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田里,丁小玲和狗蛋开始忙碌起来。丁小玲熟练地挥舞着镰刀,将田里的杂草一一割掉。她的动作迅速而有力,不一会儿,就割掉了一大片杂草。狗蛋则在一旁帮忙把割掉的杂草堆在一起,他的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那份认真和努力的劲头却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
不一会儿,两个人就把田里的杂草除得干干净净。接着,丁小玲开始给庄稼施肥。她从篮子里拿出一包肥料,均匀地撒在庄稼的根部。狗蛋则在一旁帮忙浇水,他小心翼翼地捧着水桶,生怕洒出一滴水来。两个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不一会儿,整块地就施完了肥。
太阳渐渐升高了,丁小玲和狗蛋的脸上也冒出了汗珠。他们擦了擦汗,坐在田埂上休息了一会儿。看着眼前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姐,你看咱家的庄稼长得多好啊!”狗蛋指着田里的庄稼说道,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畏。
“是啊,这都是咱们辛勤劳动的结果。”丁小玲也笑着说道,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她的语气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休息了一会儿后,丁小玲和狗蛋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收拾好农具,背上背篓,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路上,他们遇到了几个村里的人,大家互相打着招呼,聊着家常,气氛十分融洽。那笑容、那话语,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回到家后,丁小玲和狗蛋把农具放好,然后开始准备午饭。厨房里,丁小玲熟练地切
这天,太阳高悬在湛蓝的天幕上,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了。丁小玲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肩上搭着条粗麻绳,手里还提着个竹篓,兴冲冲地往村头的小河跑。她身后跟着的是白志刚,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小伙子,肩上扛着一根自制的竹竿,竿头绑着个铁丝网兜,那是他们抓鱼的“秘密武器”。
“志刚哥,你说今天咱们能抓到多少鱼啊?”丁小玲边走边回头问,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两个小酒窝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甜美。
白志刚嘿嘿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有我在,还能少了你的鱼吃?放心吧,小玲,今天咱们肯定能满载而归!”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来到了河边。河水清澈见底,偶尔有几条小鱼从水草间穿梭而过,激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丁小玲和白志刚迅速分工,一个负责用竹竿网兜赶鱼,一个则负责用竹篓接鱼,配合得相当默契。
正当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时,丁小玲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被河岸边的一幕吸引住了。那里躺着一个面色苍白、衣衫褴褛的年轻人,看起来像是走了很远的路,又或是遇到了什么不测。
“志刚哥,你看那边!”丁小玲指着那个年轻人,脸上满是惊讶。
白志刚闻言,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顺着丁小玲手指的方向望去,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哎呀,这不是那天给咱们送信的那个书生吗?他怎么在这儿?”
丁小玲仔细一瞧,果然认出了那个年轻人,正是前阵子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给村里每家每户送了一封信,说是寻找失散亲人的那个书生。信中言辞恳切,村里人都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的是他!咱们快过去看看!”丁小玲说着,便快步朝那个书生走去,白志刚也紧随其后。
走到书生身边,丁小玲蹲下身子,轻轻推了推他:“哎,姐姐,你醒醒,你这是怎么了?”
