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叔,你怎么不成亲?”
“好了,再说下去,你又要不正经了。”风五叔白了他一眼,道,“你如今有伤在身,还是先养好病,我这给你煮药去。”
至从离城到了御灵阁,阁中弟子便多了两项重要的任务,一个是煎煮草药,一个是接送桑落。煮药还好,由风五叔包办,只是接送桑落的“重任”只能由阁中弟子轮流担任了。
好在桑落天真烂漫,又极可爱,除了陌云,其他弟子倒是乐于接受这项任务。尽管为本阁添了麻烦,但一众弟子很快便跟离城打成了一片,都很喜欢这个能说会道的小师弟。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一来便出手打了灵霜阁的人,替他们出了一口恶气。
经过一段时日的调养,离城的身体好了不少,不再需要天天施针,也不需要师父每日度气疗伤,只是还要继续喝药。桑落掰着手指算出,他至少还需喝上十年的药,才能恢复如初。
身子日益好转,离城便跟随风五叔学基础功。所谓基础功,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识文”、“识术”、“识练”。千百年来,“三识”都是宗门弟子入门的基础功夫,须全部修完,方能看出其人资质,再行选择修炼何种绝技,终身苦练,方成正果。
第一步“识文”是熟读本门典籍:《凤翎纪》、《凤翎宗师列传》、《凤翎异物志》三本书。
《凤翎纪》算是一本玄门史记,记载了凤翎朝天宗以及各玄门世家的历史,其中有年表、纪事、故事、趣闻、杂谈、传说等,所述之事五花八门,十分详尽。
《凤翎宗师列传》记录了一千八百年间,凤翎朝天宗历代掌门——玄一真人至灵风散人一共一百四十八位大宗师的生平事迹,读着有些乏味,许多地方都夸大其辞。譬如书中记载,第十一代掌门清虚真人可御剑而飞,日行千里,十年不食一黍,更不用提宗门荣耀——玄一真人和孤茕道人了,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凤翎异物志》中详述了世间之妖、鬼、精、怪、邪术的种类和出处,有不少故事,倒是十分有趣。离城在书上看到了食婴鬼和缢鬼的来历和克制方法,还有狐妖的记载。书上说,狐者,天生有灵,最易成精化妖,是最早修炼的异物,还讲了好几个狐妖化成人形迷惑人的故事,但没有提及幻境和高强的法力。
他在侯府之时,对四书五经、兵法都没有兴致,对奇闻怪谈倒是极感兴趣,因而读这三本书丝毫不费力,废寝忘食,不到一月便都读完了。
第二步为“识术”,是要了解本门的术法及其功能、用处,包括咒语、真诀、阵法、符箓、奇门遁甲等等,每一册都是厚厚的拓印本,在桌上堆成了小山。这些书单看是不难,若要全记住简直是痴人说梦,其中光咒语、真诀便有上万条,简单的有一字决、三字诀、五字决,复杂的像一篇治国长文,根本记不住。符箓绘制的方法更是千变万化,哪怕一根线条的弯曲程度稍有差异,结果可能天差地别。好在“识术”这一步的内容不要求弟子全都学会,只要记住其中重要的咒语、口诀,会画简单的符箓,了解阵法的布置及用途,便能过关。
风五叔说,术法复杂精妙,穷其一生也绝无可能学完,就算将其中咒语、口诀、符箓画法全都记住,真到用时,往往又须见机行事、见招拆招;天下凡学之精者,皆不是死记硬背。
离城学了三个月“识术”的功课,总算是记住了一些重要的咒语和口诀,也会了一些简单的符箓画法。后来才知道,只有御灵阁的弟子才遵“三识”,其它门阁弟子不用做“识术”的功课。因为他们只学绝技,不学术法,心中暗自有些羡慕,却不敢宣口,否则少不得又被五叔一番训斥。
第三步“识练”是真正的修炼,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主要是“练气”和“修灵”。气乃真气,是身体经脉之间所蕴藏的力量;灵是灵力,为意识精神之间所蕴藏的能量。气可化成无形之力,达身体之力所不能,无论是练“凤影疏狂”、“霞光万里”,还是本门的其它绝学,练气都是基础。而灵则是术法的根基。风五叔说,一张相同的符箓,绘制之人的灵力不同,效果便不同。打个比方,普通人绘制的符箓就是一张普通的纸,风五叔所绘之符箓能赶走小鬼小怪,而孤茕道人所绘的之符箓可驱厉鬼恶妖,令其魂飞魄散。道行高低不同,灵力高低不同,结果可谓天差地别。
其他门阁的弟子主练气,并未要求修灵,因“凤影疏狂”和“霞光万里”两项绝技主要依靠“真气”催动,技成之后,灵气自涌。想着别阁弟子又少了一项功课,离城真是恨得牙痒痒,不过想到日后兴许用得上,还是满心欢喜地开始了第三阶段的训练。
只可惜,这一练便练了两年,直至离城十五岁生日到来,他仍是不会运气,灵力全无。他四处打听,好在不是只有他一人如此,多数弟子修了三年,仍是一无所获,这才放下心来,心安理得在御灵阁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