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雨酣畅淋漓地肆虐一番后,秋风接踵而至,相伴的开学季也跟着到来。道两边开着许多小店,一家挨着一家。时常有丢三落四的学生拐角走进一家文具店买些铅笔尺子,今天开学季文具店老板特地新进一批文具,不时招呼一下学生,生意火热。
对面零食店的老板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里放着的音乐,摇着蒲扇,像是要赶走夏天的余热。
“老板,一个绿舌头。”柜台上,出现一只捏着绿舌头的骨节分明的手,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两元。
老板起身,回找一块,看了看眼前姑娘的穿着,南中的校服,这个小镇最好的高中。
“娃娃你高几啦?”
“高二。”邹洛筝接过一块五。昨日粗粗一瞥,只发现这个小店的装潢不一般,有一股陈年零食铺的味道,没想到除了老式的墙纸柜台,连价格都保留了古早的样子。
这意外之喜让她开学日原本低落的心情高涨了几分。
“跟我孙子一样,我孙子也高二,跟你一个学校。哎呀,高二分水岭啊…”
老板说着说着又遥起蒲扇,一旁的收音机里放着民谣:
南方的小镇
阴雨的冬天没有北方冷
她不需要臃肿的棉衣去遮盖她似水的面容
她在来去的街头留下影子芳香
在回眸人的心头
邹洛筝驻足一笑,笑容绚烂,像夏末的尾巴。
2017年省内高考制度改革后,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文理分科,选科后的邹洛筝被分到了15班,进入教室后一大半都是些陌生面孔。大家各自忙着自己手头的事,没有分散给她过多的目光。
挺好,新班级,新开始。
邹洛筝找到贴有自己名字的桌子,她的座位位于最后一排的角落——和高一如出一辙。
夏柳清是南中的骨灰级教师,担任原15班和现15班的班主任。在其激情澎湃的演讲生涯中,她对排比句的运用可谓是巅峰造极,炉火纯青,人送外号“排比女王”,数年来给不少南中学子留下一段刻骨难忘的受教经历。
上午的开学工作很快结束,一行人三三两两结伴去吃饭,教室很快空无一人。邹洛筝在位置上拿出面包干,嚼了两口起身去接水。
巴掌大的杯底,邹洛筝确信喝水就管饱了。
开学初的饮水机总是不出水,邹洛筝改变主意去楼下买牛奶喝。
经过一楼平台时,她远远望见两个领导和一个女人交谈的身影。女人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高雅端庄的气场,若不是现在正值开学季,邹洛筝会将她认作来视察的女领导。女人身旁有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带着帽子,穿着白短袖,步伐紧凑地跟在最末端,邹洛筝看得有些入神,直到那个男生的目光微眺,视线快要相交的一瞬,邹洛筝闪躲到柱后。
阳光明媚,她无意间看见得那双眼眸,明亮洁净。暴露在阳光下的脸庞,白得刺眼,她的心漏半拍,回到了楼梯角。
人还很少,她拉开位子,抽屉里多了一张对折的纸条。
“无聊。”她把纸胡乱塞进一旁的空抽屉,坐下。书本像被人动过,变得零散。
(2)
直到下午第一节课快要开始,邹洛筝才发现她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铃响,一个年轻的女老师走进教室,她化着淡淡的妆,一头长直的秀发顺着肩头披下,比讲台下歪七倒八倒头就睡的学生更具备年轻人的活力。
新来的语文老师姓舒,叫舒馨语,人如其名,像一朵洁白素雅的花朵。
“舒老师,能叫你馨语姐姐吗?”程昊阳举手大声发问。
班里哄声一片。
“还是叫老师比较好哦。”舒馨语温柔地笑着回应。
不多时,夏柳清从门外带进来一个学生,在众人纷纷的议论声里,邹洛筝将头趴下,趁着这小会间隙,眼一眯,睡了。
“是新来的转校生吗?”
“我看是,夏柳清一路领着进来的,对他特别关照。”
“我来的路上好像看到他了,个子挺高的,戴着个帽子,样子没看清…”
“好像是朱颖婧的小学同学。”
说到这,大家将目光纷纷投向朱颖婧。
朱颖婧位于前排,她用眼神向新来的转校生打了个招呼,然后在一众同学的目光下如云得水般莞尔一笑道: “嗯,他成绩一直很优秀。”
“新来的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吧!”舒馨语递给转校生一只粉笔。笔头磕触在黑板上的声音一顿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