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阳光明媚,微风轻轻吹过,一点都不燥热。白王氏惬意地躺在院子里那把老旧藤椅上,眯着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丁小玲,不对,村里人都爱叫她招娣,正蹲在一旁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把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剔除着刚从山上挖回来的草药上的泥土。
“娘,您看这些草药,长得可真好。”招娣一边忙活,一边抬头看向白王氏,脸上带着几分自豪。
白王氏眯着眼睛,嘴角微微上扬,满是皱纹的脸上透着欣慰。“嗯,招娣啊,娘吃了你炖的那些草药,感觉身体确实比以前好多了。咱们也别再拖了,明天就把钱都备下来,把房子翻新一下吧。”说完,白王氏轻轻地叹了口气,似乎在感慨这些年的不易。
白义满正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桌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枪,听到白王氏的话,抬起头,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可好的,这些年咱们确实过得不容易,但看着招娣这么能干,我心里也踏实多了。房子翻新了,你住着也舒服些,咱们一家人也能过得更宽裕些。”
说着,白义满站起身,走到招娣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他的动作虽然轻柔,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力量,仿佛在说:“有我在,这个家就有希望。”
招娣抬起头,看着爹和娘,眼里闪烁着泪光。她知道,这些年家里为了给她娘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但她也知道,爹和娘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一句,反而总是鼓励她,让她要坚强,要勇敢。
“爹,娘,你们放心,”招娣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语气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努力赚钱,把房子翻新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白王氏听了招娣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伸手摸了摸招娣的头,温柔地说:“好孩子,娘知道你孝顺。但你也别太累了,要注意身体。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一定能度过难关的。”
白义满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转身回到屋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叠皱巴巴的钞票,虽然不多,但每一分都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
“这些钱你先拿着,”白义满把钞票递给招娣,眼里满是信任,“明天咱们就去镇上买些材料,把房子翻新一下。”
招娣接过钱,心里一阵感动。她知道,这些钱是爹和娘攒了很久的,是他们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心血。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钱,把房子翻新得漂漂亮亮的,让爹和娘住得舒服些。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招娣就起床了。她简单地梳洗了一下,便拿着钱和爹一起去了镇上。镇上的集市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招娣和爹穿梭在人群中,仔细挑选着需要的材料。
“这块砖不错,结实耐用。”白义满指着一块青砖说道,脸上带着几分认真。
招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她拿起一块砖,仔细看了看,又敲了敲,确定质量没问题后,便和爹一起买了下来。接着,他们又去了卖瓦片的地方。招娣挑了一些颜色均匀、质地优良的瓦片,准备用来翻新屋顶。她还顺便买了一些水泥和沙子,准备用来砌墙和抹地面。
买完材料后,招娣和爹便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走着,虽然有些累,但心里却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这些材料将用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家,一个让他们一家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家。
回到家后,招娣便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把买来的材料整理好,然后便开始和爹一起砌墙。他们先用水泥和沙子混合成砂浆,然后一块一块地把青砖砌上去。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的工匠们听说招娣家要翻新房子,也都纷纷前来帮忙。他们有的帮忙砌墙,有的帮忙抹地面,还有的帮忙安装窗户和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招娣家的房子很快就焕然一新了。
新房子的墙壁洁白如雪,窗户明亮通透,屋顶也换上了崭新的瓦片。招娣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她和爹以及村里的工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白王氏看着新房子,眼里也闪烁着泪光。她拉着招娣的手,激动地说:“好孩子,你真的太棒了!娘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说着,白王氏用衣袖擦了擦眼角,脸上满是喜悦。
