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seventy three
汽车缓缓驶出暮色,在刺目的亮橙色灯光下跃上坡地,辗过几粒碎石。车身轻微摇晃几下,最终稳稳停下来。
这里是米尔敦·马尔贝,一个靠旅游业支撑发展的小镇。我在Lonely Planet的爱尔兰旅行指南上找到它——野性大西洋之路中莫赫悬崖——就是我们刚才离开不久的那个——附近绝佳的歇脚场所。
环境优美,人流稀少,而且价格实惠。
一条步行二十分钟便可走完的主街,十三家大同小异的小酒馆,它们不似大都市中的酒吧那般,哪怕时至深更半夜仍持续不断发出惹人厌烦的噪音,闪烁炫彩迷离的灯光。说实话,比起酒馆它们更像咖啡馆,还是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那种。一路驶来,我不止一次看到满头银发,身着各色毛绒线衣的老人,他们臂弯里挎着的编织篮,一截长棍面包露出编织篮上盖着的条纹方格野餐布,手上提着一壶热牛奶或咖啡,站在店门口意犹未尽地和店主说着什么。
五家半敞着门的理发店,没有任何夸张的霓虹灯广告牌,没有泛滥大街的流行音乐,甚至连最基本标着特色项目和优惠价格的海报都没有。似乎它们的主人根本不忧虑有没有生意,赚到的钱又是否足以支撑下个月的房租。开门只是为了开门,而不是为了获得任何实质性经济利益。
唯一算得上出格的是一个满头红发,涂着夸张眼影,身着黑色吊带短裙和马丁靴的女人。她倚靠在卷帘门上,眯着眼摆弄手机。屏幕所散发出的光线让她的皮肤愈发惨白。她大概是在等人,而且等了很久,略微有些不耐烦,穿着黑色马丁靴的脚离开蹬着的红色砖墙,用力跺几下地面,好像在宣泄不满,扬起一阵不痛不痒的灰尘。
剩下的就是三家餐厅和两家青旅,我选择了坐落于小镇尾部的那一家,相对而言,它更便宜,也更安静。
通过窗户,打量着这个旅馆。与街边小店几乎别无二致的灰色调装修店面,门面很小,平平无奇,没有什么特色,灰头土脸隐匿在角落里,安静不发出一丝声音。要不是刚才上坡时颠簸一下,车灯朝左侧倾斜,我差一点就要因为忽略它而多绕许多弯路。
凯厄斯皱着眉,看起来对这个地方很不满意,他是那种典型的城市居民,虽然已经有几千年没装修过房子搬过家,对现下流行的装修风格和家居内饰没有任何了解。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挑剔别人的居所,点评别人的房子。我的车还没停稳,他已经开始刻薄起窗外的青年旅舍来。
“这是个什么鬼地方。”他说,一眼都不再施舍给窗外,“原始人居住的洞穴?这么古老的东西我倒是第一次见。”
“这是青年旅舍。”我尽量好脾气地对他说,不希望再加重他的暴躁情绪,“人们出行一般都选择住青年旅舍,因为它四处都是,方便易找,而且还价格实惠。”
“所以,你就让我住进这么个……”他哼哼着,怀疑地打量月色下耸立的黑影,“……寒酸的空间?”
真是克制贴心的评价。“如果不愿意,你可以睡在车上,需要我帮你把后座放下来吗?”我不再回答,停好车子,拔下钥匙,把钥匙在他眼前晃了晃示意后就放在方向盘边,打开门转身去后尾箱拿行李。
其实也不怪凯厄斯看不上,哪怕让我来看,米尔顿也的确是一个不甚发达的小地方。这里道路崎岖,普通汽车很难开进来,即使是绞尽脑汁开进来也很麻烦,因为找不到正规的地方停车,你只能把车停在田垄或者坡地上——而这种停车方式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但这里不会有人在意。没有负责任的交警,也没有好管闲事的居民,一切稍微现代的东西都全部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安静,死一样的安静。
仿佛进入一个静止空间,而这里的时间就永远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带有灰色卷帘门的移动式报刊亭,装配网格玻璃灰尘仆仆的红色电话亭,撑着大型遮阳伞的蓝色饮料亭。
不仅如此,大约是因为人口极少且能源管制,米尔顿夜晚黑暗无光。街边路灯灯光昏暗,让人不得不警惕它下一秒就将断电。比起电灯,小镇居民更习惯用手电筒或者油蜡烛照明。浓重夜色铺天盖地压下来,米尔顿顺从而安静地匍匐在它脚下。
这里唯一吸引人目光的地方,大约就是离著名的莫赫悬崖只有四十分钟车程。但既然说到这里——要不是凯厄斯白天把我们一起弄上悬崖,我们现在也不会在这里。除非愿意一口气再开一百二十英里,否则附近只有这一处适合的落脚点。
我的腿到现在都仍有微微颤抖,长久立于高处的眩晕还未完全离开大脑,脑子里就像住进许多聒噪的蜜蜂,一刻不停持续吵闹。
刚把一只行李袋放在黑黢黢的地上,正准备探身进后尾箱够里面那只。一只胳膊很轻巧贴着后背从身旁探出来,手一勾不仅够到了旅行袋,还连带着拖出来另一只行李箱。箱轱辘在掺杂着碎石和细沙的水泥路面上发出一段刺耳的摩擦音。
“你不跟上来是想要我来拖你吗,凯伦。”凯厄斯等的不耐烦,拎着行李脚步不停朝散发微光的门口走去。俯下身,正准备拎起最开始那只旅行袋,摸索几下,却发现地面上早已空空如也。
他什么时候把那东西也拎了去?
