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阁难道就是那群绑着黑布的人组成的?很适合用于大梁繁杂事务中嘛。李晔已经开始思考这些人的用处了,既然他们懂教化且腿脚功夫不错,管理监牢刑罚想来也不在话下吧!
那些顽固不化者岂不是也能像神迹中的流匪改过自新,重新投入到大梁的建设中?李晔越想越觉其可行,心脏都抖了起来,善哉善哉,此法若施行下来,安定我大梁易如反掌。
三皇子突然大感地位不保,小六身边怎如此多人手,这衬得他这个只懂微少兵书和军法的兄长似乎没半点用,不行他得奋起直追,刑讯手段而已身为皇子他可以的,军探也小菜一碟。
三皇子:我要当小六身边最醒目的大将军,谁都盖不过我的风头!
【提到玄机阁我们就必须停下说说了,《梁史》有言,“世人皆畏玄机十八人,奉之高阁。”这里的畏不只是害怕还有敬畏的意思,梁人感念他们的默默守护,却也惧怕他们的雷厉风行】
【“是夜,破门而入,翌日,处决监牢,告众之”和“隐有小儿啼哭”便可知玄机阁的厉害,梁人怎能不惧他们的果决,即使朝廷抓走一人都会张贴告示并安抚民众,梁人知道实情仍然后怕】
【若大梁世代更替下昏君当道、佞臣作乱、吏治昏暗那又是何景象,玄机阁不再是百姓的守护神,而是沦为宰割百姓的利刃,那刀将割断梁朝的生命线,又一个乾梁往事,又一个割腕重生】
【万幸大梁拥有成熟的监察制度,那样的局面终究没有到来,至少梁亡于山河倒悬前。接着说玄机十八人,他们负责大梁的刑讯并帮助囚犯走回正道,部分兼任探查情报】
【他们作为光启帝的抓手,承包了绝大多数污泥黑暗,是辉煌灿烂的光启盛世投下的阴影。光启帝救下了濒临死亡的他们,为他们命名,给他们住处,将他们的名姓书于史册中,至此君臣同往赋梁新生】
【梁史是一部生死录,不仅记述了梁人生死,而且记载了大梁兴衰。君臣轶事、乡野杂谈、朝野大事一件件都为史官记下,有时失了严肃腔调如老友般闲闲侃谈,恍然间真与古人交了回友】
【“巷深处几回眸,城北娘子买酒酿,香勾人魂飘游,”某些街坊间的小故事也会被史官记下来,梁人甚至买过流通出来的史书,当然只是一部分杂谈故事,后来逐渐演变成《梁闻录》——大梁报纸】
【哎,怎么又跑偏题了,反而说到梁史了。肯定有人要问了,光启帝为什么要救他们,是不是把他们当趁手的工具人?其实并不。光启帝还小的时候就救了一些人,“帝六子年幼,与布衣来往,出宫游耍。”】
【up觉得应该是light孩童性子,救了人后让人陪他玩,就当他是单纯的小孩捡回人后闹着要出去玩吧。毕竟这也没有相关记载,谁知道小朋友太宗的心思,难不成还能穿越回去问light?】
【成为帝王后的光启帝就难说了,当他成为封建王朝的当政者他的意志会与国家意志合为一体,他再难回到从前,连他自己都会成为棋子,何况其他人呢?】
[玄机十八人可止小儿啼哭,真的特别喜欢他们那一身黑色官袍,可以应召去玄机阁吗?]
[改我生死,赐我名姓,留我楼阁,是为主人。介入别人因果中,命运会交缠在一起,宿命般的大梁君臣]
[封建皇朝会磨灭最初的自己,皇位也就成了枷锁,但帝王心甘情愿如何算不得圆满?]
[......]
玄机阁的确很吸引人,神迹指出的问题也需要细细斟酌,虽然神迹说了,大梁还没到出问题的时候就没了,但假如他们延长了大梁存在的时间,后代里出了个昏君一切不就白搭了?
完全依附君主的大梁传承太不稳定,暂时他们也没办法改变现状,学后世没有皇帝那更不行,一没制度,二没策略,半路上就要搞出个家天下,然后大梁直接崩盘,亡得反倒早了不少。
要不还是顺其自然吧!
承明帝起身走到萧暄身边抱起崽颠了颠回到座位上坐下,挤出一个微笑,看着怀里皱着脸的萧暄,“小六,要不要跟朋友们玩啊?”说完静静等着萧暄的回答。
狼外婆来见小红帽的语气也许就是这样的,萧暄推开老爹满是皱纹的老脸,简直不忍直视,明明以前长得算得上英俊,这才几年不怪皇后嫌弃他,他都不想再看了。
“不要,”萧暄坚决地将老爹的话头堵回去,趁老爹不注意,不断挣扎着试图摆脱他的控制,手脚上下挥舞,一会儿打中承明帝的脸,一会儿击中承明帝的肚子,终于他逃脱了出来,下一秒左脚踩右脚螺旋升天......栽到地上了。
迅速爬起来的萧暄拍拍灰后没事人般远离了承明帝,他爱救谁就救谁,破光幕还要发出来,见鬼的史官什么东西都记下来,知不知道后世人最喜欢扒这种人云亦云的史料了。
光启帝心里骂骂咧咧地走开了,决定明日去抽了后世人的网线,反正明天没得播。但其实他没办法做任何事,他应该感到幸运至少这不是全天下牌直播,扣1光启帝谋杀殿内全员。
“小六,今天放完后要溜出去吗?”五皇子静悄悄迈着小碎步晃到萧暄身边,一边说一边两只手伸出两个手指比出小人走路的样子,这是他们溜出去的手势,在上书房读书时他们总临阵脱逃用这个手势示意。
萧暄本来准备不出去了,但该死的光幕提醒了他,他救回来的人不会已经饿死了吧。毕竟他好久都没出去了,他还是讨厌五哥,但他们可以一起溜走。于是萧暄伸出三只手指表明同意。
五皇子:好耶!弟弟又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