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现在城阳公主变成了她,而薛公子成了薛瓘,那两人干的好事,现在都落到了她和薛瓘身上。
和薛瓘当死对头当了那么多年,如今却莫名其妙地睡了,李仪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
“我……我只是随口问问,没说要去找他……”李仪解释得有点心虚,随后深吸了口气勉强平静下来,遂又恢复了高贵傲然的姿态,“你先起来罢,我心中自有定数,你也不必太过忧心。”
“诺……”阑珊应了一声,随即起身不再多言。
李仪现在没有心情把玩流苏了,她头疼。
这城阳公主和那位驸马一看就是感情不和,但是她醉酒就去睡了别人,显然她对那位驸马也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一厢情愿爱而不得。
这一整天李仪都在这公主府里,她谁也不认识,也不知道能去哪。
到了夜晚,便是辗转难眠的时刻。
她的亲人朋友都在二十一世纪,相隔了上千年的时空,怕是以后都见不到了,可是李仪没有一点办法。
如果这只是一场梦就好了……
然而第二天醒来,她还是在这公主府里,这并不是一场梦,而且她还睡到了日上三竿。
丫鬟婆子们早已在外室等候多时,洗漱的水换了又换,唯恐公主醒来水不热,还有早膳亦是如此,她们等得心焦,但谁也不敢去打扰公主美梦。
李仪起来看到这一幕,也是有点难为情,但既然是公主就不需要去解释什么。
丫鬟侍女们为她梳妆,刚将最后一支金钗戴上,便有人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定睛一看正是绿枝那小丫头,“公主,有宫人前来传旨,圣人急诏您入宫!”
一听到这消息,李仪顿时有些心慌:“这……突然召我入宫做什么。”
那皇帝老爹不会是知道些什么了吧……
阑珊似乎也和她想到一块去了,同样面露忧色,在扶着李仪起身之时,她压低声音悄然提醒道:“若是圣人怪罪,公主不妨多提提文德皇后,圣人兴许会宽容些。”
李仪不动声色地点了下头,内心早已思绪万千。
文德皇后啊,那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皇后长孙氏,似乎病逝于贞观十年。阑珊要她在唐太宗面前搬出长孙皇后以博取怜爱,莫非城阳公主就是长孙皇后之女?貌似长孙皇后除了长乐公主以外,还有好几位女儿,这城阳公主是长孙皇后之女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长孙皇后可是唐太宗一生挚爱,作为她的女儿,就算再怎么胡作非为,唐太宗也不可能狠下心砍了她吧。
但是李仪也不能太放松,毕竟帝王的心思最难猜。
皇帝急诏,李仪早膳都没来得及吃,便匆匆换上宫装一头钻进马车里,马车一路疾驰往太极宫而去。
公主府就在皇城内,所以没多久便抵达了太极宫的立政殿。
这立政殿似乎是长孙皇后生前的居所。
一踏进大殿,李仪就听见上方传来一声呵斥:“跪下!”
不用看就知道那上方坐着的是她的皇帝老爹,真是不怒自威,吓得李仪心神一哆嗦。她本来就打算要跪拜,所以没有犹豫就跪了下去,跟着她一道前来的阑珊等侍女也跪了一地。
果然,皇帝突然找她没好事。
“朕让她们跪下,你跪什么?”
“……啊?”听见这话的李仪蒙圈了,抬起头就见坐在那金銮椅上的男人正看着她,而另一侧则是几位俯首跪地的贵妇人,好像是后宫嫔妃,几人似乎都在瑟瑟发抖。
除了他以外,站在他身旁的一位少年也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李仪。
皇帝这声呵斥不是对着她的?这就尴尬了,李仪强装镇定面不改色地笑着道:“女儿前来拜见父皇,自然是要行此大礼的。”
“你还知道朕是你父皇?”
皇帝似笑非笑地来了这么一句话,这让李仪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旁边温文儒雅的少年柔声开口了:“阿爹,先让十六妹起来回话吧。”
李仪顺势向他看了过去,这少年郎生得很是清俊,这张脸……竟与李仪有七分相似,简直就是男版的她啊。李仪早上梳妆时,便发觉自己的容貌似乎年轻了几岁,看着像十六岁的少女,而这少年郎的年纪也和她差不多,又称呼她为妹妹,他该不会是未来的皇帝李治吧?
而她和这位哥哥很有可能是孪生兄妹,长孙皇后生有三子,长子次子此时应该都已有二十多岁,还只有十几岁的大概率就是晋王李治。
“她爱跪便让她跪着。”李世民毫不讲情面,他没再管旁边跪地发抖的嫔妃,正颜厉色地看着跪在大殿中央的李仪,“朕以往对你的教诲,你都抛诸脑后!城阳公主与薛家郎君私通一事,都从坊间传到了宫里,你娇纵成性竟然放荡到了如此地步!朕问你,此事可当真?”
“……”
果然八卦传播的速度就是快,这么快就传到了皇帝耳中,但是除了阑珊,又没人亲眼看见她与薛瓘同处一室,所以李仪便硬着头皮否认道:“假的,阿爹您可莫要听信谣言。”
李世民继续质问:“有人看见了薛府的马车从清心苑离开,这你作何解释?”
原来只是“有人看见”,并无确凿证据,李仪这下信心更足,嬉皮笑脸地反问道:“那您可曾亲眼看见?我的好父皇,您可莫要道听途说呀,女儿真的是清白的,这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阿爹您说是吧?”
李世民微怔,凝眸瞧着冲他笑的李仪,脸上的怒气竟慢慢消散,“你如今倒是学得圆滑起来了,怎么,转性了?不喜欢板着脸了?”
听他的语气没有再那般严厉,李仪就知道这位父皇本就没打算真的要向她问罪,但毕竟是皇帝没那么好招惹,李仪遂又正经起来:“这世道总会教人成长,为人处世又怎会一成不变。”
这句话让李世民沉默了,他望着李仪的目光中似有心疼。
他的这位女儿九岁便没了娘亲,而他平日里政务繁忙,又要照顾比她更小的两位女儿,基本没有时间陪伴她,疏于教导致使她骄横至此,其实都是他这位父亲的责任……
李世民不忍心再指责女儿,旁边的李治有所感悟,便顺势直接对李仪道:“十六,你先起来吧。”
他的嗓音温柔亲切,特别能抚慰心灵……要不是面前这位是兄长,李仪肯定早就春心萌动了,她试探性地看了看金銮座上的李世民,见他没说什么,李仪这才敢从地上起身,后面的一众侍女也跟着起身。
终于是躲过了一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