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亲事,若是,若是我不归,大哥便替我推了吧,不要误了人家一生。”
“这么没品的事,大哥才不会做,要推脱也要你自己去,”高孝瑜按住小长恭要说话的嘴:“活着回来。”
小长恭在高孝瑜的目光里,最终点了点头。
“去吧,大哥看着你走。”高孝瑜将手背在身后。
小长恭怀里抱着匕首和包袱,抱着这一份沉甸甸的感情,一步步走回房间,他没有回头,他怕只要他一回头,就会不顾一切的想要拥有这份温暖。
泪已经在心里泛滥,他还要忍着痛走上,那遥不可知的未来。
我在这里送你离开,终有一日,你一定会沿着这条路回来,而我们,你的大哥,三哥,你的家人,都会在这里等着你。
高孝瑜抬起头,一轮残月挂在天空,冷冷清清。
第二日清晨,小长恭早早的起来,静静的庭院,带着几丝凉意,他推开大门,正打算这样离去的时候,听到了小孝琬的声音“老四”。
“就知道你会早早的走,给你,”说着把个护身符递过去:“我找人去求的,听说很灵的,你定要随身的带着,听到了没?不可以给我弄丢了……”
“三哥…”
“你去吧。”
“三哥,我一定将它带回来。”小长恭握了握护身符,“我走了。”
“好。”
从踏出城门的那一刻算起,直到七年后,他才再次回到这里。
七年里,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听到高洋登基称帝,西魏宇文泰打着剿灭贼人的旗号,攻打北齐。
北齐皇帝高洋御驾亲征,世人传言高洋自幼痴傻,原本宇文泰根本没有将他放在眼里,结果高洋让他见识了,真正的高家人的军队。
高家人本就是鲜卑血统,打的宇文泰措手不及,北齐大军挥军,将黄河地区、洛阳以东地区、平阳以东的地区收复,接下来开始了高洋的南征北战的征程。
北齐皇帝高洋帅军,到达侯景边境以及南梁边境,在攻占江淮领土后,又攻打萧梁的国都建康,南梁向北齐称臣。
征讨北方库莫奚,俘虏四千多人,大败柔然军队,一直把柔然打到阴山。
契丹侵犯北齐边境,北齐皇帝高洋大获全胜,俘虏了契丹十余万人。
回到晋阳,他又马不停蹄的攻打突厥,突厥大败,同意年年向北齐进贡。
而北齐皇帝高洋这一路打下来,陪着他的是,北齐的斛律将军、段韶将军等北齐名将,以及跟在斛律将军身边的高孝瓘。
五年来,高孝瓘长高了,成熟了,经历了一场场殊死相搏的战役,受过伤,挨过饿,去过大漠到过江南,如今他已经颇有当年斛律光的风采,只是除了他那张越来越俊俏的脸。
就连当年轻蔑他的北齐皇帝高洋,也在这漫漫的五年里对他改观,他当初以为不过半年,高孝瓘就会受不了战场的血腥,回到邺城乖乖做他那个有名无实的高家四公子。
直到现在高洋不得不承认,高长恭的意志与他那张脸完全不符,也许当初斛律光的眼光是对的,也正是他的坚持,才让他发现了这个将星。
而这一切却没有人告诉她—郑景芸。
五年前,当时郑家的家主郑源,被其弟弟郑时毒害,郑时遣郑夫人落氏,带着一双儿女到寺中祈福。
郑源死后,郑时取代他,掌控郑家的一切权利,他并没有将他们母子三人从寺中接回。
五年后,族中有人提出,接郑源的嫡子郑景衡回来,郑时心中暗下杀机,表面上派人将八岁的郑景衡从寺中接出。
接走郑景衡的那日,寺庙燃起大火,没有一人逃出。
不久后,被人接走的郑景衡,也没有了任何消息,所有人都在说,郑家大公子已经不再了。
几个月后,北齐征兵,一个还没有矛高的少年,告诉征兵的那位长官:“我叫景衡。”
“你多大了?”陈大锤皱着眉头问道,“太小了,我们不要,你能拿起矛么?”
“我十六了,”阿衡心虚的说,“不要看我长得矮,我力气大,真的。”
陈大锤轻蔑的笑着他:“小二郎,不是我看不起你啊,你这十六岁,看着就和十三四岁般,军队里可不是养闲人的地方。”
说着陈大锤从马上解下他的弓箭,取出一根箭,说道:“看到那个树没?你站在这里,若能射中那棵树的任意一处,我便将你留下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