招娣笑着安慰娘:“娘,您别哭。这是咱们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啊,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说完,招娣便带着娘一起参观新房子的每一个角落。她们走到院子里,看着那些刚刚种下的桂圆树和大枣树,心里充满了希望。招娣知道,这些果树长大后不仅能给娘补身体,还能卖些钱补贴家用。
日子一天天过去,招娣家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娘的身体在招娣的精心照料下也越来越好。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招娣都会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看着娘在院子里散步或者在藤椅上晒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的乡亲们看着招娣家的变化,也都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招娣真是个好姑娘啊!不仅勤劳能干还孝顺懂事。咱们村要是多一些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张大娘一边择着菜,一边跟旁边的李大婶说道。
李大婶也连连点头:“是啊,招娣这孩子真是没话说。你看看人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翻新了房子,真是让人羡慕啊。”
招娣听了这些话,心里美滋滋的。她知道这些都是乡亲们对她的认可和鼓励。她也暗暗发誓要继续努力,不仅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还要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招娣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她帮着组织村里的妇女们一起织布绣花,增加家庭收入。每天一大早,招娣就会来到村里的织布坊,跟大家一起忙活起来。她耐心地教大家如何选线、如何织布,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
在招娣的带领下,村里的妇女们织出的布匹不仅质量好,而且花色也新颖。很快,这些布匹就在镇上的集市上卖出了好价钱。大家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钞票,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除了组织妇女们织布绣花,招娣还带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每天下午,招娣就会来到村里的学校,跟孩子们一起上课。她耐心地教他们识字、写字,还给他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招娣这个老师。他们觉得招娣不仅知识丰富,而且非常亲切。每次上课,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每当村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时候,招娣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毫不吝啬地伸出援手。有一次,村里的水库突然决堤,洪水肆虐。招娣听到消息后,立刻带着村里的青壮年们一起去抢修水库。他们冒着大雨,在泥泞的道路上奔波忙碌。经过一整天的奋战,终于成功堵住了决口,保住了村里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村民们看着招娣忙碌的身影,都深受感动。他们知道,这个年轻姑娘不仅勤劳能干,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大家都纷纷表示,要向招娣学习,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这样,招娣在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的身影也越来越坚定。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不仅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也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她的故事也在乡村里传为佳话,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如今,走在招娣家的院子里,看着那座崭新而温馨的房子,感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和乡情,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勤劳能干、孝顺懂事的姑娘——招娣。她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那天晚上,天色已经擦黑,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昏黄的油灯,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饭菜的香味。白义满一家子也准备开饭了,可气氛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白家的小院子里,一张破旧的木桌摆在院子中央,几只缺了口的碗碟摆得整整齐齐。白义满和他的媳妇白王氏坐在桌边,脸上都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愁容。白家老太太坐在上首,手里拿着一根旱烟杆,吧嗒吧嗒地抽着,眼神里带着几分威严和冷漠。
“今晚就吃这些吧。”白义满的声音有些低沉,他往桌上放了一小沓铜钱,那不过是几百文钱,在这个贫困的家里,已经算是难得的开支了。
白王氏赶紧起身,从灶房里端出一碗碗清汤寡水的菜来,还有一小碟咸菜,以及一块看起来还算不错的肥肉,不过那肥肉显然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块头不小。
