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站在小溪的石头上,看着从容不迫的谢灵雎“啾啾?”你不在乎世人眼光吗?我听见好多人私底下说你坏话!不过这些人干的坏事虽然也坏,好像也没有很坏,不懂,“啾啾——”
谢灵雎只是笑笑,挑眉道:“业由心造,虽行于杀,而断一切众生苦恼,鸟儿,你懂吗?”
神山倾覆,往昔兹事替矣,唯天柱潜之……你要用心去看,用毅力去做,用生命去感受……
阿雀,你懂了吗?
阿雀,你懂了吗?
……
我不懂,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用业火击散阴司军的灵魂,近乎灰飞烟灭,为什么,为什么要自焚死在这无边业火下,让自己成为一具丑陋的焦尸,不是爱漂亮吗?你不是……
隋云本就神魂不稳,又亲眼见谢灵雎自焚在他身前抵挡住了阴司军、阴司军化作流萤的场面,更是神魂动荡,深陷梦魇之中,隋云嘴里不间断的呓语,清隽秀气的脸上满是痛苦之色,声音凄怆,声音小小的,字不成句,淌了一脸的泪珠。
“我从处胎以来,随逐世尊……如影随形……世尊舍我于寂灭,我从今日无归、无依、无履、无护,衰恼灾患一旦顿集,忧愁毒箭深入我心……五内抽割心膂磨碎,躄踊闷绝……我所有命,依佛而存,一旦舍我,当依于谁得存此命?”
“金刚杵当用护谁?”
…………
相如天外——
鸟毛漫天,山精们疯了一般,哀嚎不已。
“啊啊啊啊啊啊!!!!!我的世尊,我今薄祐无依凭处,云何世尊,舍弃于我独入寂灭!!!”
“我不要!!!神佛也会有偏爱……世尊偏心,为了那个小和尚,他舍了我们!”
明明当年,世尊年幼时,是他们救了他,明明他们也想一直守护在世尊的身边,却被驱逐,好不容易回来……
……
有一日半夜,鸦津渡下了很大的雨,瓢泼雨水下,海水腥气和山林木香混在一起,又冷又腥。祥云寺中清净一片,谢灵雎端坐窗下,竟然在看着远处的海浪发呆。
海水的味道,让他想起了一些往事。
谢灵雎那一天早晨没有梵呗赞偈,他给阿雀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说,明月江畔曾有一间寺庙,专门收养孤儿与残疾乞丐,后来那间寺庙不知怎么的,又把收养的孩子全都赶了出去。
那一年,四大洲正好是前所未有的风雪年,那些孩子被赶出去没多久,饿的饿死,冻的冻死,只有一个跑到了深山里,被山里的精怪所救,山精们经常带着孩子在山里玩耍觅食,下雨下雪了,就把孩子放到偌大的树洞或者花盘里藏起来。
山精们把孩子照顾的很好,养的端正姝妙,如净琉璃。
那孩子熬过了那年苦寒,第二年被一富贵人家捡了回去。说是在山里遇见莲花里生出来的孩子,定然是天意,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孩子。
后来那家人家里养出了扬名四大洲的佛子,那孩子还未成年,便已离家四处宣扬佛法。
……
少年佛子去过很多地方,从南到北,走过素叶水城、淌过饮千泉、行过小孤城,也见过凌山黑色大清池。
大清池的河水都是青黑色,味道又苦又咸,环境恶劣,灵怪间起,那里的人也不敢不捕鱼吃,人们生活得十分艰辛,在那里佛法没有用,人们需要的只是吃的,喝的,活下去而已。
他在那晕倒,是一个龙族路过救下了他,跟着他的还有一个女子,那女子医术了得,在当地救了不少人。
巧的是,那龙族也是个佛修,少年跟着他修行,也曾发愿,救尽天下苍生,但苍生太多,忧苦太满,他人单体薄,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时候他常常哭泣,泪流不止。
众生为何如此痴傻笨拙,叫我心疼不已。
后来他与龙族拜别,龙族赠琉璃念珠与他,此后他们便再也没有见过。
回到北荒后,他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他幼时的那间江边寺庙。
到的时候,江水枯竭,寺庙枯荣。
打听一番才知道,原来那寺庙有僧人,因为大灾饥饿,劈了佛像作柴,屠了幼子作食,又恐寺庙血腥遭人发现,又驱赶那些可怜的孩子于大雪中,捡回而食。
说是,食肉寝皮,方知疾苦……后来,被周边农户群起给分尸了。
人心之善恶,难辨真伪。
从那以后,佛子再也未曾落过泪,佛子释昙不知所踪,不知来处的美人菩萨,谢灵雎,横空出世。
他见过世间种种,方才明白一切众生都是佛,舍弃了菩萨道,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佛未曾生佛相,你永远看不出你眼前是佛是魔,此后他便,佛来斩佛,魔来屠魔,功德业力尽归于己身。
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且陶陶,从心而为,乐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