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册上还是一片空白,黑笔靠在书页上,许久没有被拿起过了。
舅妈曾经对她说:“姜亿,谢谢你。”
姜亿一脸迷惑:“谢谢我什么?”
“谢谢你陪在周序的身边,他跟你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
其实姜亿很想问舅妈,他没跟她一起的时候,很不开心吗?
她突然想起周序面对外婆家的长辈时,总是面无表情,不卑不亢,而她和林语格还有林辰,总是被催着赶着和长辈打招呼,战战兢兢地反应迟钝。
很多时候,每当大家在节日里欢聚一堂,周序总会毫无兴致地窝在房间,好像节日对他来说也只是个平凡得不能平凡的日子。
姜亿不禁宽慰地想,周序对她来说,是一种无法用只言片语解释的角色,那么她对周序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姜亿不知道自己到底怀着怎样的心情,给周序写下这封信。她想,也许很多人怀念写信的时代是有道理的,比如现在,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也说不出的稍显肉麻和矫情的话,她可以通过信件一一传达给周序。
她不知道是不是刚刚写过的那篇关于作文太过旖旎和浪漫,所以才会在现在魔怔一般写下这些句子。
在我荒芜的青春里,你是我唯一的救赎。
周序其实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他没有在她绝望无助的时候,为她扫清障碍,成为她的保护伞,也没有费尽言语,好言相劝努力把姜亿从悲伤的漩涡中拉出。他只是在姜亿觉得寒冷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给她一个热烈的拥抱,周序只是站在那儿,告诉姜亿,没关系的。
然而,那就足够了。
周序对曾经的一切缄口不言,其实姜亿也不清楚,周序到底是对曾经的一切失去了记忆,还是真的想开了,释怀了,所以不放在心上?
姜亿曾经对周序说,我以前总觉得你是个毫无报复的颓废青年。
周序觉得好笑:“我在你心目中就是这样的形象?”
因为我身边很多人都好像有自己想做的事,而你却总是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我有一个同学想要去日本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漫画家,林越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赚大钱当富婆,谢淑怡想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老师,叶宇恒说他就想以后混吃等死,当一条毫无抱负的咸鱼,而我想变得足够优秀,然后自立自足,掌控自己的人生,可是周序,我不知道,你想做的是什么呢?姜亿没有把这些长篇大论告诉周序。
“周序,你一定有自己想做的事吧。
“我一直很喜欢我们语文老师讲的一个词,叫得偿所愿,意思就是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是别人多么厚重的馈赠和给予,而是你在恰当的时间里,正好得到了你所期待的东西。所以,我祝你得偿所愿。
“周序,跟随你的期待,去争取你想得到的东西吧。”
姜亿在写出这些字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已经算是半个大人的周序,真的会稀罕她这个“小孩”的人生鸡汤吗?
可是不管周序需不需要,姜亿还是想对他说。
可是她还是把那句话从中划除,十二岁的姜亿,情绪依旧委婉到只敢日记本上写道,他是我的救赎。每每碰触,就会生出无限的坚定。
高三,在即将到来的高考面前,每个人脸上都是一脸倦容,偏偏一个又一个像打了鸡血一样,恶狠狠地盯着黑板和卷子上的习题,生怕错过了什么重点知识。
他和所有高三学子一样,在名为高考的漩涡之中,拼尽全力和别人一争高低。
什么昨天十一点就睡了,背地里却熬夜刷习题,这个卷子有什么好做的浪费时间,自己却偷偷练完了整套习题,这样口是心非的场面,在高三屡见不鲜。
那个时候,周序也在名为高考的漩涡之中,昏天黑地,六神无主。
他的内心其实没有什么很强烈的动机想要跟别人争个高低,他只是亦步亦趋地跟在高考大军的队伍中,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因为除了这些,好像就没有什么是值得费尽心力的了。
姜亿曾问他:“你要考什么学校?”
他不以为意:“没想好。”
姜亿一拳头打在他的腿上:“这么重要的事你还没想好,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毫无斗志?”
周序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觉得好笑:“那你想好了要去哪个大学?”
“当然是江城大学,江城大学不是每个人江城人的首选吗,生源好,离家近。”
“好,那我就考江城大学,先你一步帮你‘刺探敌情’。”
周序是在他的书桌上发现那封信的,他拆开,认真阅读起来,信纸上的字迹遒劲有力,“周序,跟随你的期待,去争取你想得到的东西吧”,短短一行字却像注入了魔力一般,源源不断地给他带来力量。
他想,是啊,他从来都可以向着更高更远的路前进,不为任何人。
只要他愿意。
他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像是为了某种呼应,周序,加油。
展开的信纸上,姜亿原本稚嫩的字已经因为常年练习米字格变得遒劲秀丽,信的尾处,她写道,周序,加油。
周序此时才发觉,曾经那个迷惘无助的女孩,在自己漫不经心的帮扶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成长。而此时此刻,岁月给面前的女孩镀上了一层灿烂夺目的光芒,她从容不迫地走在了自己的前面,说——
周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