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始乱终妻(重生) > 第14章 良策出

第14章 良策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刻她扶着旁边姑姑的手缓缓走来,元氏见了立刻就要行礼。

却是被她懒懒一抬手,笑着打量起崔黛归来,看了好一圈,才向元氏说道:“好嫂子,这便是蛮蛮?生得这般标志,先前怎一直将她藏在家中不见人呢?”

她说着,亲切地拉过崔黛归的手轻拍两下,“前些日你在沛国公府那一席话说得可真好,真给我们崔氏长脸!好孩子,姑母这宫中有许多好定西,你看中了哪样只管拿去,千万莫要拘束。”

崔黛归乖巧行礼,“谢贵妃娘娘,您上次赏赐的就足够多啦。”

“那算什么?你说那些话都传到陛下耳中了,陛下已令那顾舍人草拟了诏书,就等亲蚕礼过后,便要追封崔公为太傅,赐谥‘文忠’二字,其牌位移入宗庙,从此荣享皇室供奉呢!”

崔贵妃说完,犹自得意,“如今我崔氏乃忠勇门第,就算她长泰是裕王爱女,也休想轻易小瞧了去!”

崔黛归听到却是惊呆了,她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意气之争竟惹来这一连串的事情。

倒也算好事。

元氏却不觉得。

她不着痕迹看了崔黛归一眼,没成想她第一次入宫,面对贵妃娘娘,竟丝毫不胆怯,反还令贵妃如此夸赞。

想起卧病在床的崔御鸾,她心底涌上阵阵酸涩,强撑着笑道:“如今时局......陛下何以大费周章?”

“如今时局正该如此!”

崔贵妃瞬间觉出她话里的酸腐气,目光轻轻扫过她时略带警告。

“我等妇人本不可妄议朝政,但今日是在这承乾殿中,嫂子又是自家人,本宫便说道一二,你们听了也只当从未听过。”

她语气稍缓,声音低下去,“年前陛下匆忙出京,被那泾阳节度使围困寿山时,可没哪个忠臣良将出来支援呐!朝堂上那起子栋梁老臣,往日里陛下是如何信重?可危急关头,身边反倒只有一群宦官死命追随,如何不叫陛下寒心?!”

“如此时刻,蛮蛮重谈我崔氏先祖正是恰逢其时!崔公当年不惜舍弃全族性命荣辱,巫蛊之祸中,拼死从太祖嘉帝手中救下后来的英宗嘉帝,正乃忠义之典范!陛下大肆追封,宣扬天下,便是要叫这帮子人好好看看,何为臣子!”

崔贵妃一席话说得昂扬,崔黛归不禁点头:“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曰文,危身奉上虑国忘家曰忠,陛下赐下此号,当真是荣宠至极。”

崔贵妃赞赏地看了她一眼,笑道:“所以本宫才说,这阖宫珠宝,都比不上蛮蛮当日宴会之上的那番慷慨陈词啊!”

姑侄二人一唱一和,元氏瞧在眼里,一颗心愈发沉下去。

今日从踏进宫门到现在,贵妃竟未问过一句鸾儿。

她笑着附和两句,转而问道:“怎未见到公主?娘娘莫怪,妾身专程从宫外带了些小玩意来,想着公主或许会喜欢呢。”

“她啊,”崔贵妃面上笑意淡了些,“在娴妃宫中呢。”

元氏拿东西的手顿住,面上讪讪。

娴妃陆婉,以性情沉静著称,初入宫时,就分去了好些崔贵妃的宠爱,后来又紧跟着崔贵妃后边诞下女儿,可那女儿却生来痴傻,如今也说不了几句顺溜的整话,倒也不值当放在心上。

但前年与她交好的许宝林难产,在临终前托孤,娴妃因此领养了九皇子,遂成了崔贵妃的心头大患。

两派分庭抗礼,使些小手段却也只是暗地里,明面上一派和睦,是以崔贵妃年仅五岁的安禾公主便时常去娴妃宫中找那俩姐弟玩。

“母妃!”

她正想着,殿外传来一声欢呼,却是安禾回来了。

安禾一进殿,见到元氏奶声奶气喊了声舅母,便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崔黛归。

对这位小公主,崔黛归前世其实见得不多。

她蹲下身去,笑道:“安禾公主安好,我叫崔黛归。”

安禾听到后,眼睛更亮了,“你是蛮蛮表姐!母妃说你可聪慧了!”

