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明明是住宅区,路上没什么人还要按喇叭,真是太扰民了。”
南栀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刚才那辆车根本就没有按喇叭,但张大爷却说他听到了。
听人说张大爷的耳朵早些年受了点伤,听力下降,但他性格好强,不肯接受自己是个聋子,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哪怕自己没有听到,也经常编一些瞎话说自己听到了。
文章里说602的住户张大爷经常听到陈仁他们房间传来争吵打闹的声音,想来也未必是真的。
南栀的手机震动,打开一看是关于后续调查结果的消息推送。
路东头开水果店的那个胖男人的。
自从陈仁他们搬过来后,胖男人水果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他痛恨两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外地人,抢了他的生意,想给他们点苦头尝尝,正好车里的行车记录仪拍到了这个视频。
他最初只是想在当地社区小范围传播,能把陈仁他们的名声搞臭就行,他也没想到最后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面对来自陌生人的巨大的恶意。
南栀明明站在阳光下,却只觉得冷。
南栀到引力的时候,沈亦行正在看新闻,她瞟了一眼,发现是东昌电视台播报的晚间新闻。
主持人是一个很有气质的年轻女人,她穿着一身剪裁合理的白色西装,面容精致,妆容简单自然,仪态万千地端坐在直播台前,眼神认真又专注。
屏幕下方的字幕上标注着她的名字——许知忆。
酒吧门口的风铃响了,陈仁推门进来。
张蔓目光茫然地跟在陈仁身后,很警惕地看着引力的众人。
看来是又不记得了。
南栀说不出自己心中是什么感受,明明几天前还在一起说话,等再见面自己却变成了一个会让她警惕的陌生人了。
而陈仁身为张蔓曾经最亲密的人,这些年,他又该有多难受。
陈仁对着他们笑了笑,显得有点憨,开口却是:“我要离开东昌了。”
他牵着张蔓的手,“我准备带蔓蔓回老家。”
陈仁把自己精心包装好的水果,放到了吧台上,“这些天你们是第一个肯听我说话的人。”
辟谣的声明,跟当初引爆网络的那篇文章相比,实在是没什么水花。
现在随便在什么视频网站搜索关键词,依然能看到很多媒体对这个事情的转发与加工,但却是对辟谣之前的事件再加工,这些毫无根据的剪辑拼凑,热度却居高不下。
辟谣声明的发出,就像在湖水中央落了一块小石头,刚开始能荡起了一小片涟漪,再之后就沉了底,无人问津。
他们来东昌的初衷是想着大城市医疗水平发达,说不定张蔓的病还能有转机,结果没想到却变成这样。
“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陈仁抬起头,因为连续多日的休息不好,眼睛里都是红血丝,他还是不甘心,他睁着通红的眼睛问:“这到底是谁的错啊。”
是啊,这到底是谁的错。
沈亦行也不知道,没办法回答他。
后真相时代,情绪、偏见都比真相本身重要。但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沈亦行突然回想起之前遇到类似这次反转新闻的事情,同事感叹道:“还是要时刻保持怀疑。”
沈亦行却很不认同这个观点。
“你不能要求大众时刻保持怀疑,在事情发生时,都“让子弹飞一会儿”,那还要我们做什么呢。”
“我们的工作就是报道事实真相,而不是让大众去怀疑。”
沈亦行记得在新闻学院上的第一节课,须发皆白的老教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几个大字。
“人性大于新闻性。”
这句话伴随着他整个职业生涯。
坏消息确实更容易得到大众的关注,但比起新闻的轰动效应或商业利益,对人的关怀、尊重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③
南栀中午在员工食堂吃饭,刚打完饭,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
好久没动静的同学群中突然有人发消息。
班长:“哈喽,各位同学!各位成功人士!毕业数载,魂牵梦萦,兹定于本周日于东昌国际酒店举办班级聚会,让我们重温青春,把酒言欢,望大家能够拨冗前来,不见不散!”
“顺带一提,我们的老同学,现在“择言”的创始人孙大老板孙泽文,到时候也会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