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吗?咱们本来就没有过啊……”
还没等伊可说完,徐澄就吻了上去:“乖,别出声,影响他们休息。”
第二天一早,徐澄和家人带着伊可去吃了早茶。早听说过广东地区的早茶文化,种类丰富、点心精致,流沙包、蒸凤爪,虾皇饺……她不禁感叹,原来早餐可以这样丰盛。之后他们一起去广州玩了几天,然后一路向北边走边玩,半月之后才抵达北京跟徐潜会合,又从那儿坐飞机去了伊可老家。
老家那边早已安排妥当,食宿都在伊可家的酒店里。伊可的家人热情极了,才刚一见面,就对徐澄爸妈以兄弟、姐妹相称。起初他们还不习惯,两天之后才开始渐渐适应,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称呼伊可大舅、舅妈为大哥、大嫂,称呼伊可爸妈为老弟、弟妹。
订婚宴定在七夕,之所以选这个日子,既是图个浪漫,更是徐潜出于热度的考量。当然在此之前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婚宴策划、挑选礼服、商定聘礼……
其实这些形式伊可并不在意,在她看来,只要双方亲友会了面,就算是大功告成。不过,长辈们的心意还是要体谅的,毕竟对他们而言,儿女婚姻何其重要,不仅该有的风俗要遵守,订婚宴还要办得足够体面。
关于聘礼的问题,徐澄父母早就跟伊可谈过,虽然伊可百般推辞说不要,但他们还是觉得不妥,坚持要和她的父母当面商量。
于是,在订婚宴前两天,徐澄妈妈请来了伊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据实以告:“我和他爸只是普通教师,一直住在广东的一个小城市。好在徐澄争气,这些年赚了不少钱,去年还在广州给我们买了一个别墅,打算让我们退休以后搬过去住。其实我特别希望你们也能搬过去,以后咱们就一起生活。要是你们不喜欢广州,我们和徐澄都还有积蓄,房子、车都可以再添置。我们还准备了五金和110万的彩礼,因为可可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女孩。不过我们不太了解这边的风俗,你们看除了这些,还需要我们准备什么?”
“嫂子,你这番话里充满了对我们的尊重,也饱含着对可可的看重,我们真是既感激又感动。我跟可可爸爸,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聊过这事儿。我们都认为,可可她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无论她嫁给谁,永远都是我们的女儿。何况,从今往后我们不仅多了徐澄这个儿子,还多了你们这些亲人,我们就更加没有理由收这些钱了。至于房子和车,那就看他们俩的需要,我跟她爸没有任何意见。所以,还请哥哥、嫂子能体谅我们这份爱女之心。”伊可妈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从容。伊可爸爸也在一旁频频点头,显然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
的确,很多家庭都认为,彩礼收得越高,女儿嫁过去越受重视。可是,若两家肩头扛上了彩礼和嫁妆的担子,反倒无法挺直腰杆。既然如此,又何必用物质去绑架爱情,要婆家、娘家泾渭分明?倒不如合二为一、荣辱与共,让儿女婚姻更能长长久久。
“好,亲家,以后徐澄就是你们的儿子,可可就是我们的女儿。我绝不会让可可受半点委屈,咱们也永远是一家人!”诚意也好、习俗也罢,在爱女之心面前一切都是那么苍白,徐澄妈妈只能选择尊重。
这个结果徐澄早就料到了,对于此事,他已有更好的打算。而伊可,虽然早就知道他们的决定,但听到妈妈这番话,她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直到今天她才明白,原来一直以来,正是他们的爱,才让她有勇气漂泊,有底气任性,而这份爱,她穷尽一生都无以为报。
订婚宴当天,伊可家从大舅大姨到侄子侄女,全员到齐,徐澄的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属也专程赶来相聚。
在红蓝撞色的中式风订婚宴现场,徐澄穿着黑色中山装,伊可穿着清新温柔的香槟色改良旗袍,笑容灿烂。他们在亲人的见证下,求婚、改口、签订婚书,还拍了温馨的全家合影。
与此同时,徐澄订婚的消息很快上了热搜,诚意夫妇再度霸占了各大榜单头条。他们收到了许多人的祝福,也有许多人因为他们的故事,愿意再次相信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