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少侠——思常少侠——”,由远及近的呼喊声令人难以忽视。
李长思和御影两人也不好假装听不见,只能慢慢拉扯缰绳,降低马速直至缓缓在郊外的官道边停下。
李长思满头黑线,心下暗道:这俩人可真是阴魂不散。
回过头时已是带上了满脸疑惑的表情,面部表情转换得非常好。
正是闻楚绛和阿契两人策马扬鞭而来。
李长思适时地表现出意外与惊喜,等着两人赶上来。
“原来是闻公子和阿契。”李长思语气微扬,笑容也带到脸上:“闻大哥和阿契也要出城吗?”
御影也朝两人点点头。
“正是。又见面了李影少侠和思常少侠。”闻楚绛依旧华冠丽服,美光彩夺目,此刻看见李长思两人的高兴溢于言表。
“没想到我们连出城的时间都这么巧。两位可是要回云龙山庄?我和阿契也正好赶往下一个城池考察市场,恰好是云龙山庄山脚下的汀郡县。”闻楚绛说道此处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路上有两位少侠作伴,可真是幸甚!阿契你说是不是。”
闻楚绛眉飞色舞、神采奕奕地朝阿契说道。
“主子说的是。”阿契就显然冷静的多。
李长思一瞬间在脸上完成了从讶异、惊喜、开心、怔愣、犹豫、忧疑的表情转变。
许是没有见过这样的超绝变脸,阿契惊讶地张开了口。
闻楚绛也意识到了些许不对劲:“思常少侠,你这是……噢,在下一时激动,忘记问两位少侠是否方便。抱歉抱歉。”闻楚绛朝着两人双手抱拳。
“可是思常姑娘有何不便之处?”
“哦……是我的身子比较虚弱,脚程甚慢,若是与我们一道恐怕会耽误闻公子大事。”李长思眉心微微拢起,真切的担忧着。
“我当是什么事哈哈哈哈啊哈思常少侠不必放在心上,此时正值春日,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我与阿契正想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这与东川国溪山各异的风景。”闻楚绛爽朗大笑,十分豁达。
“既如此,思常与师兄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李长思表情由阴转晴,朝两人笑笑便扯上缰绳,调转马头继续朝城门前行。
转过身,眼神与御影对上时,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戒备与冰冷,两人的默契无需多言。
一行四人朝城门疾驰,只见路上越来越多进城的百姓,个个满脸疲惫,眼中无光,与他们进城那日大相径庭。
“奇怪,这进城路上的行人怎的一个个看起来历经苦难的样子,像是逃难一般,我们来的时候还不是这样呢?”闻楚绛一边打量着行人,一边疑惑地问道。
李长思有心试探,便接过话语:“我们进城时也没有这么多人,敢问闻公子是何日进城?”
“是二月初二。正是西陵国这边的踏春节,我记得很清楚。”闻楚绛肯定地回答到。
二月初二,比李长思要早上好几天,那时候李珏的新政尚未颁布,城门估计也还没有开始戒严。
果不其然,闻楚绛在看到城门处排着长长的队伍时心生疑惑:“前面排队的百姓是在做什么?”
经过这那日接触,李长思断定闻楚绛此人绝不简单,不可能对于城内变化一无所知,他这一问大概率是在试探,李长思如此想。
“闻公子许是进城比较早,我与师兄进城时已经戒严,进出城皆需要盘查,听守城的护卫说,是与当今陛下颁布的新政有关。”李长思浅浅托出,又状似迷茫地询问。
“我与师兄一直在外赶路,对这新政还没有很了解,闻公子身为商人应当消息灵通吧,可否为我与师兄解惑?”
“说起这新政,我倒当真是知道一点……”闻楚绛也没藏着掖着,仿佛真的是在为李长思两人解说着。
“原来如此……”李长思连连点头,又适时发出疑问:“陛下的新政怎的颁布得这般突然,难怪这路上的百姓这么多,这赋税加重,岂不哀百姓之多艰。”
“这个中缘由在下便不清楚了,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西陵陛下此举,虽然短时间内不利于民生,但从长远来看,有舍必有得。”闻楚绛讲着讲着便卖起了关子。
“哦?闻公子倒像是十分支持陛下的新政,这“得”字一说,何以见得?”李长思一副不耻下问的好学模样,但心中已经悄悄地绷紧了一根弦。
“众所周知这西陵国与北岐国大战以后,川帝便用了大量银财精力恢复国内生产,这诸侯们早就暗中养精蓄锐,如今陛下尚还年幼,摄政大长公主又疑似与陛下治国理念不合远走,这岂不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好时候吗?”
闻楚绛一板一眼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陛下唯有此举方能削弱诸侯的势力,保全大局。”张扬、不可一世的语气。
这种语气令李长思心感不妙,对闻楚绛此人的认识也再次上升了一个台阶,他绝不可能只是一介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