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齐看着榻上昏迷不醒的周努,往他怀里塞信一封,偷了他几件衣裳与银两,出门后又返回拿走他箱值钱的玉佩扇坠才满意离去。
第二日,婴齐两人下了马车入学里,和万盈升道别。万盈升早知她要跑,拿出几块碎银与伞交付,在茅厕外守着二人换了男装,泪莹莹说了一会儿才送她们出发。
婴齐翻上墙,放下腿让英粲借力向上爬,英粲捉住腿不会使力,一直不成。万盈升见这么磨蹭下去不是办法,让书童与自己合力将英粲推上去。
婴齐坐在墙头,盯着万盈升再度告别:"此行一去,如若顺利,不知何时相见。你我共处几年,定不肯忘你!待我找到母亲,定会书信送至府中,你若不嫌,我们二人往后便书信交谈。"
万盈升哭着点头,催促她快走。
婴齐跳下墙,回头接英粲,英粲跳下恐压坏婴齐,胡乱动作跌伤了脚。
万盈升听见惊呼,急开口:"扭到了是不是,要不另找时间?"
"不必。盈升,我们走了。"
万盈升咽下眼泪,又说起愿词。
书童指向书楼:"姑娘何不从这儿上去,还可目送周女公子好一段路呢。"
万盈升急冲冲跑上,果见街上行人之中显眼的两人。英粲抱着两把伞,在婴齐背上趴着,婴齐前胸坠着个靛蓝包袱,像牛一样稳重慢步前进。
自从婴齐不再偷药,周努的病便好得快很多。今日清醒,感觉身体畅快,摸到一封书信。
兄亲启:蹊今携英粲去禹杭寻母,此去必一帆风顺,兄莫忧。蹊知兄心中莫名,只是这府中人,除母亲,余兄为至亲亘古不变。母既去,不便多留,盗兄衣裳钱财,至母家必还。兄体抱恙,实属蹊致。当日母觉无情,往后自会辩解,所想之法,永世铭记。愿兄安康且无拘束,似沧海风。婴齐留。
看完心里很不是滋味,房里也乱糟糟,下人来收拾,他只说自己弄的,将婴齐跑了的事遮掩过去。
当日婴齐两人走至码头,船已走,找一客栈歇下。买许多糕饼馒头装满另一包袱,又买一柄短刀当做防身之用。
婴齐往赵家去过三次,路线记得隐隐约约。钱财用于买票,只剩几个佩件。船上吃用皆贵,婴齐将佩件与别个换钱使用。
船只并不直达,又是客船,绕了许多远路,又总走走停停,原本十一天的路程绕出十五天来。
这十五天内,身上银钱皆用完,婴齐二人省吃省喝,终于捱到停船那日。
上岸已是夜,两人无钱租车,一人背一把伞,忍饿彼此搀扶着走了三个时辰,终于到赵家门口。
守门的提着灯笼仔细打量婴齐,确保没认错后开大门将她们迎进。
早有人快跑去报信,赵剑铮提一盏小灯跑过来,恰逢婴齐两人来到饭厅。
用着比头脸还大的饭碗,婴齐猛吃起来。听见声音抬头,放下碗给赵剑铮磕三个响头,速又抱着碗狂吃。
"娘就知道你有主意。"赵剑铮看着灰头土脸的婴齐抽噎起来,走过抱着婴齐的脸颊胡乱亲起来:"那死人看得紧,难为我的儿才找到机会。"
婴齐用过三碗饭终觉饱肚,擦过嘴将赵剑铮走后的事一五一十述明。
赵剑铮欣然听着,让人按照每月一百二十两的价格,封了总五十年的送往周府。已付过八年多的账。只欠四十二年,固是五万两。
婴齐觉太过便宜周家,赵剑铮已不想争斗,此事让她元气大伤,只叫婴齐自在待在家里。
婴齐应下,心里只盼着长大,日后好找周家十倍讨债。
第二日开祠堂,婴、英二人上赵家族谱,正式将名改为赵蹊。赵剑铮探明她心意,请了许多武打老师教导,一家人便这么和美过着。
婴齐将这些事在脑中过一遍,不多不少,是她的小半辈子。只是如何报复周家干净又痛快,她暂无头绪。
"姑娘你看,是周家的马车!"
婴齐顺着英粲所指方向望过去,果见一辆挂着周府牌子的马车停在书肆外边。
那马车也算富丽宽敞,周家竟如此阔了?
"哎哎哎,我的娘诶,好阔耶。"英粲捏着手指咋舌:"都是吸娘子的血出来的家产吧!"
婴齐收回视线,心里有个主意,低声道:"咱们也去玩儿玩儿,看那马车上是谁。"
英粲几口胡乱吃了手里的玩意儿,吃不了的尽收在褡裢里。又整好自己衣袖,抬头挺胸做出请的动作来。
婴齐走至屋檐阴凉处,摘下帷帽拿好,抬脚不慌不忙走入。眼寻周家的仆从服饰,一下就锁定周家人。
来者正是周努,旁跟着位约摸十五的姑娘。两人拿着书,低声说着什么。
婴齐不能识得那姑娘名姓,不甚在意。只是打量起周努,一副读书人的打扮,相貌平平,无特别出彩之处。
周努觉察,抬眸与婴齐视线交接,婴齐咧嘴回之一笑,张口无声唤了一句:"阿兄"。
周努手中书册跌落在地,看着眼前与记忆中母亲相貌六七分相似的脸发呆。
周怡不解,疑惑看着婴齐,她记忆中并不觉得婴齐熟悉。只敢肯定婴齐不是京城女子,她所穿打扮皆是南边风格。
素采色直裾,外罩一件纱衣。发没有全盘,像孩童那般在发顶编成两个小髻,其余打成辫子。从耳朵上沿开始,用明黄与丹枫色小绒球挂了辫子一圈。
颇精巧,球上小绒毛由于她的微小动作,丝丝摇晃着。衣裙帷帽也轻飘,就连帽纱也是上成的布料。无风却自动,是顶好的真丝。
周怡心中豁然,主动打破沉默:"兄妹重逢,何不叙旧?"
"是极,怡儿倒点醒我了。"周努忙上前,压下欣喜问道:"不远处有一处自家茶楼,婴齐肯去么?一起用些茶饭再归家也未尝不可。"
"阿兄爱惜,蹊自当遵从。"婴齐行一晚辈礼,又道:"只是我二人并未乘马车,不知这位妹妹是否愿意挤挤?"
周怡点头:"姐姐何必客气,马车甚宽敞,三人共乘也可。"
婴齐将身转至英粲一边,温和道:"四人,她从不在马车下奔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