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至大庆殿,天空泛起了鱼肚白。
殿南的空地上站满了在京城的文武百官,皇太子赵桓带领着弟弟们也候在殿外,年纪最小的赵梧首先发现了秦桧的身影,穿得圆滚滚的小正太艰难地举起手朝他招了招,其他的皇子也随着赵梧的视线看了过来,原本低调的秦会之瞬间成为了殿外百官行以注目礼的对象,他朝着书法家皇帝那庞大的儿子群躬身行了一礼后,与何栗兄弟俩一起默默地站到了一个角落。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不远处与祖父站在一起的种彦崇,只见种家小哥朝他挤了挤眼睛,种老爷子则是摸了摸胡子笑成了狐狸样。
在赞礼官的引导下,以太师蔡京为首的三位官员迈着方步进入了大殿,随后赵桓与其他的皇子也进了大殿。随着赞礼官的唱名,剩下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品级鱼贯而入,在大殿内站好。
待众官在大殿上站定后,赞礼官走到空无一人的御座前,高喊一声:“警毕。”
虽然两个字都听懂了,而且还听得特别清晰,但合在一起秦桧却弄不明白是啥意思,他缓缓地转动脑袋看了看四周,心中暗想:应该是集合完毕的意思吧。
只见一面下无须的太监双手捧着一面金牌朝殿后跑去,没过多久,三声鞭响,原本就安静的大庆殿更是一片寂静,皇子王爷、文武百官都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官帽上的小翅膀动也不动。
站在文官末尾的秦桧悄悄地撩起眼皮看向殿上,只见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罗袍、脚踩黑革履、留着美髯的书法家皇帝从殿后走了出来,宋徽宗坐在御座上,龙目扫了一圈,秦桧连忙在没有被皇帝陛下发现前敛起目光,眼观鼻鼻观心。
“吾皇万岁万万岁。”原本站在殿下的赞礼官走到御座面前,高呼万岁磕了四个结结实实的响头后,退到一旁,躬身站立。
赵桓带头,领着弟弟们躬身,文武百官也纷纷躬身,第一次参加新年朝会的秦桧看了看左右,学着他们的样子弯着身子,只听赞礼官高呼:“起居!”
殿上众人下跪,叩头。
“再拜!”赞礼官继续喊道。
跪在地上的众人继续叩头。
如此反复,总共九次,只听为首的太子赵桓说道:“元令正节。”
百官齐声说道,“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磕头磕的有些晕乎的秦桧也张嘴,小声说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当他听到后面还有词时,又张了几下,随后非常庆幸他站在后面,要不然被书法家皇帝发现他在滥竽充数,岂不是非常不妙了。
“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一道低沉而又极具磁性的声音从上头传来。
“起!”赞礼官高声喊道。
众人纷纷起身,并没有抬头,垂手放在身前,等着皇帝的下一步指示。
“今日元日,与众卿同乐,朕命膳房备下宴席,教坊司也排了新的舞蹈杂戏,众卿随朕一同前去观赏。”皇帝朗声说道。
“谢陛下隆恩。”文武百官躬身谢恩。
原来向书法家皇帝拜完了年还有饭吃的呀,经过一番折腾,肚子里的那几个角子早就消化的差不多的秦桧非常喜欢这样的安排。
“今日还有一喜事,前往江南为朕收集字画的童卿前几日回了京城,据说收集了不少大家的笔墨,朕让他今日带进宫来,届时与众卿一同鉴赏。童卿何在?”书法家皇帝兴致非常高地说道。
童?收集字画?这又是何方神圣?秦桧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只见一体形魁梧、腮下有须的中年男子从百官中走了出来,双膝着地,跪在地上,朗声说道:“微臣童贯拜见陛下。”
童贯?!秦桧双目圆瞪,北宋末年鼎鼎有名的宦官?太监居然有胡子?而且声音居然一点都不娘炮?
“童卿,字画可带来了?”书法家皇帝问道。
“官家吩咐,微臣岂敢不遵循。只是今日朝会,将字画带来大殿颇为不妥,我擅作主张,命家人将字画送到了集英殿,还望官家责罚。”童贯叩头说明没有将收集来的字画带到大庆殿的原因。
“哈哈,童卿快快起来,是朕思虑不周,董卿为朕收集字画,劳苦功高,何罪之有。”书法家皇帝朗声笑道,“走,众卿随朕前往集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