她说着,便要闹着崔黛归去御花园玩。

崔贵妃见状,便挥了挥手,笑道:“去罢,别走远了,午膳前回来。”

御花园中。

嘉帝安坐在亭中,合上手上奏折,似闲谈般对边上的顾晏说道:“二皇子提出以工代赈,要号召商贾大兴土木,翻修闲雅以供玩乐,你如何看?”

顾晏正对着园子里的一株腊梅作画,闻言稍稍思索,笑道:“殿下此策正所谓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驱有力之躯以工代赈,实为赈灾良方,微臣只愧未能想到,替陛下分忧。”

他语气和缓,说话时笔下仍缓缓勾画着,叫人听来如沐春风。

“这回算他用心了,只是却也未免想得太过简单!”嘉帝摇头道。

顾晏便道:“二殿下忧国之心,陛下政事通明,自是诸般难事皆能迎刃而解。”

“净说些好听话来哄朕?”

嘉帝佯装怒意,将手上奏折朝顾晏掷去,笑道:“你看看,如今城内粮价飞涨,这群商贾却囤货居奇,即便以工代赈,又哪来的粮?”

两大官粮仓皆在战时被消耗的所剩无几,剩下的一旦拿出去,便是真正将社稷置于险地。

而战后失去田宅的流民如过江之鲫,仅靠上京城中大小富贾的捐献,岂非杯水车薪?

顾晏停下笔,俯身捡起奏折。

粗略看过后,他将奏折奉还给侍立在一旁的太监总管黄德忠,道:“工部需拨钱购入木材砖瓦,工人亦需口粮度日,然户部合账统筹,分发银粮顾及甚广,力有不逮也是情理之中,自是各有各的难处。微臣曾听闻财帛动人心......”

他说着躬身一礼,语气谦卑道:“请恕微臣斗胆,既然上京城中粮价日高,又是京畿重地,不妨由官家出面,将粮价再抬高些。”

“哦?”嘉帝闻言同黄德忠对视一眼,颇为诧异。

此事早已议过,户部那群酒囊饭袋只一个劲哭穷推脱,就连一朝宰辅顾中正都只是提议出动官粮来平抑粮价,尽是些陈词滥调。

没想到顾晏身为顾中正的庶子,竟提出相反的论调。

他仿佛来了兴致,问道:“旁人都是平抑粮价尚嫌不及,爱卿何故反其道而行之?”

顾晏闻言敛下目光,口吻平静地说:“微臣从前久居会稽时,有一名妓声名遐迩,周边郡县常有人慕名而来,然往往耗费千金亦被拒之门外,便有人一气之下倾尽家财,招揽天下美艳女子,誓要将那名妓比下去,许多人家受钱财所诱,将家中姑娘送去,一时间会稽满城丽色......陛下可知最终结局如何?”

嘉帝听得入神,闻言踢了他一脚,“那名妓输了?”

“陛下圣明。”顾晏轻笑一声,“那名妓自是败下阵来,然众多佳丽齐聚会稽,却也再无一人胜出。微臣后来细细琢磨此事,方觉其中竟暗合了兵法之道。”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语气随之变得凌厉起来,“正是欲擒故纵。”

“微臣斗胆恳请陛下,即刻关闭官府粮仓,暂停发放救济粮,以高价向民间收购粮食,待各地粮商闻利而动,纷纷运粮而来时,再停止收购、开仓放粮,如此一来,市集之上粮食堆积如山却无人购买,粮商返运回乡更是耗损诸多运费,自然只得将粮食低价售予城中百姓。”

嘉帝听后久久不语,半晌才道:“允。”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顾晏,目光沉沉看不出喜怒,“然爱卿此策一出,只怕是要遭天下百姓谩骂了,爱卿不怕?”

“为陛下分忧,微臣九死不悔!”

嘉帝这才笑了,他正要让顾晏起身,却不防目光一顿,眼中现出惊艳之色。

隔着几株腊梅,对面一个身姿轻盈的美人自花丛中匆匆走过,似有所感般朝这边微微侧过头,露出一张比花还娇美的脸。

明眸皓齿,风姿绰约。

顾晏察觉动静看过去,看清人时他目光一凛。

脖颈之上的某处仿佛又开始炽热起来,他伸出手抚上去,感受着这陌生又隐秘的热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