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候一进入大帐,立刻察觉到了气氛的肃穆与庄重。他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气息,仿佛每一寸空气都蕴含着神秘的力量。他迅速按照草原上的礼节,恭敬地匍匐在地,头部紧贴地面,口中连声称颂:“比沙部落的卑微医者季候,恭敬参见圣使大人,愿为圣使效犬马之劳!”他的言语中充满了谦卑与敬畏,期待着丘林君的回应。
然而,丘林君似乎并未从那深邃的思考与实践中抽离出来,她的眼神紧紧锁定在手中的药盅上,仿佛整个世界都缩小成了那小小的一隅天地。她沉浸在药剂的调配中,专注于每一种草药的比例和火候的掌握,完全没有注意到外来的访客。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凝固了一般,弥漫着紧张而庄重的气息。
就在季候忐忑不安之际,丘林君身边的侍女微笑着示意季候起身等候。侍女身着一件淡蓝色的长裙,面容姣好,眼神温柔。她的微笑如同春日里的阳光,给季候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单于使臣早已听闻这位巫医圣使脾气古怪,特别是在配制药剂时,任何多余的举动都可能引起她的不满,惹恼了她便会受到她的狙心之诅。见两人并无相识之意,他赶紧低声嘱咐侍女几句,退至帐外。他深知丘林君的威严和神秘,不敢在这里多做停留,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见到使臣远去的身影,季候毫不犹豫地再次走上前,他扑通一声跪倒在丘林君的面前,恭敬而虔诚地行礼,声音中充满了尊敬与忠诚:“医奴季拜见主上——”
此言一出,丘林君手中紧握的药盅不禁剧烈地颤抖起来,里面的药液在摇晃中泛起层层涟漪,几乎要从药盅中洒落出来。她的手心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示出内心的激动与不安。这位年仅四十六岁却已历经丧夫离子十年之痛的坚强女人,此刻目光复杂地注视着眼前的季候。她的眼神中交织着惊讶、疑惑、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仿佛看到了一个久违的梦境突然出现在现实中。
丘林君的眼神中闪烁着回忆与思索的光芒,十年前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时,匈奴王庭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硝烟弥漫。为了找寻在权力斗争中失去踪迹的儿子,丘林君决定将一批包括季候在内的医奴分散至各个部落。她希望这些医奴能够凭借自己的医术,在各个部落中立足,同时留意儿子的行踪。她深知,在这广袤的草原上,只有依靠众人的力量,才有可能找到儿子的线索。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丘林君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大胆的决定。她将五十名医奴召集到一起,她一字一顿,言语坚定有力地命令道:“你们将被派往各个部落,有的可能安家落户,深入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发现有世子的行踪,务必火速归来向我复命,绝不能有任何差池!”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希望这些医奴能够成为她寻找儿子的眼睛和耳朵。
在这十年间,丘林君散布出去的医奴们,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她每天都在期盼着能从那些被派往各地的医奴口中得到关于儿子行踪的只言片语,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地让她失望。消息的断线犹如一根绷紧的弦,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摇摇欲坠,丘林君的心也随之忽明忽暗,久经煎熬。她常常在深夜独自坐在帐篷内,望着星空,默默祈祷着儿子能够平安无事,早日回到她的身边。
丘林君曾一度以为,那些医奴们可能已遭遇不测,或许在遥远的他乡客死异乡,或许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销声匿迹,或许已经被迫改变了原有的身份和记忆,再也无法回到她的身边来复命。对于儿子的归来,她几乎快要丧失信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无奈,甚至祈祷能有一个噩耗传来,以结束这无休止的等待和痛苦。
然而,就在丘林君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奇迹突然降临。十年后的此时,那个曾经被派往北地的医奴季,竟然奇迹般地回归了。他的面容虽然已苍老不堪,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智慧,显然在这十年的生涯中,他经历了无数磨砺。他的身体虽然略显佝偻,但步伐依然稳健,仿佛带着一种使命归来。
季候前来复命,意味着他带回了丘林君儿子下落的线索。丘林君见到他的一刹那,心中犹如遭受雷击般剧烈震动,但随即恢复冷静,因为她深知此刻的处境依然危险异常,呼揭对她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儿子的行踪,甚至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目光平静地看着季候,仿佛在审视一个陌生人。
