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冰雪融化,繁花开遍满城。
“咚咚咚!”
震耳欲聋的击鼓声打碎清晨的美梦,惊得停在大理寺屋檐上的鸟儿飞尽。
“礼部尚书,身在要职,徇私枉法,将我功名,交予王公贵族中书舍人顾审将之子顾鹤玄,以其代我顶替贡士,请大理寺明察!还我公道!”
“咚咚咚!”
又是三声。
“礼部尚书,身在要职,徇私枉法,将我功名,交予王公贵族中书舍人顾审将之子顾鹤玄,以其代我顶替贡士,请大理寺明察!还我公道!”
……
冤声响亮,渐渐引来不少围观的百姓,此案霎时间轰动京城,人人纷纷议论科举名利,对此存疑。
皇帝勃然大怒,责令礼部配合大理寺与刑部彻查此案。
早朝过后才传来消息,刘槿熙在公主府接了旨,待宫人送走后才折返回屋用早膳。
“公主,此事非同小可,那中书舍人顾审将虽是个五品小官,可到底是先皇遗留下的老臣,年过半百,不是个好对付的主儿。”
月见心中掂量,又继续劝道:“这顾大人年岁已高,独有顾鹤玄这一个嫡子,传闻这顾鹤玄空有一副好皮囊,骨子里却是不学无术,没事无所事事不是与人打赌就是与姑娘们喝茶赏花玩闹在一起。“
“如今突然来个人击鼓鸣冤,颇有视死如归之意,一个寒门子弟能拿出如此决心,怕不是空穴来风,那顾审将父子多是有猫腻。”
紫苏跪在身侧,一一将热菜端放在案上,静听着俩人的对话。
刘槿熙轻笑,捏起桃花酥含在口中,一点也没有反驳月见的意思。
“如此,你认为如何是好?”
月见皱眉思索许久,犹豫不决低声试探道:“不如将此事告知娘娘,也好有个人做打算?”
“不可。”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母后此刻正大着肚子,身心俱疲,我怎能再劳她费心。”
月见垂头不语,似是有些泄气。
“话虽如此。”刘槿熙突然回应了方才的问题。
“可顾审将如今是刘怀瑾的人,若是能借此狠狠推他一把,也算是见好事。”
茶水滚烫,瓷杯在纤纤玉指中来回晃动,她撅着嘴轻吹口气,轻笑着安抚道:“你别担心,父皇既是将此事交予我,想来这几年刘怀瑾的势力亦是引起他心中不满,我想,他是想借着我这个公主好好打击淑妃一族的势力。”
借着先皇太师之女的名号拉拢朝臣,鸠占鹊巢,位同副后,吃穿用度亦是与皇后一致,自己的儿子更是早早封了亲王开府。
太师逝去这么多年,皇帝没立即下手更多是看在三皇子刘怀瑾的份上。宫中皇子众多,却都是庶子,且才华品行多数没能让皇帝满意,刘怀瑾才得以脱颖而出。
如今皇后怀子,局势扭转,淑妃母子必然惶恐,自皇后离宫后更是加快扩大阵营,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刘槿熙不禁赞叹起皇后的谋略,原来她主动请离不仅是为安心养胎平安诞下皇子,更是给淑妃母子一个暴露野心的机会,若不如此,皇帝仍旧在其中摇摆不定。
她若是不好好把握此机会让刘怀瑾翻身更得皇帝信任,日后再想除他更是难上加难。
“月见,你随我来。”
刘槿熙突然搁下碗筷站起,踱步到案几旁执笔书写,她小心将宣纸折叠藏于竹筒之中交给月见。
“你将此物交给孙将军,一定要亲手送到。”
礼部。
堂前的男子背手而立,发鬓花白,头顶的乌纱帽完好端正的摆在头顶,他微微仰头扫视着阶下众人。
“林大人,多有得罪,还请您让出道来容我查看。”
礼部尚书林赫南未被罢官,那便是正三品,永远位于大理寺卿之上,沈淮之虽不卑不亢,可还得为此恭敬有礼。
林赫南面色铁青,他沈淮之再如何得宠,位高一阶便如登天,即便皇帝下令大理寺彻查此事,可日后被同僚听了去,这是抬不起头的事。
谁人不知这礼部尚书最是重尊卑秩序?
眼下局面僵硬,忽而传来声清脆悦耳的笑嗔。
“林大人,别来无恙。”
林赫南晃神抬眸,迈着小碎步急切走下石阶,拱手恭敬道:“微臣参见公主。”
沈淮之顿时恍然大悟,明白皇帝命刑部与大理寺一同彻查此案的用意。
“林大人,得罪了。”
刘槿熙莞尔一笑,目不斜视往前走,丝毫不顾身后拱手之人。
林赫南神情并无变化,似是对此感到认可,他垂头跟随刘槿熙的脚步,直到刘槿熙停在门前。
“沈大人,你可要配合本宫查案。”
轻快的语气似是在打闹,很快瓦解停留在空气中的沉默。
捕快们得令后便整齐有素地散入整个大堂,对着早已摆好在长案前木箱里的考卷就是开始翻找查看。
刘槿熙端坐于案前,漫不经心地扫视着调查的捕快,时而瞥两眼拱手站在侧前方的林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