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倒也不是不能掌握。
或是说,只要她想,“系统”永远会是她最忠诚的工具。
不过显然,她不懂得均衡,不明白两只家犬之间亦会互相斗争。
——为了博得主人的关注。
·
适应规则,理解规则,摸清它的边界。
这样,生活才会变得舒适且稳定。
我的行动向来如此。
·
我确实已经观察她有一些时日了,早在变故发生之前。
最初只是因为她操控虚空装置的手段相异,不同于教令院内部的使用说明,这才多看了两眼。
但我没这么闲,有时间去关注他人的生活,还不如思考“晚饭是什么”来的有必要。
可谁让她三点一线,生活规律到能让人轻易察觉动向?
错漏百出的遮掩,毫无保留的观察,僵硬刻板的行为模仿。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社会学调研试验呢,怎么会有人这么适合成为社会上少有的样本素材?
因论派里,比起修习历史,她更适合社会学。
拿自己做样本,岂不是很方便?
·
非人的生命体,支撑她行动的却是人的思想。
·
恐惧、犹疑、愧疚,这些情绪驱使着她一次次的偏向于关注我、帮助我。
若是换个有歹念的虚伪之人,她还会这么做吗?
——不会。
即便相处时日不长,我也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尽管没有刻意提及,她的直觉确实帮了她不少。知道什么时候该坦诚,什么时候该隐瞒。
她是个非学术意义上的聪明人。
何况她的帮助存在一个前提:她是上位者。
她能控制我,或许是主观,或许是客观层面。
那句“绝对忠诚”帮了我大忙,她卸下了大半的防备。
至于后续的“强制休眠”,亦是如此。
她恐惧的对象转移到了“系统”身上。
她在无法掌控的局面里,最极端情况是选择毁灭。
至于结局如何,就要看她狠不狠得下心,是自毁,还是一同……
·
“嗯?你怎么在这里?”
诧异的声音打断了思考,是近日足够熟悉的声线与腔调:咬字清楚,却总是拖长尾音,像在撒娇服软。
她惯常示弱,不知不觉,这份习惯带入了她的一举一动之中。
我抬眼,见她抱着一袋咖啡豆,身后跟随的服务人员端着餐盘,馥郁的咖啡香气弥漫。
“这种好天气,最适合什么都不干。”
我翻开纸页,回以合适的答复。
至于她的想法……显然会把我认作是那个由她掌控的数据体吧。
说到底,还是缺少了质疑的习惯。
“唔……”她颇为无奈的看我,却比进屋前放松的多,眉眼舒展,支手撑脸:
“要喝咖啡吗?你好像没有点……我难道忘记给你摩拉了?”
放下咖啡壶,倒满茶杯的服务员一顿,隐蔽的放缓了取第二只杯盏的动作。
无论是被认为“上交全部工资的可怜丈夫”,还是“被包养的情人”,都只是外人的看法。
我倒也不在意。
她突然警惕起来,左顾右盼,瑟缩的好像遇到了危机,神色莫名,喃喃自语:
“我是不是说错什么话了?”
“怎么会呢,你说得很好。”
我也想知道你还能说出什么话来,再给我安上几个身份。
“才怪。你怎么老是说反话。”语毕,她又有些怀疑,反思,“没说错吧?”
她有这样的反思精神,倒是值得鼓励。
我认可的点头:“这句话,下次记得对你讨厌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