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从没有闻到这种香味,仿佛是某种花的香气,又像是回忆里深深铭记的味道,明明说不上来,却仿佛记在血液里。
精致的窗幔,散发暖香的被褥,还是窗外那似有似无的笛声,都说明了这里并非她的寝宫,合欢的寝宫靠近前朝,没有人敢在此吹笛子。
那么,这是哪儿?她压下心里的惊疑下床。
屋里挂着几件崭新的衣裙,合欢随意取了几件穿好,才伸手一摸,质地丝滑温润,不是凡品,又见屋内陈设件件不俗,不是一般人家用得上,便心里嘀咕,不知是哪位公侯之家。
似乎有人在扫地,音量控制的极好,合欢隔着茜纱窗望见许多仆人,却不闻脚步说话声,可见其规矩。
似是听见里间动静,侍女从外间进来,见她坐在桌前,立刻惊喜道:“公主终于醒了。”
她声音发颤,眼里闪着泪,可见是担心的狠了,合欢心里一叹,拉住她的手:“别怕,我无事。”
说罢又是一笑:“这不是好好的?”
清铃忙着用手抹眼泪,“昨日公主昏倒,差点吓死我等,”她忽然沉默,抬眼看了合欢一眼,嘴里的话转了几轮,到底没将昨日遇见白家人的事说出去,只道:“正束手无策之时,恰好遇见一好心公子,说他家宅院在附近,不然等我们赶到城内便晚了。”
合欢心里也是侥幸。燕京城内外城间相差几乎半日之距,她病的忽然,如果没有这位好心公子及时施以援手,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待我休整好,你便带我去拜谢那公子罢。”
清宁却道:“那公子似身患顽疾,不爱见人,我也未曾见过他,不如先去传个话,也不误了公主回宫的时辰,耽搁了一天,我们也没有差人报信,也不知宫里什么光景。”合欢点头:“你说的有理,那现下便去罢,咱们也早些回去。”
只一想到要回宫,心里就有一股憋闷沉郁之气,那全天下一等一的富贵荣华地,也不过如此。
等合欢梳完头,清宁跑进来:“公主,那位公子听闻您要去拜谢,只说为殿下做事是应有之义,并不敢居功。”
合欢听了起身,批帛一甩,身后的侍女连忙跟上。
“救命之恩,哪里能轻易作罢,没得显得我等不知规矩。”她说的极为认真。
穿过东西穿堂,过了那垂花门,便见几个十七八岁的小厮立在远处影壁旁,又往右边拐去,那里有一片竹林,稀稀落落生了几丛菊花,此情此景倒也显得艳丽。
几个湖绿绫袄,掐牙背心的丫鬟见了人来,连忙迎上来,又往石凳上放了坐垫,倒了热茶,从一旁盒子里取出几样点心,并几样时兴水果,放在那番邦送过来琉璃盘子里,十分好看。
不知那笛声何时没了声,却见一年轻公子从花丛里转过来,他头上带着掐丝嵌宝珠金冠,一头墨发束的整齐,许是因有羸弱之态,便学了时下习俗,任后半边发垂下,也不一股脑作发髻让脑袋受累。
穿一件大红素缎圆领袍,这红却未与他增半分好面色;腰带石青色攒花结长穗宫绦,仅在腰带上束了南边贡来的海珠,没有如今郎君们爱的玉佩荷包等物。
他生的好看,只是目暗无光,明显有疾。
合欢见他拱手作礼,忙令他身边仆人去扶,谁知那仆从面露难色:“公子自小便不许我等搀扶。”
合欢了然,想来他虽有疾,却不爱旁人多加照顾,心下不由更为敬重了。
“公子便坐下罢,我本是为道谢而来,”合欢顿了顿,看见他手里的玉笛,这才恍然刚才竟是他所作。
“曾听人奏过这《飞鸟令》,妙则妙,却太过平了,如今公子这首曲子,才算得了原曲中羁鸟破牢之感。”
那公子坐在石凳上,微微侧耳,闻言却笑道:“也唯有公主能听得出这曲中之意了。”
合欢听他这话说的奇怪,倒像是早就见过她一般,心里犹疑,便问:“却不知公子如何称呼,我今日轻车简从,等回了宫里,再命人送谢礼。”
那公子闻言,只慢慢望向她,合欢一怔。“这些不值当什么...何必言谢。”
他似是想说什么,又在嘴里转了一圈吞了回去,才有些生硬地换成后半句。
真是个奇怪的人。
两人一时无话。
合欢光明正大地用了几个点心垫了垫肚子,等下回去还有些时辰,饿着怎么可。赶着时间回去,又不好在人家家中用饭。
今天天色不错,风也柔柔的,趁着未回宫,合欢猛地吸一口外面的空气,只觉有种醉人的甜。
如果,能永远不回去就好了。
“公主...”徽映上前小声道,“时辰不早了,咱们该走了。”
也罢...
合欢无意揪根问底,不过是萍水相逢,虽然这位郎君有些古怪,但人家不愿说家世有什么要紧,反正知晓他的府邸,将礼物送上也就是了。
“多谢公子,多有叨扰。”她慢慢地站起来,微微颔首,“我还有事,先走一步,咱们山水有相逢。”她说的轻快。
虽然他很少说话,但合欢呆的十分惬意,以至于竟然十分不舍。
她微微叹息,不舍有什么用,又不是自己家。
那公子慌乱起身,手边的果子被扫下去,“公主何必这么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