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坐上辇车,顺便又去了趟清思殿给皇后请安,才离开大明宫。
辇车入了夹城,太子摸出锦囊,又把金锁拿出来,一块块翻看,待翻到某一块时,他停了下来。
这块金锁一看就有许多年头了,锁面黯淡无光,上面打的穗子,颜色更是陈旧不堪,有些地方甚至氤氲泛白。
乍看之下,这块金锁与其他金锁,并无多大不同,就算细看,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金锁。
当然,能让太子特地去找,不可能真的平平无奇。
太子的手指缓缓拂过金锁上的边纹,眉头稍稍挑起,这块金锁的特别之处,就在边纹里面。
这些边纹看着很像祥云,实际上有些的确是祥云,只不过里面夹杂了几个字,很多人见而不识,是因为这些字,用的不是汉文,而是回鹘文。
回鹘文是高昌回鹘人所创的文字,就是上供浮光锦的那个高昌国,如今又称西州回鹘,位置是在玉门关以西,弓月城以东这片区域。
太子梦中和他们打过交道,对回鹘文,略懂一二。
“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吗?”太子在心头默语。
边纹里面夹杂的几个字,就是“吉祥如意长命百岁”,金锁上很常见的刻字,只因这块金锁用了回鹘文,还隐藏在祥云中,才变得不寻常。
原来,他幼时,曾经有许多人期盼他吉祥如意、长命百岁。
太子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个口彩不错,不过真想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大家都要努力。
太子忙碌监管司的事时,杜若也在忙,她在忙田庄的事。
冬小麦收割了以后,田庄里面还有许多活要忙。耕地,施肥,种植,都是迫在眉睫的事。
皇帝赐给杜若的那千亩良田,都是方便灌溉的上等良田,冬种麦,夏种稻,一年二熟,轻而易举。
这些活,就算没有杜若,农户们也能做好,不过她是第一次管理田庄,对什么事都好奇,天天起早摸黑,城里城外地瞎忙活,哪怕蹲在地头好半天,依然兴致盎然。
忙碌完农活,她让人去县衙买了些杂地,开始建小庄子。
因偶遇陈知贤,她估摸着太子的别院,以后会很热闹,就买下了周边不少杂地,为此,她花完了自己历年的压岁钱,收刮干净了杜衡的压岁钱,再加外祖父送给他们的飞钱,还把有些东西压到了周氏那里换钱。
他们来长安时身边就带了些零钱,压岁钱都在弓月城,姊弟俩就给周氏打了欠条,一共凑出来二千两银子。
周氏让她拿着这二千两,买地建庄子。杜若拿到钱,示意裴山花掉了一千八百两买地,就剩二百两建庄子。
二百两建一个小庄子,建肯定能建,毕竟普通人家攒几十两银子,就能盖个宅子,只是难免建得简陋,毕竟他们身处长安,什么东西都贵。
杜若天天盯着账本,不是想着怎么省钱,就是想着,该从哪里搞一笔钱,把她的小庄子顺利建成。
而且她的烦恼,还不能告诉别人,家里人都知道她从账房取了二千两银子,建一个小庄子,绰绰有余,根本不知道她正在闹饥荒。
这日,她收到了亓宣的信,亓宣提到太子缺钱,她看了,觉得她和太子,简直就是同病相怜,虽然太子的别院,和她的小庄子,不管是占地还是花费,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俩都要因为缺钱,把房子建成半截子了。
亓宣约她见面。
杜若和亓宣,经常书信往来,但是好久没见面了,甚至约定了去玩,都没空成行。
亓宣要念书,而她这段时间,比亓宣还忙。
见面?
杜若突然想到了什么,跳了起来,冲进了内室。
没过多久,她叫了起来:“啊……这可怎么办?”
红叶和绿叶正在外面,和小侍女做针线活,听到她的叫声,对视了一眼,眼中皆是不解。
“若娘子又怎么了?”绿叶低声问道。
“不清楚,大概又在烦恼庄子的事吧。”红叶压低了嗓音回道。
“庄子上能有什么事?真有事,不是还有茂郎君帮忙吗?”绿叶更加不解。
不管是农事,还是建庄子的事,若娘子不懂,但是茂郎君懂啊,若娘子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向茂郎君请教好了,自己的舅舅,有什么好为难?也不知道若娘子在瞎折腾啥?
“不清楚。”红叶摇头。
正在这时候,杜若高喊了一声:“绿叶!”
“若娘子找你,快去吧。”红叶催她。
“来了。”绿叶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活计,向内室走去。
“若娘子,怎么了?”她掀开门口的薄纱帘子,进了内室。
“绿叶,你快过来看看,我是不是变黑了?”杜若正坐在铜镜前,左看右看,神色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