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她重生的朝代竟是红楼梦世界?
明瑶华一直以为自己是穿越到平行时空,景朝的服制官制类似明朝,但开国皇帝却姓柴,往前数也没一个国号为宋的国家,然而唐朝及唐之前的国家和历史文学著作等却是对得上她前世所学的。
原来是红楼梦世界,那就说得通了。
她极力平复心绪,不好意思地笑道:“让刘嫂子和卢姐姐见笑了,实在是那封氏太过可怜,听得我心中酸楚,又可怜封氏母女,又生气封氏之夫抛下妻女不顾,这才失态了。”
明瑶华这么一解释,刘嫂子面上多了几分真情实感,她叹气道:“唉,我师傅和封氏都是可怜人,为了找女儿,苦苦支撑,幸好她们有一手好绣活,可以赚银子养活自己,兼托人四处查探消息。每次得知哪处的衙门勘破了一桩人贩子案件,有被拐的女子等待家人来接,她们就坐车坐船前去,那银子不知花费了多少。”
卢氏重点在男人轻易就放弃了被拐走的孩子,气火怒火同时涌起,跟着义愤填膺:“孩子不是男人肚子里生的,自然不如女人对孩子的感情深厚,说放下就放下了。”
刘嫂子道:“嗐,男人嘛。”
明瑶华状似随意问:“石绣娘和封氏的孩子身上可有什么印记?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身上没点胎记,就算面对面,也难以确定是自家的孩子。”
石绣娘的孩子明瑶华不清楚,但是封氏的孩子便是红楼梦中可怜的香菱,只是不知道现在香菱是在拐子手里,还是落到了薛大傻子手里。
对于红楼梦中的女子,明瑶华最喜爱者是黛玉,最怜惜者是香菱。
香菱作为红楼梦众多女儿中的一个,出场镜头屈指可数,却每一场都让人心疼惋惜。
仔细想来,和黛玉学诗应该是香菱有记忆以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沉浸在诗文的世界里,暂时忘却外界的愁苦纷扰。
刘嫂子一拍大腿道:“怎么没有?我师傅的女儿后腰有三颗小黑痣,封氏的女儿眉心一点红痣,长得又好,仿若观音菩萨一般,只要一见,必能认出的。”
“这样明显的印记,能找到的几率大些,怪不得她们一直不肯放弃。”卢氏想到自己家中的女儿,心有戚戚道。
她想起齐壮几次提醒她当女儿出门一定要当心,她还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只觉得扬州城中,哪儿有坏人敢当众拐孩子。
但凡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孩子被拐了,她哭都没地方哭。以后她定要时刻看好女儿。
明瑶华心道:这是再错不了的了,刘嫂子所说的封氏便是香菱的母亲。
既然知道了,明瑶华做不到冷眼旁观,她下定决心,道:“还请刘嫂子告诉我,石绣娘住在哪儿,我得空便带上料子去她家。”
刘嫂子自觉为师傅拉来一桩大生意,喜不自禁地将石绣娘的详细地址告知,刘嫂子热心道:“下午我有空,若是秀才娘子下午去找我师傅,我能陪着去,给秀才娘子指路。”
明瑶华笑道:“那再好不过了。”
下午,明瑶华和楚明霁说一声就出了门。
石绣娘住在城门边上的小花灯巷子里,刘嫂子坐在车里和明瑶华道:“此处距离两淮盐运使司衙门很近,周围住户多是财大气粗的盐商,盐商家的女眷舍得花银子做衣服,给的打赏也多。我师傅的绣工好,颇有一些固定的主顾。”
骡车在巷子口停下,两人抱着锦缎下车,刘嫂子熟门熟路地领着明瑶华走到一处宅子门前,敲了敲门,很快有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来开门。
刘嫂子打招呼问道:“你们妈妈在家吗?”
小丫头穿着厚棉袄,浑身干干净净,头发乌黑,眼神明亮,脆生生地回道:“在呢,石妈妈和封妈妈都在家。”
石绣娘闻声出来,将二人迎了进去。
屋内布置整洁,临窗摆着绣架,上面是绣了一半的猫戏花蝶图案的刺绣。
两个小丫头坐在绣架旁边劈线,一个炭盆就放在绣架旁边。
石绣娘笑着请客人落座,明瑶华看到一面容端正秀丽的中年女子端来热茶,看模样应该便是封氏了。
封氏娴静腼腆,放下茶水就过去和小丫头一起劈线刺绣了。
刘嫂子三两句将明瑶华的来意说了,又特意补充道:“明娘子的夫婿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如今她家又成了同知夫人的座上宾,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师傅你可千万说什么接了盐商家女眷的活儿,不得空闲的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