“听闻你部族有难以诊断的病症?”丘林君语气平和,努力平复住内心深处的波澜,一边专注地配制着手中的药剂,一边不慌不忙地提出了问题。她的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能够洞察季候内心深处的忧虑,试图从季候的回答中寻找出隐藏的信息。
季候闻言,仅仅是一瞬间露出了微微的惊讶之色,随后便恢复平静,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圣使大人,我部族中确实有几位年迈的长者,他们最近夜里难以安眠,即便偶尔能够入睡,也常常从梦中惊醒,全身抽搐。我尝试调配了多种草药药剂来治疗他们的病状,但都未能取得显著效果。”他的声音沉稳而诚恳,详细地描述着部落中长者的病情。
丘林君听闻后,沉思片刻,然后吩咐道:“把你所尝试过的药方都写下来,让我看看。”她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只要看到药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旁边的侍女立即恭敬地递上纸笔。季候接过纸笔,在一旁的木桌上迅速写下了自己尝试过的药方。他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医术的认真和执着。写完后,侍女将其捧至丘林君面前。
丘林君接过药方,目光快速地扫过纸上的文字。突然,她的眼神停留在了一行字上:【三日前,我已见到世子。世子现今安好,请主上放心,待时机成熟世子便会与主上相见。】这句话对丘林君来说,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眼前的道路。她期盼了十年,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代价,终于得到了关于儿子下落的线索。尽管只有寥寥数字,但对她而言,这已经是十年以来最珍贵的消息。她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但她依然强忍着情绪,不让自己的表情有丝毫变化。
为了避开匈奴如狼似虎的骑兵部队,萧峣一行人不得不选择了一条曲折迂回的路线。这条路线沿着草原的边缘前行,穿越了茂密的森林和崎岖的山脉。经过了长达五日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踏上了漠北瀚海的边缘地带。这里的地形复杂多变,既有荒芜的沙漠,黄沙漫天,狂风呼啸,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又有广袤无垠的草原,绿草如茵,一望无际,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为躲避强大的敌人,萧峣一行人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前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谨慎,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生怕遭遇敌人的袭击。
因为“大风霾”的影响,兰翎骑的那匹从未经历过草原风暴沙尘的中原战马受到了极大的惊吓。狂风呼啸,沙尘漫天,那匹马仿佛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慌乱之中挣脱缰绳,狂奔疾走,迷失在大漠中。待风暴稍歇后,萧峣等人才发现,却已无法追回。面对这样的损失,兰翎无奈之下只得与萧峣同乘一骑。这个变故无疑大大降低了行进的速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脚步,更加小心地前行。
在抵达漠北边缘后,萧峣停下了战马,他侧首关切地对身后的兰翎说道:“兰翎,这几日旅程艰辛,你还好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担忧,仿佛在询问兰翎是否能够承受这一路的疲惫。
兰翎松开攥着萧峣衣袍的双手,抬头看了看逐渐昏暗的天色,心中明白现在无法辨识药草。他应道:“我没事,我们现在扎营修整一下吗?天色已晚。”他的声音平稳而温和,透露出一种沉稳和淡定。
萧峣点点头,他知道现在必须先确保兰翎的安全和团队的体力恢复,才能继续接下来的任务。他转而向队伍中的其他成员下达了扎营的命令。不久后,一行人便在漠北瀚海边缘扎起了临时营地,准备在此休整一夜,待天明再继续他们的征途。
草原的夜晚,星空璀璨,显得尤为辽阔和静谧,仿佛天地间的界限在夜幕降临时变得模糊不清。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在星光的照耀下更显得空旷而神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在这片星空下,每一颗星星都像是一个遥远的梦想,闪烁着无尽的光芒。星星的光芒洒在草原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如梦如幻。
萧峣静静地坐在篝火边值夜,看着火光在夜空中舞动,犹如繁星投射在地面的一幅生动画卷。火焰跳跃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草原上的故事。在他视线可达的范围内,不远处搭建的简易帐篷内,四个骑兵正酣睡其中,呼吸均匀而有节奏,显然疲惫至极。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放松的神情,在睡梦中或许正回到了家乡,与亲人团聚。而在帐篷外,兰翎凑近火堆,借着昏黄的光亮低头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医书,时而抬头远望星空,时而低头沉思。他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和专注,仿佛与这草原的夜晚融为一体。
