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王宫的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仿佛能凝结成霜。文武大臣们皆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寂静如同一只无形的巨手,死死地扼住每个人的咽喉,令人喘不过气来。
这时,官员甲心中虽满是忐忑,却还是硬着头皮出列,声音微微颤抖,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慌:“陛下,南方突遭水灾,那洪水犹如脱缰的猛兽,肆意横行,所到之处,百姓苦不堪言。如今饥荒肆虐,饿殍遍野,惨状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官员乙紧接着跨前一步,脸上满是苦涩与无奈:“陛下,国库如今已是捉襟见肘,我们筹备的那点赈灾粮,不过是杯水车薪,对于深陷苦难的南方百姓而言,实在是远远不够啊!”
皇上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眼中满是焦虑与忧思,他的双手紧紧地攥着龙椅的扶手,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一丝解决困境的希望:“朕已深知此事刻不容缓,众爱卿务必集思广益,速速想出一个良策,以解这燃眉之急!”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迈出一步:“陛下,微臣以为,可向周边郡县征集粮食,以解南方之困。”
此言一出,立刻有官员站出来反对,言辞急切:“陛下,万万不可!周边郡县同样受水灾波及,粮食产量锐减,自顾尚且不暇,若强行征粮,恐生民变,引发内乱啊!”
又有官员进言:“陛下,是否可以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节省出一些钱粮用于赈灾呢?”
另一位官员立刻反驳道:“陛下,朝中各项开支都关系着国家的运转,随意削减,恐动摇国本,引发更大的危机啊!”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只觉头痛欲裂,心中的烦躁如潮水般翻涌:“都住口!别再吵了,朕的头都要被你们吵炸了!今日暂且退朝,容后再议!”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只得高呼:“吾皇万岁!” 随后,纷纷退出朝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脚步也显得无比沉重。
叶萧重重地在椅子上坐下,发出一声长叹,声音中满是无奈与忧虑:“清宇啊,南方突遭水灾,洪水泛滥成灾,如今已闹起了严重的饥荒。可咱们国库空虚,筹备的赈灾粮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今日在朝堂上,大臣们商议许久,却始终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为父实在是头疼不已啊。”
叶清宇听闻,眉头瞬间紧紧锁在一起,他在屋内来回踱步,心急如焚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南方百姓正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若不能及时救援,后果不堪设想啊。”
恰在此时,叶冰裳路过房门外,无意间听到了他们的这番对话,不由放慢了脚步,心中暗自留意起来。
叶萧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是啊,朝廷若不能妥善处理此次危机,百姓必将怨声载道,国家恐生大乱啊。”
叶清宇沉思片刻,突然停下脚步,开口道:“父亲,我们能否尝试从民间筹集一些粮食呢?众人拾柴火焰高,说不定能缓解燃眉之急。”
叶萧苦笑着摆摆手:“谈何容易啊,清宇。如今民间粮食本就有限,再加上水灾的影响,人心惶惶,家家户户都在为自己的生计打算,想要从他们手中筹集大量粮食,难度极大。”
叶清宇点了点头,神色凝重:“父亲,儿也深知这赈灾之事困难重重,可此事关乎国本,若处理不好,必将动摇国家根基。只是朝堂之上,众人皆无良策,实在令人焦急。”
叶萧站起身来,在屋内缓缓踱步:“陛下已经张贴了皇榜,广求天下能解决赈灾难题之人,并且许以重赏。这皇榜一贴出,天下人皆知此事,只是不知是否真有能人异士能解此困局。”
叶清宇望向父亲,眼中带着一丝疑惑:“父亲,您觉得会有人揭榜吗?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解决粮食短缺的难题,又要应对复杂的局势,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
叶萧微微叹气,神色忧虑:“不好说啊,若真有人能解此困局,那必定是有大才之人。不过,为父倒是有些担心,若有人贸然揭榜,却又无法解决问题,那可是欺君之罪,必将受到严惩。”
就在这时,叶冰裳刚好路过房门口,将他们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她心中不禁暗喜,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心底悄然萌生:“这皇榜,对于我而言,不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吗?叶家那些人,从来都没把我们母女放在眼里,在这叶家,我和母亲受尽了委屈。若我能解此赈灾难题,必有重赏。到时候,我便求陛下下旨,让母亲和父亲和离,我带着母亲,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离开这令人窒息的叶家,去过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想到这里,叶冰裳不禁握紧了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
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随后加快脚步,匆匆离去,准备回去好好谋划一番,如何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次日,皇宫之外张贴皇榜之处被围得水泄不通。众人皆仰头望着那皇榜,上面所书的赈灾难题犹如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大家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叹气,脸上满是无奈与担忧。
路人甲望着皇榜,眼中满是怜悯之色,不禁感慨道:“这南方的水灾如此严重,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实在是太可怜了。”
路人乙微微皱眉,重重地叹了口气,摇头说道:“唉,可不是嘛。这赈灾之事,既要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又要安顿好受灾百姓,谈何容易啊。这皇榜,怕是没几个人敢揭。”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对这难题束手无策之时,一道纤细的身影穿过人群,缓缓走来。只见叶冰裳身着一袭如雪的白衣,在这喧闹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她步伐轻盈,神色从容,没有丝毫犹豫,径直伸手揭下了皇榜。
这一举动,瞬间让周围炸开了锅。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叶冰裳,眼神中满是惊讶与疑惑。
“这女子是谁?竟有这般胆量,敢揭下这皇榜?” 有人难以置信地喊道。
路人丙上下打量着叶冰裳,满脸不屑地说道:“看她这副柔弱的模样,莫不是疯了不成?这可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可不是儿戏,她能有什么办法?”
然而,叶冰裳对周围的议论声充耳不闻,她神色淡然,紧紧抱着皇榜,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在心中默默念道:“这是我改变命运的机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拼上一拼。”
叶冰裳揭下皇榜后,周围的嘈杂声仿佛瞬间被隔绝开来,她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沉稳而有力,仿佛在为她加油鼓劲。很快,负责守护皇榜的护卫们闻讯赶来,他们上下打量了叶冰裳一番,确认无误后,便引领着她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叶冰裳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跟在护卫身后,向着未知的挑战走去,她的背影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和决心 。
盛王宫,御书房内,檀香袅袅,青烟在雕梁画栋间缓缓升腾,萦绕不散。阳光透过窗棂上精美的雕花,洒下细碎的光影,映照着古朴的书架和案几。紫檀木的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古籍和卷轴,散发着岁月的厚重气息。
御案之后,盛王身着明黄龙袍,正襟危坐,他的眼神深邃而威严,似能洞察人心。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折记录着南方水灾的惨状,每一行字都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头。
此时,柱国大将军长女叶冰裳莲步轻移,踏入御书房。她一袭素白衣衫,虽未着华丽的服饰,却难掩其清丽之姿。她的步伐沉稳而优雅,每一步都透着从容与自信。叶冰裳微微颔首,仪态端庄地向盛王行礼,发髻上的玉簪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叶冰裳盈盈下拜,声音清脆而沉稳:“臣女叶冰裳,拜见陛下。”
盛王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语气中带着几分质疑:“你一小小女子,竟敢揭下这皇榜?要知道,这关乎南方万千灾民的生死存亡,绝非儿戏。”
叶冰裳不卑不亢,抬起头来,目光坚定而明亮:“陛下,民女虽为女子之身,但心怀报国之志,愿为陛下分忧解难,救万千灾民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