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嬷嬷爱这个女儿如珍宝一般,只可惜这孩子长到六岁时便夭折了,叫猎户两口子着实伤心了一回。
王嬷嬷从不怨天尤人,她去庙里长跪烧香,凑了些积蓄,给女儿请了一盏长明灯供在佛前。
王嬷嬷心里只怪自己没有早早给女儿打一把小银锁把命锁上,这才叫鬼差给勾了去。
是做娘的不细心,怪不得别人。
日子照常过着,猎户每隔三日去打一回猎,不打猎的时候就上山去担柴下来或烧、或卖。
王嬷嬷在家做饭、洗涮、缝补,照顾儿子、养些鸡鸭鹅等家禽。
小家子虽然无甚闲钱,倒也衣食无忧。
一转眼,王嬷嬷同猎户的儿子长到了一十九岁,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这一家虽穷,但庄子上人人都知道他家为人老实,待人和气,所以也得人从邻村给他说了一个媳妇。
儿媳妇生得结实、健康又能干,小家庭一下子就多了些生气。
王嬷嬷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候也不过是如此了。
眼见着家中和睦,儿子儿媳孝顺,将来若再抱上几个孙子孙女,人活这一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当口偏有一场大疫到了村子。
初时没有人在意,不过是听说有几家人生了病。
可渐渐地,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却不见有人好转,办白事的凄厉吹打声似乎整日都不歇。
再后来,村子里的声息越来越微,整个村子到处都挂着白幡,却不见什么人了。
王嬷嬷的丈夫、儿子、儿媳妇三人都在这场时疫中病死了。
王嬷嬷整日以泪洗面。
她又后悔没有听从村里老人的话,带着全家人早早地避出去,又痛心瘟神老爷为何没有一并收了她去。
王嬷嬷绝望地躺在家中,不吃不喝。
苦命人的命虽苦,却偏偏生命力格外顽强,莫说瘟疫,一时竟连风寒感冒也无。
邻村逃疫的人在挨家挨户搜索粮食细软时发现了她,便劝她一同离开村子,另谋生路。
那些人只说一切事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他不叫我们死,那便是无论如何也死不成的,何苦来糟蹋自己的身子。
大疫之年,田园荒芜,王嬷嬷便跟着幸存的村民一路乞食,一路走到了姑苏。
为了挣口饭吃,王嬷嬷因缘际会进了林家做下人。
她生得健壮有力,管事的便挑中了她在浆洗房做粗活。
除月钱外,林家管她一日三顿饭,又有下人房可以居住,她便这样安顿下来。
因遭逢巨变,王嬷嬷吃了许多苦,平时便不大肯说话。
但她做事不惜力,又仔细、又负责,所以很受管事的喜欢。
一日,因主事的媳妇脱不开身,便让她跟着两个大丫头去给各房送洗熨好的衣物。
行到夫人所在的正房时,偏巧遇上一屋子人正哄小黛玉吃药。
那药汤极苦,丫头为了哄她一口气吃尽,便喂她甜甜的蜜饯含着。
小黛玉吃了药,嘴里含着蜜饯,小脸上鼓起一块,十分惹人喜爱。
这时有丫头在旁逗她,小黛玉不觉仰头咯咯一笑,谁知那蜜饯向下一滑,她人小、嗓子眼细,顿时便噎住了。
初时还能咳嗽,后面声力渐微,整个人软软地垂在丫头身上,一张小脸都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