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一直觉得,六殿下更像她,或许娘娘错了。”
松口了。
李暮歌闻言露出一抹浅笑,打碎了眼底的坚冰,整个人一下子温和了下来,好似刚刚那个锋利如宝剑的人不是她。
“翠玉姑姑说笑了,比起六皇姐,本殿下还差得远。”
“殿下谦虚。”如果遇到刺杀的人是六公主,翠玉想,六公主一定不如十四公主淡定自若。
“殿下若真有入朝之心,不如恢复去太学读书一事,太学内多高官世家之后,想来能为殿下入朝添一份助力。”
“多谢翠玉姑姑教诲,半个时辰后,本殿下会去梧桐殿同母妃请安,还请翠玉姑姑回去后,为本殿下美言两句,为人子女者,不希望母亲多忧,有些事便不要告知母妃了。”
刚投诚,李暮歌就要求翠玉帮她做事,翠玉能怎么办呢?翠玉只能答应,她不光要做,还要做好,如此才能得到李暮歌更多赏识。
“殿下放心,昨夜抓到的刺客没熬过酷刑,今晨已然没了气息,他嘴太严,什么都没说。”
翠玉对良嫔的了解程度远超李暮歌,李暮歌不希望良嫔知道什么,翠玉全数明白。
“那昨日帮翠玉姑姑的几个宫人……”
“她们都听奴的吩咐,殿下放心。”
良嫔久居深宫,对手底下人的掌控能力,还没有翠玉强。
李暮歌闻言笑得更满意了,心里则警惕起来,必须要小心这些为人办事的奴仆,人人都有私心,谁也不知道他人隐藏着什么秘密。
决不能全然信任任何一个人,否则在那个人背叛之时,付出信任者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翠玉退下后,让人处理了刺客,最后带着尸体到了梧桐殿。
李暮歌不让活着的刺客走出春和宫,死了的刺客她就不管了。
等翠玉离开,李暮歌叫人来伺候洗漱更衣,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随后让人传膳,李暮歌边完早膳,将白芍叫到跟前,询问了一下太学的事情。
前百次里,一直没人跟她提过上太学读书一事,她还以为原主已经毕业,不用上学了。
翠玉在提起太学之事时,用到了“恢复”一词,还是用询问式的语气,说明太学读书的事情是被人暂停了,暂停此事的人,很可能是原身。
提到“太学”,白芍平日里生机勃勃的小脸上,少见的出现了阴沉之色。
显然太学对白芍来说,不是个好地方。
“殿下,太学那群家伙欺人太甚!殿下今日提起此事,是终于打算将此事与娘娘说一声了?”
“嗯,宫中不安全,不如出宫找人多的地方避一避,太学人够多,且都是官宦之后,想来没有刺客敢到太学刺杀。”
李暮歌随便找了个借口,解释了自己的行为。
她在白芍口中,听出了一些猫腻,看来原身是被人欺负得退学了。
很符合原身在书中的人物设定,性格怯懦,温和孝顺。
因为胆小怯懦,所以被人欺负也不敢反抗,因为温和孝顺,所以为了不给良嫔添麻烦,即便不去上学,也不找良嫔告状。
“殿下所言极是,只是回去之前,务必要将那些小人铲除干净,殿下,小鬼易除,十殿下与十一殿下,却难以解决啊。”
白芍赞同公主回太学读书,不光是为了躲避刺杀,也因为只有读完书才能入朝管理朝政,得陛下青睐,否则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可太学那群人,实在是太麻烦了,尤其是以十公主、十一皇子为首的那群家伙,光凭良嫔很难解决此事。
李暮歌明白了,小说里的皇室李家和某个李家一样,同室操戈是祖传手艺,在上学阶段,便已初见端倪。
又是不让上学,又是连番刺杀,不知道的还以为原身闲得没事干,到处挖人祖坟,把所有人的祖宗都挖出来晒太阳了。
多大的罪过,至于被如此针对。
“同为父皇的孩子,有什么难解决的。”李暮歌一想到原身孤零零死在角落,欺负她的人,杀她的人却有许多安安稳稳活到最后,就恨得牙痒痒,她继续说道:“本殿下一会儿便去太学,你收拾东西,之后到梧桐殿等着。”
今日她还会遇两场刺杀,不好好利用一番,岂不浪费了。
正好皇帝生辰要到了,她不知道原身给皇帝准备了什么礼物,现在她来到这个世界了,亲自准备礼物才显孝心,她就送给那位养孩子如养蛊一般的皇帝,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