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新宋门没多久,走在最后面的那辆马车拐了个道,朝内城走去,剩下的两辆马车依旧行驶在前往绣球街胡同的路上,秦桧夹了夹马肚子,奔驰加快了两步后又慢了下来,与张氏乘坐的那辆马车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距离,秦桧一手控着缰绳,一手摸了摸马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绣球街胡同每家住户门口的灯笼亮了起来,坐在马上,秦桧清楚地看到娘子站在自家门口,朝着这边张望,只见她突然走下台阶,朝他们跑了过来,张嬷嬷和小惠在后面疾呼。
“哎哟,臻娘子,当心些。”与寿伯一同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的福伯惊得从车辕上跳了下来,连忙冲上去扶着。
马车停了下来,秦桧见状连忙勒住缰绳下马,快步走到第二辆马车前,正好马车的帘子掀开,张氏从车厢里钻了出来,秦桧眼明手快地将放在车辕上的马蹬放好,退到了一旁:“岳母大人。”
张氏眼角都不抬一下地下了车,抬眸看向了被福伯和张嬷嬷搀扶着的女儿,眼眶微微一红:“臻儿。”
“母亲。”王氏飞扑过来,一把抱住了自成亲后便从未见过面的母亲。
“你这孩子,都快当娘了,怎么还如此毛毛躁躁的,若是伤了孩子怎么办?”张氏抱住女儿,轻轻地拍抚着她的后背,又忍不住责骂道。
“女儿不是想母亲了么。”王氏微带羞赧地说道。
“来,让为娘看看。”张氏松开女儿,抬眼上下打量一番,过了许久,她微微颔首,“确实是比出嫁时丰腴了一些。”女儿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虽身怀六甲,但脸上没有丝毫疲惫倦怠之色,看来日子过得的确是如她书信所说颇为舒心。
“官人每日都盯着女儿吃东西,陪女儿在院子里散步,还不时地跟肚子里的孩儿讲话,说是什么做胎教。”王氏飞快地瞥了站在母亲身后的丈夫一眼,说道。
“哼……”张氏自然是听出了女儿话中的意思,她轻哼一声。
“岳母大人这几日也是累了,要不我们先进屋用膳,晚饭后岳母大人再与娘子叙旧说话?”秦桧提议道。
“嗯,娘,官人让厨房备了一些您爱吃的菜。”王氏附和道。
女儿女婿一唱一和,张氏也不好再驳他们的面子,点了点头,抓着王氏的手进了秦府。
秦桧忙跟了上去。
跨过大门,张氏左右看了看,说道:“布置的倒也有趣,只是小了些。”
秦桧挠了挠头,没有说话。
“女儿觉得大小正合适呢。”王氏说道。
“现在是合适,若你们以后多生了几个孩子呢?两进的院子怎么住?”张氏神色淡淡地问道,“孩子小点还能与你们同住,若大了呢?再与你们夫妻同住一院岂不是笑话。”
秦桧和王氏不说话了。
“……罢了,这些事情过几日再说。我也乏了,早些用膳早些休息。”张氏挥了挥手,走进前厅,桌上已摆满了菜肴,多为酸甜口味,偶尔两个辣菜,还有一大碗鸭血粉丝汤,她微微点了点头,在张嬷嬷和年轻女子的服侍下净了脸和手,便坐在了上首的位置。
秦桧夫妻两分别坐在了张氏的左右手。
“婷儿,你随你母亲下去用膳吧,我这里不用你伺候了。”张氏向年轻女子交代道。
“是,大娘子。”名唤婷儿的女子与张嬷嬷福了福身子,一道离开。
“婷娘子也嫁人了?”王氏看着妇人打扮的张婷,问道。
“嗯。”张氏点了点头,“你成亲没多久,她爹爹就把她许给了外院禄哥儿家的大小子。我见她还算得力,便将她调到内院做了管家娘子。”
“岳母大人,不如我们边吃边聊?”秦桧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食不言寝不语,你不知道?”张氏瞥了秦桧一眼。
“……是是。”秦桧低下了头,起身用空碗盛好粉丝汤和米饭放到各自面前,又将一碗葱末放到了张氏面前,“岳母大人,娘子不喜食葱,所以做汤的时候也就没有放,若岳母大人喜欢可以自行放一些。”
“好。”张氏淡淡地应了一声,语气没有了最初那个生硬。
一顿饭吃得鸦雀无声,让平日里习惯在饭桌上与妻子胡吹乱侃秀恩爱的秦桧颇为不习惯,他悄无声息地往嘴里扒米饭,悄无声息地嚼着饭菜,悄无声息地喝着粉丝汤,就连擦嘴巴的动作也比往日轻柔了好几分。
待张氏放下筷子,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帕子按了按嘴角后,王氏问道:“饭食可还合母亲的口味?”
“嗯。”张氏微微颔首,“这糖醋的彘肋骨我倒是多吃了几块,乔大夫还特意嘱咐让我少吃彘肉,多吃鱼肉。”
“母亲可是身体不适?”王氏关切地问道。
“倒也不是不适,只是年纪大了,宿食不化,故而让我少吃。”张氏拍了拍王氏的手背,安慰道。
“小婿也知道一些关于鱼肉的做法,有机会做与岳母大人尝尝。”秦桧连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