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日见到第一场雪的时候,江荼就在李谊身边。
那日,岑恕走在从文坊回来的路上,已是黄昏。走过冻住的田埂时,就已经落起尘埃般微小的雪点,走进镇子里时,风更紧、雪更密。
家家户户都关着门,炊烟在冷气的沉重下,便是能升起,也很快就散开了。
已进入冬日多日的村镇,终于在大雪之下,露出了它蓄意藏住的萧瑟和僵硬。
李谊低头避着风,从城镇中快步穿过,越来越紧的风,让他的手从披风里拉着衣襟。
直到一声清脆的声音:“下雪啦!”
李谊闻声抬头,就看见了“鸿渐居”的迎客幡。
下一瞬,红衣的江荼就从屋门中一跃而出,蹦蹦跳跳冲进雪里。
她发髻上戴着今早从地上捡的、被夜风吹落的红梅花,她扬着头,对着漫天风雪张开双手的瞬间,她的笑容比红梅花更生动。
秦符符拿着披风赶出来,急急道:“阿荼你快穿上,冷死了!”
江荼笑着冲过来往衣服里一滚,就拉着秦符符的手一起冲进雪里。
李谊在原地站了许久,直到她的笑声也消失不见。
李谊抬头,看漫天大雪落下,除了冷外,也真的很美。
他那时便知道,下第一场雪,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可今日,北国的雪,更显震撼,但就只是冷。
。。。
赵缭宫门外拿翁植,摆明了谁敢反对就整死谁的强硬态度。于是一时间朝堂内外,都再无反战之声。
而观明台中,则是连夜点着灯,日日夜夜都人影憧憧,每个人都走路带风,紧张地进行出征前最后的准备。
赵缭仔仔细细检查了最新赶制出来的头盔,点点头道:“这次可以了,量产吧。”
满头大汗的匠人舒了一口气,抬起袖子擦去汗,满脸展开的皱纹都是放松的。“太好了将军,收您那么些银子,总算做出能让您满意的头盔了。”
赵缭随和地笑笑:“让您返工三次,张师傅您别嫌我烦就好,实在是头盔太重要了,它就是我们战士的命。”
匠人连连摆手道:“怎么会!您虽然让我们改,可每次都提出怎么改的方法,让我们不用发愁。
况且,这一顶头盔的造价,顶得上寻常五顶头盔了,我们肯定是想给你做好!
将军手笔这么大,让我们也赚银子,大家干得都有劲!”
“多谢理解。”赵缭拿起放在桌角的荷包,“这是我们丽水军的小心意,请师傅们吃酒。”
匠人拿着荷包,千恩万谢地走了,走到门口,正好和隋云期打了个照面。
匠人忙哈着腰让到一边,没想到隋云期先停下脚步,让他先过。匠人忙先走过去,隋云期笑着挥了挥手,道了句“辛苦啦师傅”。
从观明台出来半天,匠人还是心底难以平静。
想当初他接了观明台的生意时,周围人叫衰一片,都说和观明台打交道,他肯定是完了。
那可是最难打交道的一群人,他们出尔反尔,凶恶异常,别说挣钱,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匠人不敢毁约,只能怀着必死的心来到观明台。
可没想到,观明台里的每个人,都全然出乎他的意料。
这么大一笔生意,观明台上下都没有一个人,想从中捞一个子儿,他们只在乎头盔够不够好。
他们都年轻而随和,一点没有军爷的架子,但又非常专注于即将到来的战事。
后来的每一次,当听到有人说九百人的观明台,去漠北是飞蛾扑火的时候,张师傅都要坚定地说:“会赢的,他们会赢的。”
此时,隋云期进屋后,先对着茶壶灌了满满一壶水,才道:“箭矢制造一切正常,最多还有五日,就能造出我们需要的量。”
“好。”赵缭绝对地相信隋云期,并没有多语,把一封信抽出来放在一旁,仍埋头画着弓弩图纸,道:“看看。”
“不是又有什么事吧……”隋云期哀叹了一句:“出征在即,就不能让我们消停一点。”
说归说,隋云期还是打开了信。
“北境灾民南下逃难,想入盛安城被挡住,与城门守军发生冲突后,在城外聚集?”
隋云期挑眉:“灾民?可北地的灾情不都是假的?”
巡灾的内常侍回来,带来充分的证据,证明灾情惨重、饿殍遍野、灾民无数。陛下已下令开开封府粮仓赈济。
赵缭私下也派人去了趟珉州,得到的消息,却与内常侍得到的消息恰恰相反。
好在珉州地处偏远,地方官员上下口径一致,倒也不会有任何马脚漏出来。
“是啊,可只有我们知道是假的,有人不知道。”赵缭拿起图纸仔细端详半天,又放下去研究。
“那我猜这次,陛下派了金吾卫,去镇压城外流民咯?”隋云期放下信。
“嗯。”赵缭又拿起另一张已用的皱巴巴的图纸,对比着看。
“京畿守备军哗变,派了禁军前去镇压,我们观明台又不日就要出征,现在金吾卫也被派出去。
好啊好啊,盛安这下子,可是没了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