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会数数,最简单的算数就很容易学会。”
晨光如碎金一般洒在村子里祠堂的青砖院墙上,光秃秃的槐树枝,从灰瓦屋顶后探出来,被寒风一吹,树枝伶仃摇晃。
山间屋顶的雪已经堆了有两寸厚,天气比起之前越发寒冷了不少。
但赵家祠堂的院子里,却热闹非凡。
每家每户都从家里带了一些物件过来,都是为了今日的模拟集市。
大多数村民的皮肤因为长期日晒而变得黝黑,手上满是粗糙的老茧,扎起的头发也干枯暗黄。
他们脸上都堆着兴致勃勃和满眼期待的笑意,眼角炸开一条条纹路,丝毫看不出生活的贫瘠。
赵墨才站在祠堂外门廊上,对着院落里的村民们继续说道:“首先是定价,只要给你手上的物件做好定价,例如一个粗陶碗收八文钱,来客要购买三个粗陶碗,只需要数三次八文钱,就能够钱货两讫。”
“这就是最简单的卖货算数,你们能数到一百,卖什么都不再怕算不清账。”
立刻有村民举手问道:“那若是上了百文的那些东西呢?”
赵墨才看向那人,嘴角挑起一抹从容的笑意:“假若一百三十八文,便先数出一百,再数出三十八;再假若四百五十八文,就数四堆一百文出来,再数五十八文。”
“就是啊!你这个蠢男人,咱家学会数数后,不就把家里的铜板重新数过一次,就是一百文一堆这样计数的。”
“如此说来倒真不是很难!”
“只若是卖菜,缺斤少两的时候不太好算账,六两又该收多少钱,八两又该多少?”
“阿才不是说了往后再教我们算这些吗,现在我们若是去大集或县城卖菜,一斤一堆来卖就是,这样就好算账了!”
大家一想也是,这比从前连个铜板都数不清楚好多了。
赵墨才拍了拍手,院子里的众人安静下来,纷纷转头看着赵墨才。
他们从前或许稍有嫌隙,亦或者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心里不痛快。
此时此刻,这些矛盾和成见好似都烟消云散了,所有人看着赵墨才的眼神,纯粹且充满希望。
赵墨才见大家安静下来,这才回身看向身边的村长:“既然大家已经知晓计数规则,那这模拟集市是不是可以正式开始了?”
村长点了点头,本意是想让赵墨才直接宣布开始。
赵墨才却后退一步,将村长让了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村长身上,那一瞬间,村长的脊背也无意间挺了起来。
这其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赵墨才将他让了出来,让他宣布开始,好似更加确定且稳固了他在村子里的地位。
村长心里说不出的熨帖,抬手一挥:“那就开始吧!”
院子里猛然间热闹起来,人们说话的声音纷杂而吵闹,却也让祠堂的院落充满了朝气。
他们虽从家里带了些“货物”出来,却并非真正的交易,所以购买时也不是拿着铜钱来购买,有人手里捏着小石子,有人则是提了一小袋米过来。
总之,能代替铜板用来数数就行。
“你家这米多少钱一斗?”
“六十文一斗!你要来几斗!”
“我买十斗,你给我算五十五文一斗!”
“行,把你的铜板拿出来,十斗的话,我要数十堆五十五个铜板!”
那人抓出一把米,两人便蹲在这个简易的小摊旁边,数起了手中的米。
另一边,一老妇指着自己面前的一根枯树枝:“瞧我这枯树枝多新鲜,四十五文一斤,这里是三斤!”
“四十五文一斤太贵了,四十三文一斤!”
……
渐渐的,村民们已经不再满足整数售卖,聪明些的,已经会自己推算,三十文一斤半斤得付多少文钱。
赵墨才竟也不觉得村子里的人吵闹,就坐在院落的角落里,晒着冬日的暖阳,烤着火,拿着一本《论语》细细研读。
窄袖微微滑落,露出他如玉雕刻一般的手腕。
阳光洒落在他的侧脸,在泛黄的书卷上拓出英挺的轮廓。
就连他身边的空气,好似也比院落里的更加寂静。
何悠站在人群中,看向院子角落里的赵墨才,险些看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