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白天在流水线上干活,不但一日两餐顿顿吃饱,还是按工时发工资,干得多了钱就多,每逢七日便能休沐一天不说,晚上还有福晋特设的“扫盲识字班”,专门请了国子监的学生来为他们讲课。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那是专门出天子门生两榜进士的文化圣地,他们哪来的这样天大的面子,竟然能成为这些人的学生。
吴雨晴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改变了国子监如今的情况,起因当然是在国子监开设了算学科目,算学虽然不作为科举考试的必修课,却是附加题。
有了这样的诱惑在,还愁找不到擅长算学的能人异士吗。
这也是从雍正八年开始执行的制度,吴雨晴和林清泉通过一辆自行车,让雍正这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看到了理工科萌芽的希望。
起初朝中反对的人不少,可后来莫名其妙掀起了一股骑自行车上班的浪潮,京中的自行车千两难求,这股反对的风向就慢慢淡下去了。
如今的紫禁城门外,专门规划了一片自行车棚,还派了人看守,以防有那种顺手偷车的。又因为自行车越来越普及,街道上自行车撞人的事件也越来越多,京兆尹还专门下设了一个交通部,来处理各种交通事故和纠纷。
交通部的人不但要在京中人流密集处指挥交通,还要负责巡察街边乱停乱放的现象。
经常有些大臣的家眷,因为胡乱停车被扣了车,还要再找各种关系到交通部去讨回来,否则就要交巨额罚款。
因此,交通部成了不少低位小官最理想的岗位,虽然官职低了些,可却是京兆尹下设的,而且还是个实权部门。每年吏部的空岗名单一出来,交通部的岗往往最先被人盯上。
毕竟,交通部干的好了,能结交各路人脉,六部之中,谁来了都要给几分薄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交通部的选拔格外严格,不但要进士出身,还要通过体检和体测。
体检倒是还好说,这体测可难倒了不少文弱书生。
曾经有位本来要进交通部上任文书工作的进士,竟然因为身体太差弱不禁风,在体测跑了一圈之后就原地去世了。
当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第一届交通部的人是御前侍卫调过去的,这些侍卫都身强力壮的,自然不在话下,但举人可就难说了。
但乾隆皇帝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要把体测放到交通部的考核中,毕竟他可不愿他的京城乱成一锅粥,没点武力值怎么镇压百姓。
从那以后,国子监就增加了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所有学生都要晨跑,每个学期还要进行体测。国子监都这样做了,下面的读书人自然也就注重了,但不得不说,自从强身健体之后,每年科举考试的质量竟然越来越高,有时候考官都不知道,到底该圈哪个是头名了。
不过这也意味着科举考试越来越卷,于是有更多的人选择攻克附加题,把算学当做跳板。
当朝廷筛选出更多理科人才时,蒸汽机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人才和技术,在任何时代,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西方传教士们企图宣扬圣经到这富饶的东方大国时,他们已经被街边的自行车迷乱了眼,又被京郊工厂冒出的浓浓黑烟吓破了胆。
一切准备就绪,大清第一艘“东方号”在广州港口处启程。
这是“东方号”蒸汽机船的第一次亮相,弘昼与吴雨晴力排众议,坚持亲自登船。
裕妃远赴广州,亲自送两个孩子上了船。饶是在深宫待了大半辈子的裕妃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她跨越了大半个国度,体会到这不一样的南国景色。
景色虽美,可心情却十分忐忑。
哪怕这艘船已经经过了多方测试,可还是让裕妃担忧不已。
裕妃牵着弘昼和吴雨晴的手,泪眼婆娑的叮嘱道:“你们此去,可一定要平安归来,便是真遇到那海上强敌掳走了你们,甭管什么名节,想办法活下来最重要。”
“放心吧,额娘。”吴雨晴的鼻头也忍不住的泛酸,她知道,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女子本就注定比男子遭受更多的苦难,如今竟然说出这番大义的话,她不由感叹,弘昼的通透果然是随了母亲。
“额娘,我都说了多少次了,这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机船了,您看看这大炮,只要一开,咱们就是海上霸主,您担心的事绝对不会发生。”弘昼有些无语的看着挥泪告别的二人。仿佛是什么生离死别一样。
裕妃瞪了眼弘昼骂道:“你这孩子,从小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你是不想你的娘,可你也要为家里的孩子想一想,两个孩子还那么小,都眼巴巴的等着爹娘回来呢。”
一想到家里两个小霸王,弘昼不禁想起出发前两个小鬼硬是缠着自己要带回来东南亚最贵的夜明珠和最大的船舶模型,一颗心顿时软了下来。
养儿方知父母恩,直到有了孩子,他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