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扶桑国第二次进攻后,大晋沿海虽暂时恢复平静,但空气中仍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顾昭昭一刻也不敢松懈,她全身心投入到战后重建与防御强化的工作中。沿海各地,军民齐心协力,修复受损的防御工事,补充兵器粮草,训练士兵,为应对扶桑国可能的再次来袭做着万全准备。
与此同时,扶桑国国内,山本一郎因两次进攻失利,恼羞成怒,却又不得不正视大晋的实力。他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朝堂上气氛凝重。
“两次进攻皆败,大晋实力不容小觑。如今我军士气低落,若再贸然进攻,恐难取胜。”一位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
山本一郎眉头紧皱,来回踱步,思索良久后说道:“既然强攻难以奏效,那我们便换个策略。派人前往大晋,提出议和,试探他们的虚实,同时争取时间,重新整顿军备,等待时机再次进攻。”
于是,扶桑国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国书和一些所谓的“议和礼物”,前往大晋京城。
使者抵达京城后,求见顾昭昭与皇上。朝堂之上,使者恭敬地呈上国书,说道:“吾国国主山本一郎,深知与大晋交战,生灵涂炭,实非本意。今特遣臣前来,愿与大晋议和,永结友好,停止刀兵。”
皇上接过国书,与顾昭昭及大臣们一同阅览。国书中言辞恳切,表达了扶桑国渴望和平,愿与大晋互通贸易、友好往来的意愿。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扶桑国屡战屡败,此时议和诚意十足,可以考虑;有的则心存疑虑,觉得扶桑国狡诈多端,恐有阴谋。
顾昭昭仔细端详着使者,心中满是警惕。她深知扶桑国野心勃勃,两次进攻失败后突然提出议和,绝非真心。“贵国两次兴兵犯我大晋,如今却言议和,不知所谓何来?”顾昭昭目光如炬,直视使者。
使者不慌不忙,恭敬答道:“公主殿下,之前实乃误会。吾国国主听闻边境将士擅自挑起争端,痛心疾首,故特来请罪,愿以议和表诚意,还望大晋能体谅吾国求和之心。”
顾昭昭冷笑一声:“哼,说得轻巧。两次进攻,我大晋军民死伤无数,沿海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岂是几句求和之词便能了事?”
使者面露尴尬之色,却仍坚持道:“公主殿下,若能议和,吾国愿割让部分海岛予大晋,且每年进贡金银财宝,以示诚意。”
朝堂上顿时一阵哗然,一些大臣心动不已,觉得这是大晋的一次机遇。然而,顾昭昭却不为所动。她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