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真少爷和替嫁小夫郎 > 第47章 第 47 章

第47章 第 4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果然读了书的办法就是多,赵童生让他家里人给咱们发了号码牌,这就不怕今天白来一趟了。”

“听说不买书也能去赵家的祠堂上课,这说的我都不想买书了。”

“八十八文一本又不贵,自个儿带着书学会了,这书往后还能传下去,这赵家以后书卖不出去了,赵家村的书堂不就关门了吗?我们在家里有书,还能对着书,教家里没有上过课的后辈呢。”

那些村民一想也是,赵家这书卖得多便宜呀,错过这个村,可就真不一定能买到这么便宜的书了。

即使临近中午,院子里也依旧人声鼎沸,院门口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险些因为排队又吵起来。

就连坐在人前登记号码牌的赵家子孙也换了两人,二郎更是累得口干舌燥,恍然有种自己是田里只知道低头犁地的老牛一般,睁着两只眼睛只知道计数。

好在周用民帮着调整好村民的秩序,见赵二郎一副灵魂出窍的样子,主动上前来要帮他记账。

赵二郎可算是找到救星了,让他在自己身边,看着自己工作了一会儿,就让周用民接替自己,他则到旁边去抽空喝了两口水,吃了些饭,这才觉得活过来了。

直到夕阳落下,还有几个零零散散的村民,从其他人那里听到消息、看到号码牌后,也携伴前来领牌子。

赵家院子里点着火把,将几个登记的人面前的小木墩子照得亮堂堂的,这样就更能让人一眼看到赵家人眼底的疲惫,和让人无法忽视的、干了大量重复工作的呆滞。

最后一个村民从赵家院子里走出去,赵家人才彻底松了口气。

然而这还不算完,于氏看着院落一角堆得满满当当的东西,第一次没有因为家里出现这么多物资而感到高兴:“你说他们,要来打听消息就来,要买书咱明码标价,是多少就卖多少,这送什么礼啊?!”

可人家大过年的上门拜年,不得带点东西吗!

这不是以后还要在赵家人底下上课学算数,家里的菜蔬柴火什么的,总能拾掇一些出来,拿来给赵家当新年拜年礼。

于氏累得口水都干透了,转头看着满脸疲惫的一家子,坐在堂屋的凳子上呆滞烤火,她抬起疲累的手招了招:“休息个什么劲,快跟我过来把这些东西都收拾收拾,晾在这里,这一晚上都不得冻坏了!”

她一边叫着自己三个儿子跟她一块收拾,一边自言自语的念叨:“明天还得派几个人,将这些东西都带些去大集或者县城卖掉,咱自家里哪里吃得了这么多?还有这些柴火,家里存的柴火已经够用了,都挑到县城里去卖了。”

“卖了的钱,正好在书铺里买些墨块回来。”

二房家赵二哥道:“还要买麻,直接就跟乡邻们家里买好了,家家户户应当都有多余的麻,若是不买,过个两三日,家里的麻就不够造纸了。”

“那可得让二郎把账记好,不然以后不好分钱。”

正在堂屋里计算乡亲们一共订了多少本书的赵二郎,依稀间听到奶奶说的话,险些忘记刚才算到了多少。

他这个活计还没做完呢,奶奶又给他派上了新的活,他突然觉得这账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何悠这会儿也没有闲着,正和自己的爹娘商量着怎么安排书堂的课程。

既然书堂的事情已经安排到了大房家,二房和三房就不会再插手。

赵家大房一共有三个子女,老大便是赵墨才;老二在整个赵家孙子辈里排行第三,大家都叫他赵三郎,今年已经十六了,大房家正在准备给他相看合适的人家;还有一个小女儿,今年才十岁,别看她年纪不大,却极为聪明,算数知识也学得很好。

再加上大房间的两口子,以及新娶进门的何悠,大房家里除了赵墨才,一共六个人,也就是最多能带六个小堂。

他们六个人包括何悠,心里都很没底,他们这就能到学堂里去当先生,教学生识字认数了?

这怎么想怎么觉得像是做梦一般。

何悠倒成了这六个人里的主心骨:“相公说,这几日我们先在家自己练习着,如何给大家讲课,等到初六后学堂开学了,我们就得独自接待其他三个村子里,那些要来上课的村民们了。”

大冬天的,大房的赵大哥擦了擦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珠,说话的声音也有些结巴:“是、是得多练习练习。”

“可我这也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过课,这事情怎么就落到我身上了?早知道我就在家里造纸了!”

就连何悠也在心里想怎么不是呢?早知道当初就和二婶他们抢一抢造纸这个活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