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天下和陛下作对的主要是杨复恭的势力。汾州节度使杨行瑜,汉州刺史杨守贞,洋州节度使杨守忠,绵州刺史杨守厚,遂州刺史杨守宗都是杨复恭的人。这些地方也不承认朝廷了。所以煽动朔方军韩巡的应该是杨复恭的人。”何玉娇低声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陛下,姝予不这样认为。”郭姝予突然想到了什么。
“哦,姝予也说说你的想法。”李烨自然愿意博采众长。
“朔方军并非杨复恭的势力范围。韩巡和杨复恭也没有任何交集。”郭姝予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朕想起来了,姝予的分析很有道理。之前朕翻阅过官员履历。韩巡是灵州本地成长起来的官员,一直在灵州,和福建出身的杨复恭没有交集。”李烨朗声说道。
“可是,单从这些也看不出来他们没有勾结啊,为了利益,他们沆诲一气,也不是没有可能。”何玉娇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陛下,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管到底是有人勾结韩巡谋反还是单纯是韩巡想造反。如今我们面临的局面是必须支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打败朔方节度使韩巡,只要活捉韩巡,一切就会有了答案。”庞师古自从归顺大唐朝廷之后,就被李烨派往何玉娇的最高监察府雪藏的两年多。两年多来,庞师古在何玉娇等人的思想熏陶下,已经彻底变成了李烨的小星星。
“师古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就不再纠结哪些人在勾结,试图反叛大唐。如今我们应该立刻派遣大军支援凤翔,彻底打败韩巡。”李烨朗声说道。
“陛下英明!”众人跪伏在地朗声喊道。
“诸位,大唐兴衰,在此一举,这是朕接任皇帝后的首战,天下藩镇都看着的,一旦我军战败,后果不堪想象。”李烨厉声说道。
“陛下,末将愿意率军前往凤翔,协助李大人扫平朔方军。”郭崇韬朗声说道。
“郭大人,师古愿意率军去凤翔。郭大人或许把精力放在防备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会更好一些。”庞师古突然想到了什么,跪伏在地禀告道。
“朱温?师古何出此言?”李烨虽然明白正史上朱温是自己的死对头。但是,自己穿越过来也改变了很多,比如庞师古,正史上一直是朱温的下属,这次穿越过来,自己收服了庞师古,李谠等人,早已经改变了历史,那么,朱温还会向正史上那样成为自己的死对头,谋朝篡位,终结大唐近三百年基业呢?
李烨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思考一统天下的问题,没有割据的土壤才能终结藩镇割据。
泾源。
自从韩巡打败张钧后,就一直停留在泾源,他要把泾源消化掉,变成他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过因为朔方军本身就是以胡人为主体的军队,之前大唐强大的时候,强大的汉人政权对其形成巨大的压力。历任朔方军节度使虽然胡人汉人都有,但是都异常的忠于大唐朝廷。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李亨在马嵬驿一番操控逼唐玄宗李隆基赐死杨贵妃后,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抵达的第一站就是驻扎在灵州的朔方军。后来在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仆固怀恩的辅佐下,平定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朔方军从此从镇守边陲的少数民族武装成为大唐的核心军事力量。之后数年,每当朝廷遭遇危机的时候,朔方军总是扮演救世主的地位。
不过因为唐廷的衰落,朔方军和其他藩镇一样,也开始尝试割据称霸。韩巡就是一个例子,祖上韩氏家族在大唐朝廷也还算显赫,宰相也出了好几个。但是,不同的环境孕育不同的人才。盛世出治国安邦之才,乱世出匡扶社稷之人。
就在韩巡因为攻占了泾源而沾沾自喜时,凤翔的李茂贞迎来了李烨派遣的庞师古军团,一同随行的还有陈薇儿的天谴军。
李烨并没有来,是因为,他意识到做了天子之后,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什么事情都身先士卒,不顾一切了。作为上位者,他必须要考虑全局。
不过比较幸运的是,大唐皇室子弟中,并没有人因为李儇将帝位传给李烨而公开反对,毕竟像李烨一样功勋卓著威仪天下的还真没有。这倒是省了李烨一边平定天下,一边防范皇室子弟的麻烦。
虽然李烨没有亲自去凤翔,但是他还是派出了庞师古和陈薇儿等人前去协助李茂贞。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汴梁。宣武军节度使府邸。
“启禀将军,如今朔方军已经占据整个泾源,对凤翔的李茂贞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李茂贞那边也是在调兵遣将,相信不出十天,双方的大战就会爆发。这也会是韩巡送给寿王最好的礼物。”牙将刘鄩一大早就来向朱温汇报最新军情。刘鄩在正史上并没有朱温的十大太保那么显眼,但是此人比较自负。因为出生贫贱,所以,能抓住的一切机会他都尽力抓住。
“刘鄩,如今寿王荣登大宝,我们没有什么表示,会不会被朝廷特别针对?”朱温其实还是有些犹豫的。他早年在潼关败于寿王的屈辱历史始终是他心底挥之不去的噩梦。
本来,他都已经打消了割据自立的想法的,但是,一个人的出现再次改变了他的想法。这个人就是张存敬。张存敬是安徽亳州人,一向有胆有识。个人战力也比较高,曾经率领军队多次打败唐军刘仁恭下属的李思远部,一度被刘仁恭视为主要对手。后来跟随朱温投奔大唐朝廷。但是,他和朱温一样,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