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洋的角色是当初杨乐微和罗慧心里一致公认最难定下来的一个,实际上,十字作品里面的人设,多少和以往传统的有出入。
尤其是《清淤》这部作品,带了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作家的气势,似乎是也没想过为市场服务,莽撞的很。
单论姜海洋这个人物来讲,虽然不是第一视角第一主角,甚至前半部分连他的篇幅都不多,但是从他出场之后的每一场戏份里,他都有无足轻重的意义。
起初,他吸引到金可昱的,只是他的强大,他对他的保护,和很正的三观下的偏袒,重新让金可昱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上,依然有人保持着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但是一个圆形人物的特点就在于他本身就不会是完美的。
金可昱渴望完美,观察着姜海洋的生活和工作,在他的世界里,姜海洋是救赎,是完美,是他成长想要不断接近,甚至到他不敢渴望的程度。
直到他发现这个人也会受挫,反抗之后也会因为诋毁和压力而懦弱,他也会在凌晨的街头抱着大树流泪,会因为金可昱的表白而不知所措...
他常常会迷茫,只是在他身边的人,永远能感觉到的,只有他的坚定和力量。
等到发现这一点的时候,金可昱没有失望,也没有离开,反倒把他的缺点看的很可爱。
从这时候开始,金可昱才真正遇到了救赎,因为他克服了自己心里对完美无止境的,甚至于病态到为了惩罚自己的存在而抬高的程度,而产生的追求。
能够接纳别人的缺点,把这看成一种脆弱的美感的时候,他才终于开始学会接受自己。
这本书最触动人心的点,不在于救赎一词,事实上你可以很鲜明的看到,哪怕是姜海洋,也没有在金可昱最脆弱的时候捞他一把。
金可昱会绝望,甚至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而想过自杀,但是不是姜海洋把他救下来的,而是他自己。
这一整篇文章的高光,都聚焦在金可昱的自我成长上,但是也丝毫离不开姜海洋存在的推动。
要说什么人设最好演,最好找演员来演?
情绪波动越大的人设,其实越容易演好。
疯批的、怪诞的、可爱的、遭人厌恶的...
可以形容的标签越多,越好表演,因为越容易被贴上标签的,往往越单一。
可是这两个主角呢?
他们和普通人太接近了,甚至没有什么主角光环的接近。
他们会因为生活里的一点小事而痛苦,会在平淡又不平淡的生命里挣扎。
这是很难写又极其难演出来的。
说海选,是为了让杨乐微亲自挑选演员,其实不然。
罗慧想到,其实是因为,她拿着演员名册熬了两天大夜,硬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
所以最后才想,也许可以在新人里面淘到金子呢?
结果倒好,最后淘出来的金子,居然是自己儿子。
原本用新人就忐忑的心,顿时更上一层楼。
“罗制片,宥泽这么优秀有天赋,怎么不让他早点踏入影视圈?要是早几年的话,肯定能大爆了。”陈导递过来一杯酒,对罗慧道。
“陈导说笑了,还是燕影的老师教得好。”她说着,接过酒杯,在心头捏了一把汗。
“怎么样,我今天不在十字老师身边,咱编剧觉得这几个角色选的怎么样?”
话题递给了杨乐微,不答也不是,他干笑了两声,看了看罗宥泽和其他几位主演,点点头。
“很好,我认为都是非常符合我心里想法的人,陈导制片和大家都辛苦了。”
第一次正儿八经参加这种饭局,秉持着多说是非多,少说没麻烦的想法,杨乐微随口谄了两句,便埋头继续吃饭了。
似乎旁边的人看出他的不淡定,杨乐微感觉到腿被人撞了几下。
他连忙缩了回来,以为是自己不小心绊到了人。
但刚抬头,就对上了齐之川的视线,只见那人眨了眨眼,又往门那边撇了两眼。
杨乐微立刻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紧接着,齐之川就像接到了信号一样,假装看了眼信息,站起身说道:“打扰大家雅兴了,家里有点事情,喊我回去一趟。”
“还有,十字老师,我家里想和你叙叙旧,方便一起走吗?”
杨乐微听到这后半句,一时间,那句“家里人”又不合时宜的出现在了脑中,他微微勾起嘴角,起身道:“好,我也吃完了。”
“这么快就走啊,还没喝两杯呢。”陈导说。
齐之川摇摇头:“导演,我们两个才成年,就不参加这种了,您们吃的尽兴,你也知道我家里的事一般刻不容缓,所以先走了哈。”
陈导一看留不住,无奈道:“那行,你俩先走吧,有事群里通知。”
“好。”
踏出包厢,被齐之川拯救出来的那一刻,杨乐微深吸了一口气,呼了出去。
齐之川闻声,转头道:“我看你呆的不舒服,现在是不是好多了?”
“何止是好多了,简直就是我的救星,不知道为什么,工作时候还很自然的大家,这顿饭吃的压抑的不像话。”杨乐微感叹道,走在齐之川身旁。
齐之川笑了下,在吧台处掏出一张卡:“稍等一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