书生微微睁开眼,看到是丁小玲和白志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因为身体的虚弱而显得有气无力。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快……快把我拖到那边的草壳儿里,有人……在追我……”
丁小玲和白志刚对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疑惑,但还是迅速行动起来。两人合力,小心翼翼地将书生拖到了不远处的一片草丛中,用杂草将他遮掩好。
“你怎么样?是不是哪里受伤了?”丁小玲关切地问道,同时用手轻轻按压着书生的胸口,试图帮他缓解呼吸困难。
书生摇了摇头,但脸色依旧苍白如纸:“没……没事,就是……就是喝了几口水,有点喘不过气来。”
丁小玲一听,立刻明白了过来。她记得村里老人说过,溺水的人如果被及时救起,按压胸口可以帮助排出肺里的水。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双手交叠,放在书生的胸口上,一下一下地按压起来。
“咳咳咳……”随着几声剧烈的咳嗽,书生终于吐出了几口浑浊的水,脸色也渐渐恢复了些血色。
“好了好了,没事了,你再歇会儿。”丁小玲拍拍书生的背,安慰道。
书生感激地看了丁小玲一眼,虚弱地笑了笑:“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我可能就……”
“别这么说,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白志刚在一旁插话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书生的同情和关切。
书生点了点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能说出来。他闭上眼睛,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在恢复体力。
丁小玲和白志刚见状,也没有再打扰他,而是默默地守在一旁。过了一会儿,书生终于睁开了眼睛,神色也恢复了些许清明。
“你们……你们为什么要救我?”书生突然开口问道,声音虽然微弱,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解。
丁小玲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咱们都是人啊!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怎么能不帮忙呢?”
书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抬起头,看着丁小玲和白志刚,认真地说道:“谢谢你们,我……我叫李慕白,来自很远的地方。我……我在寻找我的亲人,他们……他们失散了很久。”
丁小玲和白志刚对视一眼,心中都明白了李慕白此行的艰辛。他们默默地听着李慕白讲述自己的故事,眼中不时流露出同情和敬佩。
“李慕白,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帮你的。”丁小玲拍着胸脯保证道。
白志刚也点了点头,说道:“对,咱们村里人都很热心肠,你就在这里安心住下吧,等身体恢复好了再去找你的亲人。”
李慕白感激地看了他们一眼,眼中闪烁着泪光:“谢谢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丁小玲笑了笑,说道:“别这么客气啦!咱们现在可是好朋友了,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对了,你饿不饿?我们去给你找点吃的来。”
李慕白摇了摇头,但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他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其实……是有点饿了。”
“哈哈,你看你,还不好意思说呢!”丁小玲笑着站起身来,对白志刚说道,“志刚哥,你在这里陪着李慕白,我去家里拿点吃的来。”
白志刚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去吧,我留在这里看着他。”
丁小玲应了一声,便转身朝村里跑去。不一会儿,她就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和几个野菜团子跑了回来。
“来,李慕白,吃点东西吧。”丁小玲将碗递到李慕白面前,笑着说道。
李慕白接过碗,看着眼前的玉米粥和野菜团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激地看了丁小玲一眼,然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看着李慕白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丁小玲和白志刚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个来自远方的书生,已经成了他们村的一份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慕白在丁小玲和白志刚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体力。他也开始尝试着帮村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帮忙修理农具等等。他的到来,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气和活力。
而丁小玲和白志刚,也时常陪着李慕白一起寻找他的亲人。他们走遍了附近的村庄和城镇,打听着关于李慕白亲人的消息。虽然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李慕白的亲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秋天。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泛着光,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而李慕白的亲人,也终于有了消息。
那天,丁小玲从镇上回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她兴奋地跑到李慕白面前,将信递给他:“李慕白,你看!这是镇上的人给你的信,说你的亲人找到了!”
李慕白接过信,双手颤抖着打开。他仔细地阅读着信中的每一个字,眼中闪烁着泪光。当他终于确信自己的亲人真的找到了时,他激动得跳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可以见到他们了!”
丁小玲和白志刚也替李慕白感到高兴。他们知道,这个来自远方的书生,终于要回到属于他的地方了。
临行前,李慕白紧紧地握着丁小玲和白志刚的手,眼中充满了感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照顾和帮助。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
丁小玲和白志刚笑着摇了摇头:“别这么说啦!咱们都是好朋友嘛!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来看看哦!”
李慕白点了点头,然后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归途。他回头望了望这个曾经给予他温暖和关爱的小村庄,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眷恋。
而丁小玲和白志刚,则站在村口,目送着李慕白的身影渐渐远去。他们知道,这个来自远方的书生,已经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