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炜坤带着女儿周如烟来到了牛头山游玩。周如烟此前也是身居闺阁,父亲大人很少带自己出来游玩,因此能够到外面去玩,她自然是非常高兴。
“石柱盘龙镇梓州,凤凰展翅盖牛头,三台山上七星现,马跃岩前观鱼游。”这是流传于梓州民间脍炙人口的民谣,民谣中的“牛头”,就是指牛头山。
牛头山位于梓州城西,因山形似牛,因而得名。山上多亭台楼阁,树木葱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悠闲娱乐、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五年客蜀郡,一年居梓州”,诗圣杜甫在寓居梓州的一年零八个月期间留下了近一百五十余首诗作。杜甫登临牛头山,留下了诗作《上牛头寺》:“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二人正在游玩,却遇到一位说书先生在山腰的平台讲述牛头山那凄美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腰有个山洞,山洞里住着叫牛三的穷人,以讨口要饭为生。牛三刚到山洞那年的冬天,为了过冬,就在外面要了些谷草回洞铺在地上,晚上钻在草笼里睡觉。可是牛三要回来的谷草只能管一晚上,第二天就没有了,只得又去外面讨乞。
牛三出洞走得匆忙,发现自己没有带上讨口棒,便回洞去拿。回到洞时牛三看见有两头金光闪闪的金牛正在偷吃他的谷草,见了牛三,它们叼起谷草一隐身就不见了。牛三看见自己的谷草原来是一对金牛吃了,他并没有抱怨,相反,更加起劲地去讨要谷草回来给那对金牛吃。就这样一天天地把金牛喂养下去。一天晚上,金牛托梦说:“牛三哥,我们在这里住了很久了,谢谢你喂养我们,你能到东山脚下一个做草鞋的老头那里取来钥匙,从西山口进来把我们的粪便扫了吗?如果你答应了,你就不再受穷了。”
牛三是个老实娃儿,金牛说的话,他一点也不怀疑,第二天,就到东山脚下去找那个做草鞋的老头去了。
牛三坐船过了江,顺江边找了一天,没有找到那个老头。第二天,他走得更远,还是没有找到。第三天早晨,牛三刚过江,就看见石崖半腰上,有一个老翁坐在一块长条石上做草鞋。牛三顺着陡峭的石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石缝中突然伸出两条碗口粗的蟒蛇,张开血盆大口,牛三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把眼睛一闭,什么也不顾继续向上爬。就在这时,蟒蛇猛然伸出毒舌,向他头顶击去。
牛三当即昏了过去,摔下悬崖。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块坪坝上,一个老翁站在他身边,老翁等他醒来,就不见了,眼前只剩下那块长条石,牛三将长条石带回了牛头山山洞。当天晚上,牛三就按金牛说的时间去开山门。
他来到西门口石崖前,用那块长条石在壁上撞击三下,只听“扎”地一声石门开了,门□□出刺眼的金光。牛三对着金光冲进门去,见里面果真有两头牛,靠在一起,后面堆满了牛粪,弄得它们动不得身子。牛三见了这情景,心痛起来,他摸着牛的背脊说:“牛儿呵,你咋不早说呢?”牛头见牛三进来,点点头,提提腿,向牛三表示亲热,接着欢快地叫了。
牛三用背篓把牛粪一篓一篓的背出去,倒在不远的地方,直到天亮才回到自己的洞中。背篓里没倒完的牛粪,都变成了闪闪发光的散碎金子。牛三有了金子,他一不想买田,二不想修房,三不想娶媳妇,只是用少量的金子到山下店铺中去换一些衣食和谷草,过着俭朴的生活。自己每天晚上照例去为金牛除粪便,一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牛粪堆成了三座像平台一样的山,成了今天的“三台山”了。
有一年的春天,山下来了一个老道,他发现山里有一对金牛,便想盗走。这天夜里,老道暗中跟随牛三进了石洞,金牛见了生人,立即发狂地蹦跳起来,道人伸手去抓牛鼻子时,金牛四蹄腾空,一声长啸,将前蹄一纵,冲出石门跑了。牛三手上的钥匙被金牛带到了洞外,落到地上,洞门“嘎叽”一声关了。道人被金牛蹄子蹬死了。”
“所以说,做人贪心的事情还是不要做才好!
说书先生轻轻敲了一下案桌,长舒一口气道。
“爹爹,这个说书先生讲得好好哟,我要给他打赏。”周如烟蹦蹦跳跳的来到了说书先生面前。从荷包掏出两块沉甸甸的银元,放到说书先生的手中。
“小娘子真是好人,愿上苍保佑你!”说书先生接过银元,深深的鞠了一躬。
周如烟则一蹦一跳的来到了周炜坤面前,拉着爹爹的手继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