我加快脚步,跟上那个大步流星的背影。并赶在他踏进旅馆前抢先一步,从他身体和大门的缝隙里挤过去,正撞上门檐下一串银色风铃。风铃叮当作响,一个满脸雀斑的卷发女孩探出头来。
“请问你是……”她发顶电话线圈样式的黑色发箍下翘出几根不听话的鬈发,隔着门缝露出一只眼,狐疑地打量着门外,接着她大概是看清我布满泥垢的外衣,“很抱歉,已经天黑了,今天本店不再供应流浪者免费餐食。”
“不好意思,我们有预约。嗯·····大概是·····是今天下午三点半左右的预约。通过一部公共电话约的。”这才想起还有这件事,没有电话在某些时候还是很不方便,这毕竟是个互联网时代。我连忙从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找出海蒂伪造的身份证件,隔着门缝塞给女孩。
“琼斯女士和……”我一时语塞,毕竟沃尔图里这个姓氏听起来可一点都不现代,出门在外必须谨言慎行,我生怕惹上什么麻烦。
“约翰。”淡淡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约翰可不是个姓氏。但显然小镇旅馆不必严格遵守章程规定,雀斑女孩低头刷刷潦草几笔,几张颜色各异的复写单在她手下哗哗而过,发出脆响。接着她撕下最上面一张黄色的复写纸递出来,“请跟我来这边领取钥匙,房号就是单号开头三位数。”女孩推开门,颔首示意我们进去。“叫我凯蒂就好了。”
“我们这里自来水全天供应,但热水只有晚上六点到九点——现在是八点半,我想你们应该来得及。”进入旅舍,入目所及是一个半圆形柜台,靠近台式电脑的地方是一部电话,靠近狭窄过道的地方是一缸金鱼。
柜台是木质,外侧涂抹墨绿色油漆,不加任何装饰。大概是因为天气潮湿的缘故,靠近地面的油漆已经剥落的七七八八,露出里边原木的颜色,显出斑驳陆离的旧态。凯蒂脚下生风,目标明确绕过柜台,手指在腰间一抹,一串挂着编织玻璃彩绳的钥匙就出现在指尖,整个空间哗啦作响,她娴熟地捻着钥匙串,口中念念有词,接着一把系着黄绳的钥匙被准确捏出来。
“哈,找到了!”那满头卷发乱晃起来,紧接着又是一阵哗啦响,这回大概是在关门。“忘了告诉你们,走廊尽头左拐是厨房,麦克利先生年纪大了耳朵不大好使,如果有什么需要可得大声些说话,不然他听不见。如果不愿意等待熟食,这边——”
她反手往右侧一棵塑料棕榈树边指了指,“树后面的小冰箱里有水果和牛奶,随时可以吃喝。我们的牛奶都是从本地农场购买,绝对健康。当然,如果让我来建议的话,我会建议你找麦克利先生用微波炉叮一下。”她眨眨眼,“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我们这里的早餐是上午七点至九点,中餐在十二点半,至于晚餐——”她皱着眉翻弄一叠复写纸,“哦!我看到你们只打算住一晚。”她颇为可惜地叹,“一天时间足够走完整个米尔顿小镇,但如果想好好游览莫赫悬崖,大概还需要多花点时间,你们真的不考虑多住一个晚上吗?”圆珠笔头猛地敲了敲柜台,还没等我张口,凯蒂已经弯下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