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穿越古代当寡妇 > 第11章 收益

第11章 收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延秋看延春拿了银子,也眼巴巴瞅着老娘。

刘老太冲他翻了个白眼,扣扣索索,数出2两来:“喏,你可给我省着点花。”

延秋揣了这2两,继续盯着刘老太手里的银子,可怜的说:“娘,你多少再给我点!我还要出门交集应酬呢。”

刘老太把剩下的银子揣怀里,“应酬个屁,成日里跟一群狐朋狗友憨吃憨玩,币子攒不下一个,这银子放你手里,你能让它过夜?

多大年纪了,还是老光棍一条,呸!还不是因为你这没调性的样子,哪个好人家的姑娘肯嫁你,当年......”

“娘,妹妹,我先走了哈,走了。”延秋听到他老娘又开始叨叨个没完,赶紧脚底抹油溜了。

延秋跟延春两个是双胞胎,延秋自然今年也是21了,延春娃都有三个了,延秋还没成家,这也是刘老太的一块心病。

当下的风气是男女15岁就开始说亲,一般在18岁之前都会成婚了,拖到20不论男女都算晚的了。

家里从15就开始给延秋兄妹俩物色对象,这范家按现在的说法也算小公务员家庭,范父年轻的时候来城里闯荡,碰到好时候,刚建国十余年,县衙里的胥吏空缺,都是招人来服役的,这种工资是没有的,全靠自己捞。

范父当时主业是卖草鞋,偶然间被一个路过的商客点拨,去应征了县衙的公人,当了个散从官,靠着会来事没少捞钱,在城里买了两间屋子,又被做狱子的衙门老人张公看中,招为了女婿,从此在这城里扎了根。

刚开始靠着范父在衙门里的油水,一家人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后面慢慢的等孩子长大,这儿子前途打点,儿女婚姻嫁娶个个离不开钱,日子过的开始捉襟见肘起来。

大儿子是长子,范父自然看中,使了银钱谋了个虞侯的名头,日常帮忙负责巡街治安。

二女儿嫁给了曹马镇的一个秀才,虽说二女儿不如小女儿受宠,但该有的嫁妆也给置办齐全了,这可不容易,随着太平日子久了,现在婚假风气日渐奢靡,有的人家为了嫁女儿掏空了家底。所以有些出不起嫁妆的,索性让女儿一辈子留在家中。

到了这,家里已经去了大半银钱了,范老爷子跟刘老太太终归还是最疼延秋延春这一对双胞胎的,给老大娶亲的时候便望着钱去了,给娶了开酒楼的吴姓娘子,这吴娘子带来的嫁妆也确实丰厚,日常大儿子一家的开销多半由吴娘子的嫁妆中出,所以吴娘子的腰杆子在家里也算硬气。

剩下的钱到了小儿子这,虽然范老头还想给弄个公职,但这几年人口滋孥,狼多肉少,大家伙都盯着那几个位置,差点打出狗脑子。

范父终归势单力薄,争不过他们,叹息了好几日,拖了个相熟的人家找了个城里有名的木匠,想把小儿子安排进去,而二儿子自小跟个隐形人似的,范父把自己一手的草鞋功夫传给了他。

但无奈小儿子死活不肯去学这木匠,钱已经交了,人情已经答出去了,只好让二儿子去了。

而小儿子成日里走街串巷的,招朋引伴的,最后跟一群二世祖混在一起当起了帮闲。

吃的比挣的多,工作又不体面,说起亲来不仅延秋挑剔,刘老太也觉得自己儿子是个宝贝蛋子挑剔的很,想给找个四角俱全的,往往刘老太好不容易找一个,延秋看不上眼给弄黄了,刘老太没少动肝火。

原本延春很是顺利嫁给了陈大郎,陈大郎孤鬼一个,家里不缺银钱,也不计较延春的嫁妆多少,虽说如此,范父范母还是咬牙给弄了丰厚的嫁妆,就连同龄的延秋也不知去哪做了一阵什么营生,弄了一套体面的头饰给压箱。

因为家里为了给她置办丰厚的嫁妆,都要周转不开了。延春嫁过来后又以各种名义时常贴补娘家。

这对比她二姐出嫁后不说补贴娘家,一年里没几日能回家,刘老太自然是更偏心延春。

本来日子还算不错,可惜时运不济这陈大郎害了痨症,花光了家里的存钱,撒手去了。

刘老太搂着阿满躺在床上,叹息了一声,儿女都是债啊,这几日延春拿出2两银子做营生,她也跟着提心,现在见了回本的银子终于放心了。

想着这个营生给儿子女儿带来的丰厚进项,刘老太咧了咧嘴,手摸着枕头下的银子,在愉悦中睡了过去。

隔壁的延春计算了下除去成本跟分成,自己每日差不多可以挣一两半,这已经很可观了,这里的普通底层百姓,一家的每天基础花费在100文左右,正常普通打工人的日收入差不多正好覆盖这个数,一点存余都没有,每天睁眼就得劳作,否则就要饿死了。

而延春一天的收入差不多是她爹一个月的收入了。

想到这延春开心的笑了起来,放好银子准备睡觉时,一拍额头突然想起来,还没问延秋接下来要做多少绒花合适。

“明个再问吧。”延春嘀咕了句后便沉沉的睡去了。

关于再多做些绒花的事情,延秋回家后也想起来忘记跟妹妹说了,今个一大早洗漱后就来到了陈家。

“走,小阿满,舅舅带你去吃油炸果子!”延秋把阿满抱起架在脖子上,一颠一颠的往外走去。

阿月跟阿明看到哥哥被驼走,自然不乐意了指着俩人的背影开始咿咿哇哇,被刘老太给哄回了屋里。

延春在厨房忙活早饭,昨个挣了钱,延春一早去买了两斤上等的米,路过东市的时候看到买卖牛羊的地方,她找了个小羊倌,给了几个铜子让挤了一壶羊奶。

又去医馆买了一包干杏仁,回来忙活着煮了三大碗羊奶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