白家老太太瞥了一眼桌上的饭菜,眉头微微一皱,随即用烟杆指了指那块肥肉,对坐在一旁的白志刚说道:“志刚啊,这块肉给你,你正长身体呢。”
白志刚是白义满的独子,今年不过十岁出头,长得瘦瘦弱弱的,一双大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纯真的光芒。他抬头看了一眼奶奶,又看了看那块肥肉,心里虽然有些高兴,但也知道这块肉的来之不易。他小心翼翼地接过肉,低声说了声“谢谢奶奶”。
然而,白家老太太的脸色并没有因此变得柔和,她转而看向白王氏,眼神里带着几分挑剔和不满:“王氏啊,你这手艺是越来越不行了,这菜做得跟清水煮的一样,一点油水都没有。”
白王氏的脸色一白,赶紧低头解释道:“娘,家里的情况您也知道,实在是没啥好东西可做了。”
“哼,我就知道你这个丧门星,自从你进了咱白家门,咱家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白家老太太冷哼一声,语气里满是责备和不满。
白义满在一旁听着,眉头紧锁,却也不敢多说什么。他知道,老太太一直对王氏有偏见,总觉得她配不上自己,更别提能旺夫旺子了。
这时,坐在一旁的三伯母和二伯母家的孩子们也陆续来了,他们手里都拿着碗,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些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都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在白家老太太面前要表现得乖巧一些。
“奶奶,我们也来了。”三伯母家的孩子小豆子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
白家老太太这才勉强露出一个笑容,从桌上拿起几块瘦肉,分别递给了小豆子和其他几个孩子:“来,孩子们,奶奶给你们留了肉吃。”
那些孩子接过肉,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纷纷道谢:“谢谢奶奶,奶奶真好。”
然而,白志刚和白王氏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碗里只有清汤和几片菜叶子,连一块肉星子都看不见。白志刚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也不敢表现出来,只是默默地低头喝着汤。
白王氏看着儿子瘦弱的身影,心里一阵酸楚。她悄悄地往白志刚碗里夹了一片咸菜,低声说道:“志刚,别难过,等你爹挣了钱,娘再给你做好吃的。”
白志刚抬头看了看娘,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娘,我不难过,有咸菜吃也挺好的。”
就在这时,丁小玲走了进来。她是白志刚的表姐,比白志刚大三岁,从小就和白志刚关系很好。她一进门就看到桌上的情景,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她走到白志刚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志刚,别难过,回头儿呢,咱们去集市上买好吃的,姐姐再给你整好东西。”
白志刚抬头看了看丁小玲,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光芒:“谢谢姐姐。”
丁小玲笑了笑,又转头看向白王氏:“王氏姨,你也别太往心里去,奶奶她就是那样的人,咱们别跟她一般见识。”
白王氏勉强露出一个笑容:“嗯,我知道,谢谢你啊小玲。”
白家老太太在一旁听着,脸色更加阴沉了。她重重地放下烟杆,冷哼一声:“哼,一个个的都翅膀硬了,不把我这个老太太放在眼里了。”
丁小玲闻言,眉头一皱,正要开口反驳,却被白志刚拉住了衣袖。白志刚轻轻地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说话。丁小玲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好忍了下来。
就在这时,白义满开口了:“娘,您就别说了,孩子们都饿了,咱们赶紧吃饭吧。”
白家老太太这才勉强点了点头,拿起筷子开始吃饭。然而,一顿饭下来,气氛都显得异常沉闷和压抑。
饭后,白志刚和丁小玲一起收拾碗筷。他们一边忙碌着,一边低声交谈着。
“志刚,你别太往心里去,奶奶她就是那样的人,咱们以后自己努力,过上好日子给她看。”丁小玲安慰着白志刚。
白志刚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姐姐,我会努力的。”
两人收拾好碗筷后,丁小玲就准备回家了。她临走的时候,又摸了摸白志刚的头:“志刚,你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有出息的。”
白志刚用力地点了点头:“嗯,我会的姐姐。”
丁小玲这才放心地离开了。白志刚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让娘和奶奶都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志刚更加刻苦地读书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点着油灯在昏暗的屋子里读书写字。白王氏看着儿子这么努力,心里既欣慰又心疼。她常常在夜里悄悄地给儿子端来一碗热汤,或者是一块饼子,生怕他饿坏了身子。
而白家老太太却依然对白志刚和白王氏不冷不热的,仿佛他们母子俩在这个家里就是多余的。不过白志刚并不在意这些,他知道自己只要努力读书,就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年底。村子里的人们都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然而,白家却依然显得冷冷清清的。白义满为了挣钱过年,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白家老太太则整天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地喊着不舒服。
白志刚和白王氏只好自己动手准备年货了。他们买了几斤猪肉和几斤白面,准备包顿饺子吃。这可是他们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次的好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