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形容你十分迷恋李白。”
“好吧。”
接着那人上前仔细看了看扇坠儿,将信将疑,又看了看她的神情,一点也不心虚。
“你背几首李白的诗我才会相信。”
“这简单,听好了!”
接着她起身边走边吟诵,不紧不慢的吟诵了几十首,众人皆看呆了。
当然许多跟本不是李白的,但是不重要。
掌柜的早已折服:如此文采,如此风姿,难怪能与李白结拜呢!
“怎么样,够了吗?”
掌柜的反应过来:“够了够了......既然如此,姑娘放心住下,明日照常走便是。”
田泰然立刻作揖:“多谢掌柜的!”
第二日一早他们安然离开了,小婵检查了下马车和包袱。
“什么都没少,想不到这掌柜还是个说话算话的人。”
还没走多远,便见到前面有一群人拦路,马车渐渐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不会又有劫匪吧?”
“啊?黄大哥,怎么回事?”
黄中天仔细瞧了瞧:“前方似乎是一群难民。”
“难民?下去看看。”
田泰然在小婵的搀扶下走向那群人,里面多是老人,妇人和孩子,衣衫褴褛。
已经十月底了,却穿的十分单薄,互相依偎取暖,眼窝深陷,步履蹒跚。
她忍不住心酸,也许古代人习以为常。可在现代,实在没有见过如此真实的难民。
“小婵,去把我们那些吃的拿给孩子们。”
小婵虽也不忍心,可她亲眼见到亲人在自己面前饿死,只能狠心了。
“姐,给了他们,我们怎么办?而且你一旦给了,他们就缠着不放你走了。”
“那我们就买些粮食施粥。”
说完田泰然便走过去问道:“各位乡亲们,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去哪儿?不知道,赴黄泉吧。”
田泰然听着那些虚弱又无助的回答,更不可能置之不理。
“最近的镇是什么镇?往哪儿走?”
为首的一位老人道:“前方几里外便有一个镇子,叫董家河。”
“那你们去董家河吧,那里今日会有施粥铺。”
“姑娘说的可是真的?”
这些难民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却又不敢相信。
“你们放心,是真的!我现在就去安排。”
随后转身回到马车里,拿了一些钱出来。
“这些钱你们先拿着,算是给你们的承诺,相信我。”
随后这群人便跪下来哭天喊地的谢谢她。
她不忍心看这一幕,转身回到车上,三人赶着马车向董家河走去,难民纷纷让路。
到达董家河之后,田泰然即刻安排黄大哥去买米和碗,小婵去附近的农家借用厨房。
半个时辰的功夫,一切安排妥当。
再半个时辰之后,粥已经煮好了两大锅,而难民也在排队等待了。
当晚忙完之后,她算了下,以她的钱财,仅仅可供这些难民维持半月而已。
半月之后怎么办?此事必须要官府出面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