虽然这并非萧峣第一次置身于草原的星空之下,但这一次的感受却与以往大不相同。曾经,在长途奔袭的征途上,他们为了抢占先机,常常星夜兼程,奔波不息。那时,他无暇他顾,更多的是借助北极星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确保队伍能够准确无误地抵达目的地。他的心中只有任务和目标,对周围的美景视而不见。
然而此刻,尽管朔方城内瘟疫肆虐,危机四伏,但坐在这片辽阔无垠、无遮无盖的草原上,望着那漫天繁星点点,犹如人生中的坎坷与挫折一般闪耀夺目。篝火旁那个永远沉稳淡然的身影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给予了他莫大的心理抚慰与支持。这份宁静与从容让他在面对困境时多了几分淡定与坦然,仿佛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驱散所有的阴霾与恐惧。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安心,这种感觉让他对兰翎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兰翎不经意间的一次转身,恰好迎上了萧峣那双深邃而专注的目光。萧峣的视线仿佛化作实质的丝线,牢牢地锁定在兰翎身上,他的目光像是被磁石吸引,完全无法从那张轮廓清晰、气质独特的面庞上移开。在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兰翎的欣赏与尊重,那欣赏犹如对稀世珍宝的珍视,尊重恰似对高山大川的敬仰,而其中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仿佛兰翎身上有着某种让他不由自主心生敬意的特质。
面对萧峣这样炽热且饱含复杂情感的反应,兰翎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他原本平静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他有些慌乱地看着萧峣,一时间大脑竟有些空白,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状况。于是,他微微张开了嘴,试图说些什么来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沉默,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千言万语都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欲言又止。一抹淡淡的红晕悄然爬上他的脸颊,如同天边染上的一抹晚霞,为他增添了几分羞涩的意味。但兰翎很快便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理智重新占据上风,他的神色恢复冷静,嘴角轻轻上扬,勾勒出一抹含蓄而优雅的笑容。这一笑,恰似春日里的一缕清风,轻柔地拂过,瞬间消融了弥漫在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柔和且温馨起来。
“你……”“你……”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却又同时停住,话语交织在一起,带着一丝默契的慌乱。
“你先说。”萧峣微微颔首,眼神中带着鼓励,示意兰翎开口。
“你先讲。”兰翎也不甘示弱,轻轻摆了摆手,回以同样的请求。
两人不禁相视而笑,那笑容中满是轻松与愉悦,仿佛在这一瞬间,彼此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无需言语,便能读懂对方心中的想法。
“兰翎,你幼时便是在这浩瀚星空下的草原度过的吗?”萧峣终于打破了这份有趣的僵持,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温柔,声音低沉而舒缓,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宁静美好的氛围。这种语气和表情与他平日里在军中展现出的冷静沉稳、威严果断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少年,渴望走进兰翎的世界。
对于萧峣这样出乎意料的提问,兰翎明显有些惊讶。在他以往的认知里,萧峣是那个坚毅果敢、雷厉风行的骑兵将领,总是专注于行军打仗、保家卫国,从未想过这位看似严肃且内心深沉的人,竟会有如此细腻而感性的一面。兰翎微微一愣,思绪瞬间飘回到遥远的童年时光。随后,他温润地回应道:“是的,我童年的岁月确实在这片恒久不变的星空下度过。那时的我,无忧无虑,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那闪烁的星辰。那些星星就像亲密无间的伙伴,静静地陪伴着我,每一颗都承载着我小小的梦想和期待,就像看到了过去那个充满希望、明亮而又朝气蓬勃的自己。”
说到此处,兰翎微微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他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随着时光的流转,许多事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这片星空依旧璀璨如昔,可星空下的人、事、物早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曾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纯真无邪,都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偶尔在这样的夜晚,涌上心头。”兰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