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晚上九点整,随着指挥车里陈飞的一声令下,此次围剿互助会的行动便拉开帷幕。
被水渠里的水泡得松软的墙体,被老胡三脚两脚踹出个大洞。
待洞扩大到能容一个成年男性通过,老胡一摆手,身后的突击手和盾牌手就两两组合,成突击队形潜入。
熊彬彬跟着胡文治的小队往里面冲,别看他精瘦精瘦的,扛着摄像机还跑得飞快。
郑大洪的小队紧随其后,两个小队的人交替掩护进入院内,然后分别向自己的目标地点奔袭。
院墙上打洞的位置离厨房很近,胡文治他们率先到达了既定地点,老胡通过对讲机向林冬发信号;三十秒后,负责正面突入的郑大洪也发信号表示人员到位。
林冬抬腕看了看表,两支小队潜入只花了不到两分钟,他又看了一眼手里的警用终端,画面里依然显示的是此刻红楼一楼大厅里的场景。
大厅里的12个人还是保持着先前的动作,或坐或跪围城一圈,那个叫李光明的男人手里捧着一本书,他正低头看书,嘴巴一动一动的似乎在念叨什么,只可惜监控画面听不见声音。
其他人则是面露崇拜之色,十分虔诚地望着男人,他们全都展现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所有人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李光明的念诵吸引,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行动!”
随着林冬的短促指令,郑大洪和胡文治的小队同时展开行动。
老胡这边带着两个专业的破窗器,砸开厨房窗户不是难事。
普通的az系列警用破窗器可以破拆厚度在15MM以内的所有钢化玻璃,特警们手里这款最新的az-600警用救援破玻器甚至还可以用于破拆夹胶玻璃.眼前这种普通的家用窗玻璃更是不在话下。
两个破窗器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击穿玻璃的对角,然后用力一踹,窗玻璃就整个掉下来了。
算上老胡和熊彬彬,小队8个人一个接一个从窗口钻进去,踩着灶台和水槽边沿就跳到地上,脚上的战术靴轻便减震,队员们潜入屋内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相比这边的秘密潜入,郑大洪那边的动静可就大了去了。破拆防盗门的专业工具可不是盖的,10秒钟就把红楼的A级防盗门破开了。
“10秒钟?还不错。”正通过无人机航拍镜头观看行动进展的陈飞笑着跟盛桂兰闲聊,“现在有这些高科技装备就是好,想当年卫东师兄还在当特警支队长的时候,要破拆防盗门还得抡大锤。”
“那可不?那时候罗卫东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抡大锤才省力。”盛桂兰也笑了,她看着监控画面里火花四溅的场景,也不由感慨,“虽然我们的装备更新换代了,但是坏人家里的防盗门也跟过去大不相同。你看那门多厚?还有那四周围环形分布的锁舌,抡大锤怕是破不开的。”
陈飞笑着点头表示赞同,然后端起保温杯喝了一口,还别说,这大品牌的杯子质量就是不一样,这都三四个小时了,杯子里的大红袍还烫嘴。
正门突入的小队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作用,那就是帮助胡文治他们吸引红楼内部人员的注意力;他们闹的动静越大,胡文治他们潜入的时候就约不引人注意。
就在正门被破拆的过程中,胡文治的小队已经顺利到达一楼客厅,此时就只有他们这一队8个人在里面,所以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控制或者震慑住敌人。
熊彬彬是小队里第四个翻窗进入厨房的,他不能排在队伍的最后,不然拍不到第一手资料,老胡就安排他跟在队伍的第五个人身边,稳稳地扛着摄像机。
在他的镜头里,从厨房潜入的突击小队成员行动迅速,配合默契,所有人放低身顺着墙体鱼贯而入。进入客厅的瞬间,由队伍排头的那人出声警告:“不许动,我们是警察,把手举到胸前。”
警方在抓捕行动过程中大声喊话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震慑嫌疑人,另一方面也是给队员们下达行动指示。
这个喊话的男人是PTU大队的副队长,他也是省厅训练基地的战术教官。他的喊话一下子就让大家回忆起日常训练时的战术要领,并迅速按照训练内容展开行动。
队尾的两人快速占据楼梯口、房间门口,跑在前面的五人扇形展开迅速包围客厅中央的目标,持木仓的人呈低姿戒备,没有拿木仓的则用言语控制嫌疑人的行动。
很快,郑大洪的小队也进入了熊彬彬的镜头。
刚刚破坏了厚重防盗门的队员们,带着一丝烟熏火燎的味道冲进客厅,见到增援的人手,老胡稍稍放松了一些。
熊彬彬的眼睛离开镜头一瞬,就看见胡伟文站在自己对面举着相机一阵狂拍。
两人中间隔着行动队员和抓捕目标,他俩刚好可以从不同角度取景,整个行动的过程被他俩完整的记录下来。
远在指挥车里的盛桂兰看着同步传回来的实时画面,心中赞叹自家孩子们表现得真棒!
此时,一楼客厅里围坐在一起的互助会成员还有点懵,特别是几个女性成员被吓得够呛,之前在院子里晾衣服的那位大妈哆哆嗦嗦地几乎要哭出来。
李光明毕竟是组织的负责人,这会儿他还能保持冷静,并且试图跟从天而降的大批警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