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玲,也就是被叫做招娣的女孩儿,此刻正被一个满身汗臭味和药臭味的人紧紧抱在怀里。那人正是她的母亲,白家五媳妇儿。母亲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声音哽咽:“招娣呀!我的女儿啊!你可算醒过来了!”说着,还用手背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招娣醒来啦?”另一个妇人尖叫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天大的奇迹。她的脸上满是惊讶,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老大,都能塞下一个鸡蛋了。
白家的一个男人站了出来,对着屋外的众人说道:“三嫂、三哥、二哥、二嫂,你们去下地干活儿吧!招娣她刚醒,需要休息。”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眉头微微皱起。
被称为三哥三嫂的人看了一眼院子里乱糟糟的人群,说道:“哎!黄家老三!你和你媳妇儿也在这儿呢!听说你要来退亲?”三嫂的脸上带着几分刻薄的笑意,眼神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
丁小玲在心里暗自思量:这个黄三嫂定然不是个善茬儿,日后还需多加小心才是。她的眼神变得警惕起来,心里默默盘算着如何应对可能的麻烦。
黄家老三见白家好几个儿子都在场,气势上顿时弱了几分。他脸上被白家人打了一拳的地方红肿未消,恶狠狠地说道:
“行!你们不退是吧?那我们就找里正好好说道说道!”说完,他一把拽过还在叫嚣的黄家妇人,强行拉着她离开了白家。
黄家妇人边走边回头大骂,那尖锐刺耳的声音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在空中划过:“就你们白家老五媳妇儿那身体啊!闺女跟她一个样儿!回头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怎么说这亲事也得给他退了!”说完,她还狠狠地吐了一口痰在地上,以示不满。
黄家的人离开后,院子里安静了不少。那被称为三哥三嫂的还有二伯都扛着锄头,准备继续下地的活儿。二伯对着白老五说道:“我们去下地干活儿了!娘说今天晚上家里有事儿,让你过去一趟。”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随意和不耐烦,挥了挥手。
“行!我知道了!”白老五随意地应了一声,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懒散和漠然,仿佛对什么事情都不太关心,连头都没抬一下。
说着,那些白家的人便纷纷离开了院子,各自忙活去了。院子里只剩下丁小玲和她的母亲。
母亲紧紧抱着丁小玲,泪水涟涟,仿佛要将这些日子以来的担忧与恐惧都倾诉出来。“好闺女,你终于醒了,我还以为你再也醒不过来了。”她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和沙哑,脸上满是憔悴和疲惫,眼睛红肿得像桃子一样。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滴在丁小玲的脸上。
丁小玲被母亲抱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她轻声对母亲说:“您先放开我,我都快喘不上气了。”她的声音微弱而无力,但母亲还是立刻松开了手。
母亲自责道:“唉呀,你看我这高兴的,都忘了。闺女,你饿不饿?娘去给你弄点吃的。”她的眼神里满是慈爱和关切,仿佛要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丁小玲。说着,还用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丁小玲的脸颊。
丁小玲有气无力地躺下,只觉身心俱疲。她看着屋顶破旧的瓦片,心里五味杂陈。而一旁的男人,也就是她的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就说嘛,不过是喝了两口水,哪用得着请大夫,还这么娇气。行了,我去忙了。”说完,他便大踏步离开了房间,丝毫没有关心丁小玲的意思。
这时,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走了进来。他的脑袋显得格外大,身子却细细的,就像一颗大号豆芽。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盯着丁小玲看了一会儿,关切地问:“姐姐,你没事吧?”他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几分童真和纯真,脸上还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丁小玲看着面前这个“大号豆芽菜”,头脑有些恍惚。她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回答:“姐姐休息一下就好了,谢谢你的关心。”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还是带着几分温柔和亲切。
小男孩听后,懂事地点点头:“好的姐姐,那你好好休息哦。”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房间。他的身影在门外消失后,丁小玲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贫穷落后的环境里,能有这样一个关心自己的人,真是难得。
没过多久,那位方才还在以泪洗面的妇人,手捧着一只粗瓷大碗,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屋子。她的脸上还挂着泪痕,但眼中却满是慈爱。碗内盛满了黑黢黢的高粱米粥,看上去并不诱人。
她轻声细语地对丁小玲说:“孩子,这是你小姨母前几天特地送来的高粱米面,娘费了好大劲才给你熬成了这碗粥,快趁热尝尝吧。”她的声音温柔而细腻,就像春风拂过心田。说着,还用勺子轻轻搅动着碗里的粥。
然而,那碗粥的颜色实在太过深沉,碗沿上还沾满了斑驳的油渍。丁小玲看着它,心里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反感。她的目光掠过碗沿,又注意到了这屋内的陈设:炕上铺着一张薄薄的草席,硬邦邦的,透着寒气;下方的石板缝隙中,偶尔还能瞥见几只老鼠探头探脑、四处乱窜。整个房间简陋至极,唯一的柜子也是破旧不堪,上面杂乱无章地摆放着几件残破的器具,显得格外凄凉。
丁小玲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她从未想过,自己会置身于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环境中。她的眼神变得黯淡无光,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憧憬。
母亲见丁小玲没有动静,关切地问道:“孩子,你怎么不吃啊?是不是不舒服?”她的脸上满是担忧和焦虑,眉头紧锁着。
丁小玲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说道:“没事,娘。我就是有点累,想再休息一下。”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还是带着几分坚强和懂事。说完,她还轻轻地摇了摇头。
母亲闻言,点了点头:“那好吧,你先休息一下。等会儿娘再来看你。”说完,她便转身离开了房间,脚步显得有些沉重。
丁小玲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她回想着自己昏迷前的情景: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她吓得摔倒在地,不省人事。等她再次醒来时,就已经躺在了这个简陋的屋子里。
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这个贫穷落后的环境。但她知道,她必须坚强起来,面对现实。只有这样,她才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生存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丁小玲的身体逐渐康复。她开始尝试着下床走动,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虽然生活依旧艰苦,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每天清晨,她都会站在家门口,望着那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走出这个小村庄,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有一天,她问母亲:“娘,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里?为什么生活这么艰苦?”她的眼神里带着几分疑惑和不解,眉头微微皱起。
母亲叹了口气,说道:“孩子,这都是命啊。我们生来就是穷苦人家,只能过这样的日子。”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认命,眼神也变得黯淡无光。说完,她还用手轻轻抚摸着丁小玲的头。
丁小玲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有些不甘。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命运束缚住手脚,应该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她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做家务、干农活,同时还向村里的孩子们学习读书写字。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借着微弱的烛光,认真地看书学习。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走出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她。有一天,她听到村里的人们在议论纷纷,说黄家又来找麻烦了。她的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不知道这次又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但她知道,她不能退缩,必须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她暗暗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直到看到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