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御书房
燕飞觞示意下面的人将那些奏折交给武昭帝,开口说道,“陛下,昨日的奏折臣已经翻阅过了。”
经过几日的相处,武昭帝对于她的办事效率是非常满意的,不仅没有失误,处理方法还很合他心意,因为她的出现,武昭帝的政务也算被分担了不少。
他也不用每份奏折都要看一遍,只需要检查燕飞觞的批阅是否合理,若不适合,他再指点一二,一套流程下来,基本上可以将所有奏折处理完。
武昭帝看见燕飞觞将一份奏折做了标记,拿起那份奏折。
“荆州的旱灾一事?你对这份奏折有何看法?”
燕飞觞实话实说,“陛下,按奏折中所说的,到荆州的赈灾粮太少了,这实在不合理,哪怕途中有损耗,也不会只剩五成。”
武昭帝也知道她想说的什么,他对一侧的王公公说道,“去请洛实甫过来。”
洛实甫正是户部尚书,按理来说他此时应该正在尚书省,大抵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过来。
洛实甫确实正在尚书省的户部,毕竟该上衙的时候不在衙门,这可是玩忽职守的罪名,让御史台那帮人看见,光吐沫星子都能喷死他。
他正看着国库的存款发愁不已,户部确实是管赋税国库的没错,但他又不能将国库的钱变多,一个个都说穷,国库哪有这么多钱让他们用?
他正为难呢,就见陛下身边的王公公过来,洛实甫心里一咯噔,难不成又要用钱?
一会儿功夫,洛实甫就被叫到御书房,武昭帝见到他开门见山地问道,“之前拨给荆州的钱款只到了一半,你可知道此事?”
洛实甫一听这话,差点跪下去,忙说道,“陛下,此事跟臣绝无关系啊,微臣可是将您定下的数目一分不差的都给送过去了!”
“你身为户部尚书,应该知道私动朝廷拨款的后果。”
“陛下明鉴啊,您可以让人去查国库的账目,跟臣所说的绝无二致!”
武昭帝知道他没那个胆子动这种钱,将他叫过来也只是问详细情况。
“你将负责此事的所有人都报上来,朕会安排御史台的人调查他们。”
洛实甫闻言知道他的意思,悬着的心又放下去,忙说道,“臣这就去办,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一直沉默的燕飞觞这时突然开口,“不知洛大人对这荆州刺史这人可否熟悉?”
洛实甫这才注意到殿内还有一人,见武昭帝并未出声打断她,知道这是默认的意思,心底暗想,陛下身边何时出现了这号人物?
“臣之前并未见过荆州刺史,只是听闻他管辖的荆州百姓对他还算满意,没有太大的政绩,却也没有什么过错,算是中规中矩,朝廷考核对他的评价也是中等。”
每隔一年,京城就会派大臣前往各州对当地的官员进行政绩考核,若最后的考核结果不合格,就会被降职,若政绩实在太差,则会被直接革职,政绩出众的则有机会被调到京城。
燕飞觞闻言神色并无什么变化,只是平淡地说道,“那他在荆州待了多长时间了?”
“这……臣一时记不清了,不过他从被调到荆州,好像就没离开过。”
武昭帝听见这话,心底有了猜测,“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洛实甫闻言心一松,连忙行礼,随即离开了。
武昭帝问站在一旁的燕飞觞,“所以,你是觉得问题出在荆州刺史那里?”
燕飞觞并无证据,仅仅是猜测,若她猜错了岂不是毁人清白,“臣只是觉得有必要问一下,至于其他的,臣不敢多言。”
“行了,你也不用站在这了,下去吧。”
燕飞觞垂眸,“臣告退。”
说完就离开了御书房。
武昭帝见她离开,看着桌案上的一份摊开的圣旨,半晌没有动作。
一侧的王公公见状,试探地问道,“奴才斗胆问陛下,这圣旨可是有关燕姑娘的?”
“是,朕在想什么时候拿出来合适?”
“升官晋爵无论对谁都是喜事,喜事自然什么时候都是合适的?”不得不说,王公公是个很会说话的。
“如此,倒是朕顾虑太多了。”
燕飞觞并不知道那份圣旨的存在,不过既然已经存在了,就会被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