井之弊,革除旧规,兴利便民。

月余,僻壤之地,亦有国相闻仲,差遣大小官吏奔波,解民之困,扶危济弱,不辞山高路远。

农夫,自春至夏,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耕耘不辍。渐至秋时,沃野之上,黍稷油油,仓廪渐实。

工匠,精研技艺,于作坊之中,锤凿之声相闻,所制器物,精巧绝伦,以供民用。

货郎,负货于途,行贾四方,互通有无,市肆熙攘,百货骈阗。

学庠之中,书声琅琅,学子勤勉,诵读经典,志存高远,欲为家国效力。

庙堂之内,王后与左右言道,此皆庙堂之德化,万民之奋勉所致也。

山川之间,四季更迭,草木葱茏,禽鸟翔集,一派生机。

欣欣向荣之象,已昭然于世,且愈经时日,愈发昌盛。

兜兜转转,她又回到宫中,来见王后。

她与王后在祭祀人道与祖先的大堂中,相对而坐。

人道光明灿烂,笼罩整座厅堂。

杨婵眉心,象征着传承的红痕闪烁,隐约是一盘针线的模样。

“我是凡人,寿命不过百年,见识只在几座城池之中,并不知晓龙女娘娘与神女娘娘所言深意。毕竟我只是先王的妻子,并非子姓后人,如何可坐人皇之位。”王后承认,她是动心的。

但是,这是殷商天下。

野心,不是三言两语。

寸心娘娘给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将权柄放置在她眼前,便消失不见。

她辗转反侧,将太子即位之期推到三年孝期之后,以先王后之身,代为摄政,以此试探人道反应。

朝歌城中,已没有俗世的阻碍。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身为大祭司与大元帅,她已在先王重病之时,便开始扫清异己之辈。

先王去后,杀尽朝歌不从之子姓宗亲。

人道,平稳依旧。

可她,仍然不敢觊觎人皇之位。即便,她自信能比先王做得更好。

龙女娘娘入灭,她念头已息。

没有人族执念一脉支撑,朝歌之外的天仙镇守会是什么反应,很难说,毕竟其中也有子姓宗亲。

如若因一人之欲,至天下皆反,斩断大商兴起的势头,王后不为也。她的野心抵不过她的公心,私欲再旺盛,也不至于烧掉理智。

可是,继任的神女娘娘仍然持相同态度,对她说,汝当为人皇。

王后已经接近熄灭的欲望,蠢蠢欲动,星火将燃。

至高的权力,她自信能够把握。祭祀人道与祖先的是她,南征北战的是她,她没什么负担不起的。

“所谓大争之世,王后可一观矣。”杨婵稍微回想寸心娘娘所言,抬起宝莲灯,说道,“四洲,已经进入改弦更张的关键期。朝歌,便是天下缩影。大争之世已临,人将何从,全在这几年中了。”

杨婵觉得自己干巴巴的说,不如让王后自己看看。

她带着王后的念头上升,与朝歌上空人神之约罗网相合,成为无处不在的风,吹拂过每一处屋檐。

王后以凡人之身,领略到了仙人视角下的朝歌城,玄妙绝伦。

城池关卡,皇城禁中,还是那般巍峨。

富者广厦万间,府邸连绵,金尊玉贵,前呼后拥。

他们所在的东西两城,是朝歌的旧城。

奢靡腐朽的气息从风中灌进神魂,王后不适的皱眉。

风吹过,垒起大厦的砖石在哀嚎,旧有秩序崩塌的咯吱声间断响起。

已经衰微的存在,只剩下一副躯壳张牙舞爪罢了。

贫者片瓦存身,破衣烂裳,刀耕火种,稍能果腹。

他们所在的南城,是朝歌的新城。

生生不息的勃勃之气,从容掠过,那是希望的味道。

风吹过,有教无类的大道在蔓延,新生秩序在孩童笨拙挥舞的法术中酝酿。

萌芽中的新势力,在茁壮成长。

王后预感,未来的权力架构,会在这一个个笨拙的法术推动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士,是将来人族的主流。

人,已经换了模样。

朝歌,已经变了颜色。

三年前的朝歌,没有贫者。只有富有四海的奴隶主,和他们的奴隶。奴隶不算人,不能用者来称呼。

王后意识回归,沉默片刻,消化着今日奇观,她试探道,“神女娘娘,可是要织就一张大网,将那腐朽之辈一网打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