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澄水如鉴 > 第171章 醉意拂玉

第171章 醉意拂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看这三个背影,眼熟吗?”

李诤转头看时,顺势趴在了栏杆上,只见灯火阑珊、人影绰绰的舞池侧廊下,三个个背影另类得出奇。

走在前面的女子身着柳青色芙蓉满开云绣衫,头戴云纱帷帽。

身后的二人,一人玄色紧腰窄袖,高挑精干;一人白色宽衣大袖,高洁飘逸。

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个站位有多默契和美观,像是从来这样,已有多年。

“不眼熟……”李诤摇了摇头,边拍了拍胸口,压制想吐的欲望。

一文一武,一阴一阳,追随落日与明光。

据李谊所知,还真有这样的三个人。

“吐店里十五两银子。”李谊终于收回了目光,落在正抱着花盆准备大施暴行的李诤身上,扛起李诤的胳膊,把他拖下了楼梯。

。。。

赵缭原本打算回盛安之后,待一宿就立刻回辋川的,不成想遇到了胡瑶的婚事,便准备等胡瑶成婚后再走。

距离胡瑶的大婚之日还有五日,赵缭原以为区区五日时间,不会再有什么风波。

然而就在一个早晨,消息传来,陛下降旨,给李谊封王了。

宣平帝有七子,除第五子、第六子早夭,其余几子几乎都在成年后封王。

就连自知最平庸、行为最荒诞的大皇子李让,也早有封号。

唯独七皇子李谊,至今没有加封亲王。

如今姗姗来迟的加封,看似合理,实则时机非常耐人寻味。

世人皆知李谊刚从太子势力最强大的荥泽回来,什么风声和消息都没有,只能焦虑着揣测的时候,李谊被封王了,封号“代”。

代替的代、取而代之的代。

这就不能不让世人遐想,李谊到底是对太子和虞党祭出了怎样的手段,取得了怎样可怕的结果,才博得陛下的信任,获得了如此厚重的奖赏。

野心勃勃、不择手段,这些特质对其他人来说,大抵还是中性的,甚至可以向褒义的方向解释。

可落在一个无欲无求、宁静淡泊的人头上,在世人看来,就会像一场急风骤雨砸落,将他身上所有的美好冲入谎言和虚伪的泥淖,只剩下狼狈卑劣的真面目。

真高明。

赵缭听闻消息时,只有这一个想法。

看似给了李谊恩赏,实则又狠狠在他身上刺下一剑。

宣平帝总是对一箭双雕,有着独到又高超的理解。

这一下,原本在李谊回到盛安后,就开始逐渐烧热、沸腾的局势,终于喷薄了。

只是首当其冲的,竟然不是虞党中人,而是虞氏门生。

荥泽虞氏在学界中占据半壁江山,门生遍布东西南北。

在虞氏刚才事发时,他们尚且还保持一些理智,只发表一些关于家大难管、孔子门下有败类的言论。

竭力表达虞氏主脉的无辜,以及虞氏族长的艰难。

那时说起李谊,人们只会相视一笑,讥诮着说一句“对对对,都是为民申冤”,传递心照不宣的恶意。

可李谊封王以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了必然的目的。

这个目的扯掉了他“为民伸冤”这面大旗,将他暴露在虞氏门生热烈的攻伐之下。

没人再想起一家五口惨死、曝尸千里来鸣冤的徐婵儿一家,没人在乎荥泽的百姓在乌云下,用自己的血肉和骨头,为别人奢靡无忧生活承重的一生。

更无人知道,李谊的荥泽一行,是如何几次险些客死他乡。

他们只看得见一个为了爵位、乃至大位上下钻营,伪造事实、隐瞒真相,不惜中伤亲兄弟的皇子。

一个清心寡欲之下,藏满欲望和私心的伪圣人。

一个乱臣贼子的后代。

一时间,多地书院燃起大火,将李谊编纂的书籍付诸一炬,用文人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鄙夷,以及对自己被欺骗的愤怒。

而曾一画难求的《七皇子执灯照壁图》,如今被成堆成堆角落,用来做流浪汉的便池。

这几日内,又有一次朝会。

赵缭虽不用参朝,但还是在启祥宫外的暗处埋伏,守护皇城。

直到朝会结束,李谊也没有露面。

赵缭其实并不担心李谊,毕竟这样的非议对李谊而言,已是常态。

只是想起荥泽的山洞里,因为自己一句难辨真假的信任,就红了眼眶,要转过头去平静的李谊时。

想起元州的小院里,蹲在地上给猫猫狗狗分果脯子的李谊时。

赵缭发自内心地,想见他一面。

见到这一面,已经是在李诤和胡瑶的大婚之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