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急忙道:“父皇,我只是见镇北王世子咄咄逼人才与他争执了几句,并无杀人之心啊!”
“皇帝”喜怒难辨,也没说信不信,他看向镇北王,叹息道:“唉,镇北王,朕万没想到亥泽竟遭此横祸,甚是痛心啊!你放心,朕一定找出真凶,给你一个交代。”
事到如今,镇北王就是想息事宁人也不行了,他心里直打突,跪下谢恩:“臣,谢陛下。”
“皇帝”说:“如今物证在这,尸体在这,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审案,来人,去将那个唐映云带来。”
※※※※※※※
太子身边的长随见情况不妙,悄悄溜走,赶到皇后的尚勤殿说了发生的事,皇后正与藩王王妃、朝廷命妇饮宴,她面上不动声色,低声吩咐道:“去查查太子宫中还有什么东西丢了没有,要快!”
周王这边,见到太子情况不妙,暗喜中又有些疑惑,他一开始和王亥平说好的便是陷害太子杀了镇北王世子,但并没打算在宫宴上搞这出。
而是等王亥平和镇北王回到封地再发信质问,这样一来,事情就坐实了,太子也许不会死,甚至有一点可能不会被废,但肯定能加剧他的落马,皇帝和藩王的关系虽不至于紧绷到极点,也满是尔虞我诈,有个杀子仇人的太子,皇帝就要考虑镇北王的想法:会不会因此搞得硝烟四起,
只不过在原剧情中,王亥平有二心,没按照原计划那样只是将事情捅出来给皇帝压力,而是直接撺掇镇北王造反,反而让周王借出兵平乱的机会拿到了兵权。
这次有卫安元从中作梗,他杀死王亥平,自然是不打算按照周王的计划走的。
周王目光闪烁,这次机会难得,他不想错过,他侧身对身边人说:“告诉唐映云,唱第二出戏。 ”
唐映云很快被带了过来,他衣着单薄,跪在地上高呼万岁,皇帝身边的侍卫问了当日镇北王和太子是否发生过争执,他回:“是。”
问及原因,唐映云答:“当日镇北王世子要强逼于我,太子为草民解围。”
众人只听他继续道:“太子当时曾说要他有来无回,要派人杀了他。”
太子怒极上前踹了他一脚:“信口雌黄,父皇,我没说过!”
唐映云被踢得往外飞了一米,他捂住胸口,痛苦得咳嗽起来,一边咳嗽一边说:“咳咳咳,当时周王殿下和世子的弟弟也在。”
“皇帝”便问周王:“老三,你说!”
周王先是看了太子一眼,又才吞吞吐吐的说:“太子……太子未说过这句话。”他这种态度反倒让太子显得可疑起来,太子捏紧拳头看向他这个三哥,目光里几乎射出刀子。
“皇帝”哼了一声,说:“朕在这,让大家紧张,。”他站起身,“此案就由万骏协同刑部尚书审理,今夜一定要审出个结果,诸位也做见证吧,朕暂且避让,不用顾忌朕。”
刑部周尚书苦着脸走出来,说:“是,陛下。”
“皇帝”的人影看不见了,周尚书走到万骏身边,说:“万统领,不如将镇北王二公子请进宫来问问?”
万骏:“您做主就好。”
于是他们派人出宫去找王亥平。
卫安元回到寝宫,保持着满脸寒霜让人出去,没有命令不许进来,自己飞快化风赶往镇北王府,刚披好皮,宫中的人就到了。
镇北王的侍从见自己遍寻不着的二公子突然出现,赶快将事情说了,“王亥平”惊讶道:“怎会如此?!”
侍从无奈:“二公子,怎么办?”
“王亥平”说:“别急,皇帝说会给我们公道,我先进宫,在众藩王宗亲面前,皇帝也不能太袒护太子吧。”
“王亥平”来到圆和殿,证明唐映云没说假话。
太子气过头反而冷静下来:“仅凭这句话和这把匕首,便要定孤的罪吗?”
若是在民间,人证物证俱在,足以定罪,只是太子毕竟是太子,周尚书和万骏也不敢轻易下结论,万骏更是不知道皇帝的用意,他说:“不如请陛下决断?”
就在这时,皇后的鸾驾到了,她高声喝道:“且慢!”
众人纷纷行礼:“娘娘千岁!”
皇后身后跟着一个人,是英国公的庶子沈安,英国公本来不声不响的坐在勋贵中间,见他跟在皇后旁边,心里涌上一股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