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三日了恩仇 > 第16章 遗忘死者

第16章 遗忘死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景南陌目送着周老九去远,自己换了个方向,重新找了条少人的小路蹲守南市的摊贩。

一上午下来,被她又遇上二三个,然而打听之下,除了有人反应昨天一整天没见着钱监市之外,再没得到多少有用的线索。

而景南陌也试着问有关钱真妻子月娘的讯息,发现因为过去了数年,大多数人已经淡忘了。

甚至提起月娘,有人直接摆手,直到说她是“钱真的妻子”后,对方才露出恍然的表情。

景南陌先前在周老九那里听说的、月娘力阻钱真收受孝敬的事,根本就没有人再提起。这些在南市日久的商贩,对月娘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了“不规矩的女人”。

景南陌有些慨叹,却也没觉得特别气馁。能从周老九口中掏出不少讯息,对她来说已算意外之喜。

眼见日上三竿,有些只做早市生意的摊贩已经散去,她便按着先前所想,要去瞧一瞧阮菖蒲原本的学徒,冯小帛。

冯小帛学着了阮菖蒲的手艺后,最开始摆摊的地方离南市并不远。但后来生意总也没有起色。

阮菖蒲告诉他,这算是正常现象。新摆的摊子,客人们总要观望一阵。待试过味道、分量都合意,才有回头的生意做。

不过冯小帛似乎觉得,自己的选址不太成功。后来他一为着不和师父离得太近,互相抢夺客源,二看中了城外二十里铺往来的客商多,是进城和外出的必经之路,所以在那里的草市支了个摊子。

那个位置,和阮菖蒲所买的荒僻房屋不在一个方向。是以阮菖蒲虽听他提起过,却因为忙碌,还从未自己去看过。

景南陌根据这依稀的印象,在树丛的遮掩下向着城外的二十里铺飞速移动。

待到了地方,见草市上人来人往,热闹不比城中差多少。她也就尽量躲在不显眼的地方,没有贸然去打听冯小帛的所在。

好在这草市的规模并不大,她从头走到尾,也就远远瞧见了原主那位学徒。

在这客商往来的地方,冯小帛的生意却说不上多好,摊子那儿只稀稀拉拉坐了二三个人。

忽然,有个客人将手中的碗往桌子上一撂,掏了几个铜板搁在桌上。什么话都没说,转身便走了。

大概是受原主的职业习惯影响,景南陌下意识去瞧那人放下的面碗,发现里面不仅剩下半碗汤,还有一些面条盘踞在碗底,随着汤水晃动露出头来,显然没被捞干净。

在这个年代,剩饭是非常奢侈的行为,即便是小康之家,不太缺一口吃食,孩子若是剩下东西,也会被指着脑门教训,好日子才过几天,不知道俭省,一辈子的穷命。

阮菖蒲在南市做了那么些生意,很多人吃面的时候,都会嘱咐把面煮得硬一点。也就是要面条没有被完全煮熟,还留着一点硬芯的状态。

放在现代,面煮成这样,顾客多半不会买账,搞不好你家店在社交媒体上都出名了。

然而在阮菖蒲生活的这个年代,这样的煮法竟然很受欢迎,不是因为别的,而是面条保留一点硬芯更不容易消化,饱腹感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

大家都这样缺肚子,不用说,面条卖出去,碗回来的时候,总是连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

阮菖蒲这些年见多了用干粮在喝完汤的碗底抹上一圈,把最后一点汤水都蘸干净的人。剩下东西的还真没见过几个。

因此景南陌忍不住留意了一下那个走掉的客人,发觉他的衣裳确实较一般贫民要好,最少上面一个补丁都没有,但也说不上特别华贵。

再利用现在超常的眼力遥遥观察冯小帛摊子上剩下的两个客人,发现他们都大口往最里扒着面,呼哧呼哧的吃着。只是眉头皱起,似乎不太享受的样子。

看起来,冯小帛做面的手艺不太过关啊。

景南陌想着,忍不住翻找了一下阮菖蒲的记忆,发觉冯小帛在阮菖蒲那里的时候,东西做得都还可以,手脚也算麻利。

一碗面从熬汤到切面做下来,就算跟阮菖蒲没有十成十的像,也有他师父七八分的功力,若非如此,阮菖蒲也不会让他提前出师。

现下做学徒,最短的也要干五年,基本没有工钱或者工钱很少,师父管碗饭吃就是了,主要就出卖劳力,换能学一门手艺的机会。

如若冯小帛去的是大些的酒肆饭铺,跟着那里的大师傅,那烧火打底也得烧三年,才有上手接触食材的机会。

景南陌想着这些,略感奇怪,于是又接着偏僻处树木的遮掩走进了几步。

她看见冯小帛在摊子前,一手支着下颌,另一只手百无聊赖地赶着环绕摊子飞舞的苍蝇,在他面前,放着几捆已经做好的面。

景南陌凝目看去,发现那面条边缘已有些许变色,似乎放得时间有些久,边缘风干了。

这就不对了,阮菖蒲教过他,面最好是现点现切,揉好的面团一时用不上,也要盖一层纱布,一来隔绝外面的尘灰,二来保持水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