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柳枫此时已经接到亲卫来报,知道萧峣要处死赵征,他的眉头紧锁,心中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作为军中的最高统帅,他深知军纪的威严不可侵犯,但赵征的身份又让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不得不谨慎,若此事处理不当,会让萧峣在前朝和后宫树敌无数。
柳枫知道萧峣是要用这件事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将无信,则军不利”。春秋时期,孙武斩姬练兵,司马穰苴斩宠臣立军威。往事历历,这个做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萧峣作为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将官,此番出击匈奴,若再无军威,非但不能立下战功,反而可能葬身大漠。
柳枫沉吟片刻,决定不接见赵征近卫。
赵征久等救援不到,彻底绝望了。面对即将行刑的执法官,他撕心裂肺地大喊道:“萧峣,你怎可随意把控生杀大权!即便是战败的将领,也可用万金赎命,你怎么敢!”
赵征的叫嚣声回荡在空旷的校场上,他的绝望和愤怒似乎想要撼动整个军队的秩序。
然而,面对他的叫嚣,萧峣的眼神依旧坚定而冷静,他清楚,自己的决定是为了维护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
随着执法官的命令,赵征被当众斩首。
那一刹那,整个校场都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刀光闪过和赵征临死前的惨叫声回荡在空气中。所有将士都屏住了呼吸,目睹了这一幕。
不久后,赵夫人派使者飞车驰入军营,令萧峣释放赵征。
萧峣并未因自己阵前斩杀了赵征,使者随后又到而感到慌乱。
相反的,他令人扣住使者,严肃地说:“将在军,君令亦有所不受,何况他人。”
又问执法官道:“无令擅入军中者,应如何处置?”
执法官答道:“当斩!”
萧峣便下令把使者斩了。
在萧峣的果断行动下,军营中的气氛瞬间变得肃杀而庄重。将士们目睹了军侯赵征和赵夫人使者被斩的场景,无不心中震惊,同时也对这位年轻的校尉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萧峣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将士们。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众人的心上:“今日之事,并非我个人所愿,但为了我大军之纪律,为了边关百姓之安危,我不得不如此。我希望诸位能够引以为戒,记住我们为何而战,记住军中的纪律是何等重要!”
说罢,萧峣转身向军营深处走去,背影坚定而果决。他的心中清楚,今日之举虽然会得罪镇国将军和赵夫人,甚至可能会引发朝中的一些不满,但他不能为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而置大军的纪律和边关百姓的安危于不顾。
对萧峣来说,他心中十分清楚,若无天子亲自颁旨,他只能是普通军士。所以,他非旗开得胜不可,否则日后只会令人轻看。
出征前夜,柳枫将麾下六位将军召至帅帐,进行出征前的详细部署。他深思熟虑后,任命翟敖为中将军、舒皓为左将军、童晖为右将军、韩亓为前将军、蒙簇为后将军及李佐为强弩将军,共计十万大军将从定襄出发,兵分六路寻找匈奴呼揭单于的主力部队。
对于萧峣所率领的八百轻骑,柳枫并未直接将其安排在六位将军的麾下。
因为武帝所下的诏书非常明确,让萧峣参战立功。
他深知绥武帝对萧峣的期望,“参战立功”四个字并不仅仅是要他立功,这是对他的一次考验,若不立奇功则不能称之为“立功”。
倘若让萧峣循规蹈矩地参战,虽不会出错,但也难有突出表现。
待其他五位将军离帐后,翟敖留下,他向柳枫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大将军,末将愿意辅佐骁骑校尉萧峣。他年轻有为,机智果敢,若能与我部协同作战,定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