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纸嫁衣相关同人]还君明珠双泪垂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父亲的脸庞在病痛的折磨下显得格外憔悴,那双曾经严厉又充满慈爱的眼睛此刻已闭合,只留下一丝未完的遗憾在眼角。李还君轻轻摩挲着父亲的手,那双曾给予他无数次温暖与力量的手,现在只剩下皮包骨的触感,冰冷而脆弱。他试图从这仅剩的温度中捕捉到一丝父爱的余温,却发现时间早已将一切都带走了。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迟迟不肯落下。李还君内心深处,是对父亲深深的歉疚与无尽的感激。歉疚于自己未曾在父亲健朗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感激于即使在自己最叛逆的日子里,父亲依然默默地守护与宽容。这份迟到的醒悟,如同一把钝刀,慢慢地切割着他的心,让他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在父亲最后的时刻,李还君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内心的悔恨与不舍。他只是静静地守在那里,听着父亲那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回应,每一个细微的声响都像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他的心上。那一刻,他仿佛能够听见时间的脚步,在寂静中缓缓前行,将他们父子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李叔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虽然深受逆天夺舍反噬之苦,但他的内心深处同样承载着对过往行为的反思与愧疚。对于杨锦城的无辜牺牲,他在意识模糊间或许并未能直接表达出明确的遗言,但他的精神状态和最后的低语“阿卉,我来了……”,隐约透露出他对过往所爱之人的深深怀念及对现世未竟之事的遗憾。

在李还君与杨珏琅的陪伴下,李叔华的意识在现实与虚幻间徘徊,他的眼神似乎穿透了时空的界限,看到了那些因他的执念而受到伤害的人们。他的嘴唇微动,仿佛想要说些什么,声音虚弱得几乎无法捕捉:

“……锦城……那孩子……”他的话语断断续续,每吐出一个字都像是耗尽了全身力气,“……勇敢而纯真……是我……我害了他……”

他的眼中闪过一抹悔恨,那是一种无法挽回的痛楚,是对自身过错的深刻认识。“对不起……如果可以……愿天下再无这样的悲剧……”这是他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歉意,虽然这份道歉已经无法传达到杨锦城的耳中,但它成为了李叔华灵魂深处最后的告解。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叔华的遗言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后人能够避免重复他的错误,珍惜眼前人,让爱而非悔恨成为连接彼此的力量。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人物复杂的情感转变,也赋予了故事更加深刻的内涵。

当父亲的手终于无力地垂下,那一刻,李还君的心仿佛也随之沉入了深渊。他意识到,那个曾经高大如山、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指引的父亲,真的永远离开了。这种失去,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分离,更是精神支柱的崩塌,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与无助。

在随后的日子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李还君都会被深深的自责与思念所困扰。他开始在记忆中搜寻与父亲共度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回忆都像是重新经历一次痛苦的洗礼,但也正是这些回忆,让他逐渐学会了珍惜与感恩。李还君知道,对于父亲,最好的缅怀,就是成为父亲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用行动去弥补过去的遗憾,让父亲的灵魂得以安息。

在李叔华生命之火渐渐熄灭的那一刻,杨珏琅的内心如同被狂风卷起的海面,波澜起伏,难以平息。她站在那沉寂的灵堂之中,凝视着那张曾经英气勃勃,如今却永远沉睡的脸庞,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交织成一张复杂的情感网。

她的目光中先是闪过一丝怨恨,仿佛能看见哥哥杨锦城的音容笑貌在眼前渐渐淡去,那是一份因失去至亲而生的刻骨之痛。“如果不是他,锦城哥现在也许正与我并肩,共享人间烟火。”她的心底深处,有一个声音在低吼,那是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对李叔华一手造成的悲剧的愤慨。

然而,当她回想起李叔华那不为人知的前世——大唐盛世的主宰,唐玄宗李隆基,这份恨意竟意外地蒙上了一层迷雾。她想象着那个曾君临天下,后却因爱情而陨落的帝王,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丝同情。今生的李叔华,为了武惠妃,甘愿承受轮回之苦,寻求复生之法,这份不顾一切的痴情,让杨珏琅的心境复杂到了极点。

她的脸色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苍白,嘴角偶尔抽动,似是在尝试着微笑,又似是在压抑着泪水。情感的矛盾让她的眼神忽明忽暗,既有对过去的不甘,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她试图在恨与理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两者犹如两条永不交汇的河流,在她的灵魂深处激荡。

“恨他吗?还是该同情他的痴情?”她自问,却发现自己无从回答。李叔华的离去,带走了她对他的所有怨怼,却也留下了一个空洞,那是一种失去了复仇对象后的空虚感,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杨珏琅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当她再次睁开眼,那双眸子已不再波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脱与释然。她明白,无论对李叔华的情感如何复杂,生活总要继续。她的父母还在承受失独之痛,她作为杨家的子女,有责任带领这个家走出阴霾,迎接新生。

“人生如行旅,各有各的因果。”她在心中默默念道,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那是对过去的一种放下,也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在李叔华最后的时刻,杨珏琅学会了宽恕,学会了成长,更学会了如何在痛苦中寻找希望,继续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