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光留级的消息让宁嘉和南枫都愣了半晌,李耀光过去成绩一直不错,虽然不是最拔尖的学生但也绝对跟差扯不上关系,不然也不会通过状元考的前期选拔,留级二字实在跟他搭不上边。
等到第二天亲眼看见李耀光出现在高二年级的队伍里,宁嘉缓过神来。
运动会最后一天宁嘉的赛程排的比较满,上午男子4*100加跳远下午还有混合4*100和大接力。
大接力是四中每一届运动会最受大家关注的项目,每班出男女参赛学生各四名,八个人进行8*250的接力比赛,因为参赛人员多又是接力项目,且通常都放在运动会的最后。
每次一到大接力,操场上各班都成群结队地往跑道两边围去,穿着班服的学生们密密麻麻地在跑道两边筑成色彩缤纷人墙,比赛开始后的欢呼声盘旋在运动场上。
那一刻人声鼎沸,少年们意气风发,绽放着只属于青春的美好和绚丽。
或许是因为最后一届运动会的特殊性,这一次大家对运动会的训练和报名都非常积极,不过也得益于状元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在筹备保送事宜,相较于平行班需要紧张备考的学生来说,时间上要宽松自在些。
宁嘉本就在跳远项目上并不拔尖,将就下拿了个第四名就去跑接力了,男子接力和混合接力结束的都很快,十四班顺利拿到了银牌,要问为什么没拿金牌,只能说真的跑不过体育特长生。
比赛结束没有项目的人在比赛场地和大本营之间来回奔波着送水,担心项目多的同学体力不支班里还准备一大箱葡萄糖,宁嘉就喝了不少。
十四班高二开始就没有了班委制度,一个是因为林楠认为所谓班委安排不过就是形式主义,比起让已经因为学习而分身乏术的学生还要为班级活动操心,不如让全班人平摊责任,人人出力。
事实证明“人人平等”的治理办法非常符合十四班的班情。
平时班里会轮流去开班委大会,每学期结束评优秀班委时也是大家民主选票,选出本学期为班级贡献最大的人,办公室里其他班的班主任都是羡慕又嫉妒。
“让你摊上这么个好班级啊!成绩好又有凝聚力,太省心了。”
林楠每到这时候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庆幸,原本十四班的班主任并不是林楠而是另一位教书多年经验老到被四中返聘的老爷子,结果人员安排刚通知下去没多久,老爷子的女儿诞下一子,老人家怡然自得退到二线,回家带孙子去了。
这才让林楠临时接下了理科状元班班主任的重任,原本任萍也只是打算让林楠临时坐镇,结果没想到林楠年轻的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方式和这批学生磨合得十分好,高一上半学期一结束就大手一挥,让林楠成了固定班任。
多年后林楠也教书多年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时,最初这段青涩的经历和学生们带给她的温暖仍然让她记忆犹新,回味多年。
大接力开始前夕操场上的人声就渐渐嘈杂起来,每个班原本坐在大本营里的人都一窝蜂地用上前去,高一高二的比赛先进行,期间宁嘉代表十四班去抽了签,因为大接力圈数多时间也相对长,一般只进行一次,各年级分为两个小组,宁嘉抽到了第二组的第三跑道。
位置还算不错,方便第一棒开跑后尽快换到内道。
一般来说为了平均整体速度,接力排位时会把男女生平均穿插开,顺便把速度比较快的同学放在开头和最后,常理来说宁嘉都是负责最后冲刺,但今年他赛程安排紧张,班里商量后还是把他的棒位安排在了中间。
“楠姐我真的没事。”
“没得谈啊,运动会是来比赛的又不是来玩命的。”林楠在参赛表格上按顺序写好名字,顺势对着每个跑接力的学生都唠叨两句,“你们一个两个都给我把身体放到第一位!”
说罢林楠卷起手里的表格指向坐在一边的南枫。
“以南枫为反面教材!”
坐在椅子上让宁嘉帮忙贴膏药的南枫突然被点名,知道自己理亏也只好闭嘴不吱声。
昨天南枫跳高确实抻了腰,起初还没什么感觉,第二天一起床发现腰僵的厉害,跟落枕落在腰上似的,根本没法左右转动。
原本南枫也要参加最后的大接力,谁成想跳个高把自己跳成了伤员,现在行动不便腰上还贴着膏药,一股淡淡的中药味在周身萦绕。
宁嘉刚给他换了片新膏药,是隔壁班练体育的朋友给的,说是起效快。
宁嘉站在南枫身后幸灾乐祸地杵了杵南枫僵直的腰,仗着他哥转不过弯来欠揍地戏弄人:“你现在往这一坐跟根棍儿似的。”
“专门打你的棍儿。”南枫腰转不动,但话还是能说的。
眼看高二大接力快要结束了,战地记者许子奇从操场那头跑回来喊大家去检录,宁嘉拍了拍杵在凳子上的“棍儿”。
“走了啊。”
南枫摆摆手让他赶紧走,眼不见心不烦。
宁嘉乐呵呵地跑上前去跟大家汇合,三步一回头地冲着坐在大本营里的人招手。
“哥!你等着!”
“我们一定带着你的份儿!”
“拿第一!”
南枫看着身影越来越小却还在蹦蹦跳跳冲着自己摇手的宁嘉,在宁嘉顺着风飘扬而来的呼喊声中轻轻笑了出来。
一声枪响预示着大接力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