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去听旷野的风 > 第21章 第七天(6)墨石公园、道孚县

第21章 第七天(6)墨石公园、道孚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借钱?干嘛要找你借钱?”

谢阑生翻转手机,单手解锁,递给沈长京,让他看他以前发过的朋友圈,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就有一条,不频繁,但是有分享欲。

“我以前喜欢发一些旅游照片和视频,次数多了,刷到我的朋友圈的人不出意外就会觉得我钱多人闲。”

“他们来借钱,碍于关系,总要借的,但是总有人仗着这份情谊耍无赖。”

“渐渐的,即便是借了,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与其这样,倒不如隐身,不用惹来那么多不必要的是非。”

“比起发朋友圈,我现在更倾向于和陌生人分享。”

沈长京一点就通:“阑生哥,我和你能成为微博互关好友吗?我保证不向你借钱!”

就这样,沈长京关注了谢阑生的微博。在道孚县,谢阑生回关了他。

橙色越野不缓不慢地在盘山大道上行驶,驰行于高山悬崖之间,道路两旁,秋色正浓,层林尽染,像黄昏余晖的碎片泼洒于起伏山峦,举目远望,茂林清溪宜人,雪山如影随形,各具特色的藏式民居应接不暇。

停停走走,大约两个小时后,到达了道孚县,一座座以棕白、藏红色为主体颜色的民居连片出现。

一进城,沈长京就喊饿,随便找了个地方放好车便去解决温饱问题了,连旅馆都没来得及去。

沈长京从一堆推荐的餐厅中筛选出了三家,喜马拉雅厨房、珠姆厨房、阿咪啰啰厨房,光看点评和菜品,三家都差不多,他艰难地抉择中,最后把权力交到了谢阑生手中。

“你说,我们去哪家?”

谢阑生完全没有选择困难症,大致浏览了一遍后说:“第一家。”

“可是第二家……”

“就第一家。”谢阑生打断他,不让他再纠结下去,以防吃不了饭。

“好吧。”

喜马拉雅厨房是典型的藏式餐厅,他们点了大众点评上排名较前的几道藏餐——藏式酥油茶、冰片牛肉、牛肉盖被、酥油香菇、薄荷排骨。

“先喝点水。”坐下后,谢阑生给沈长京倒了一杯水。

沈长京捧着水杯喝了口润喉,环顾四周,来这里吃饭的有僧人、游客,也有当地人,标准的藏语和带有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以及标准的普通话混杂在一起,竟奇异的和谐。

由于来店内用餐的人多,上菜速度很慢,沈长京饿得前胸贴后背,茶都喝了好几杯,菜才开始上,导致他带着情绪吃饭,对哪道菜都不满意,尤其是冰片牛肉,本来就吃不惯生冷的,硬要尝试,咬了一口就吐出来了,谢阑生只能麻烦服务员帮他们煮熟。

“那个酥油茶有点咸,茶不像茶,奶茶不像奶茶,牛肉盖被太辣了,牛肉干巴巴的,就酥油香菇还好。”

漫步在一尘不染的街道,沈长京一个劲儿地吐槽,谢阑生默默听着,适时开口:“其实我感觉还好。”

沈长京顿住脚步:“你站我这边,还是他们那边?”

谢阑生理智道:“我从客观事实出发。”

“我们要吵架吗?”沈长京礼貌询问。

谢阑生没有正面回答:“吵完架之后呢?”

“不知道。”沈长京耸肩,“我也不擅长吵架,但是现在好像不吵一下,解决不了事情。”

“我也不喜欢吵架。那就不吵了。我永远站你这边。这里有个博物馆,进去看看。”谢阑生推着正在愤怒边缘徘徊的沈长京进了一家名叫“嘎钦庄园民俗博物馆”的博物馆。

这是一家小型私人博物馆,大厅居然有一个吧台,主人热情地招待他们,带他们参观了整栋房子,并对每一件展示的物品作出了阐述,从农业用具到生活用品,一一细致道来。

“这整栋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吗?”沈长京在一排照片面前驻足,这些照片记录了房子从开始建造到竣工的完整过程,最显眼的材料就是木头。

“是的,我们县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由本地的木头架构而成的,叫做崩科式建筑。”主人说。

“那这些雕花也全都是手工雕刻成的吗?”

“对,所以建造一座房子要耗时非常长的时间。”

主人领着他们上了楼,屋内的梁柱、门和墙壁装饰多而繁复,精雕细镂、描金绘彩,精致而华丽。沈长京看见有房间,问是不是提供住宿,当主人给出肯定回答后,沈长京看了一眼谢阑生。

不用他说,谢阑生就明白了意思,退掉了之前预定的民宿,当场和主人订了房间,今晚入住。

离开博物馆,还有非常充裕的时间,他们又去了几家开放参观的民居。道孚民居外表朴素典雅,窗户和门口都摆着栽种的花,然而进到里面,又别有一番天地,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这里的居民热爱装饰,连窗户的形状都不一,八角形、圆形或者方形,各具特色,雕刻与绘画图案也丰富多彩,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寓意着吉祥平安和富贵,民族风情浓厚。

行至尊胜白塔时,正值暮色四合,铅色天空中群鸟腾飞。

沈长京抬头望天:“又一天过去了。”

谢阑生揉了揉他的头:“明天就能去你一直期待着的色达了。”

“你这么说,好像时间过得快点也不错。”

“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时间才会飞速而逝,不是吗?”

“是是是,和谢教授你一起旅行,超级快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