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反派翻车日常[快穿] > 第24章 24野心

第24章 24野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纪舒年最近过得不是很好。

经过万般的排查与诊治,沈芳怡说他被确诊为一种叫慢性血吸虫病。这种是寄生虫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水源、食物、接触、粪便等。

他并非第一个出现这种症状之人,只是他是皇帝,所以在发现时,才更能让人察觉而已。

稀奇的是,这种病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些皇室和高官贵族,他们都有共同点——曾受先帝赏赐于鲥鱼食之。

鲥鱼,宫廷宴会或祭祀常见,产自彭州宁家。

切确来说,应该是前皇商之一的宁家,便是被顾彧卿救走宁书安的宁家。

食用鲥鱼的所有人,皆感染血吸虫病。得知问题所在,追溯源头,果不其然,正是宁书安一人所为。

纪舒年不知道顾彧卿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助纣为虐,想要谋反也好;是想要通过其他法子,想要救他也罢,在他决定救走宁书安,站在对立面后,他们只会是敌人,生死不休的敌人!

好在,如今治疗血吸虫病的方法已然找到,现在唯一要面对的便是西北与玢西两地的动乱。

西北动乱,说白了便是罪官之流逃窜于西北作乱,背后站着因朝廷政策而触犯利益联合起来的各地豪绅。

豪绅之害,动之国本!有句俗话说得好,铁打的豪绅,流水的朝代。

这些豪绅士族门阀根深叶茂,家族代代相传,几乎垄断朝廷各大高官职位,这也造就官官相护,豪绅永远是上等人,贫民永远是贫民,贫富差距之大,历代皇帝都要为之掣肘,也是心之大患所在。

玢西则是前朝余孽的老巢,他们自称玢西娘娘神教,为教化世间百姓而来,救民于水火之中,利用神教拉拢人心,颠倒黑白,给朝廷抹黑。

玢西神教隐藏极深,前阵子,下面人探查到,受玢西神教教唆,其下教徒或隐藏花楼,或以各种办法进入高官后院,光是被查出的玢西教徒,京城便多至几十户人家,其中上至皇室宗亲,下至文武百官,其害至深!

对于豪绅之害,并非短期能够解决,这是当下社会结构所造就,想要变革需要大量推动一系列相关政策,诸如土地改革、发展工业、设学府而教化民生、奴隶制等。

这些前提下,必须己身有强大到能够镇压一切的军事与金钱能力,否则一切皆为空谈。

然,纪舒年才刚登基不久,有因突患恶疾为玢西神教用之愚民。虽说他手中有一定的兵马,可朝廷官员与豪强士族门阀牵扯极深,原先不过是动了一些豪强利益,便被驱之造反,倘若推动变法,怕是明日百官便会逼宫!

不变法,大纪依旧如前世那般腐朽,直至覆灭;变法,改朝换代,朝廷还是那些门阀。

故,陷入死循环。

正愁着,沈芳怡突然寻到纪舒年。

沈芳怡的师父为太医院院史,而太医院一般专为皇室宗亲,乃至王公大臣作诊治。涉及自己的性命这种事,不会有哪个人不上心。太医院官品虽小,却往往皆是当权者之人,如今被提拔的院史也是如此。

说起来沈芳怡会来寻纪舒年,还是因为她有医德。对于自己的病人,病才痊愈没几日,又开了安神药物。一般人,开了也就开了,可纪舒年是何人啊?他可是皇帝啊!更别说她的小命绑在纪舒年这条船上。

为了自己的小命,哦不,因为她有医德,所以打听了一下,凭借着她那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打听到纪舒年为何而烦忧。

古话说得好,对症下药,有些病不一定为身体病变,心病也是一种病。

开什么玩笑,睡觉都得用到安神药才能安眠,这心理压力得有多大?很多病都是从心病体现至身体化,她这是防范于未然!

于是,才有如今她面圣之事。

沈芳怡因血吸虫病有功,同时救驾有功,特赐为正六品医官。

并非纪舒年小气,只是女子为官会触动父权利益,必然难之又难,加上沈芳怡所学医术并非当世正统医道所出,亦未通过选拔。

每个行业皆会抱团,对于一个半路出家,且还是女子出身的沈芳怡,纪舒年能赐其正六品医官,还是因为其救驾有功,以及救了涉事的王公贵族,才能让他们捏着鼻子没有再反对。

人嘛,谁还没有生病的一天?万一哪天有求于人呢?但再多的,可就不能够了。

如今的沈芳怡,有官品在身,面圣也少了些非议,但还是要避讳一二,所以此时除了纪舒年之外,还有寿康太后在场。

“陛下,微臣有要事相议!”

在人人平等的新社会生活下的沈芳怡,对封.建君主制是十分看不上,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是小命要紧。

加上如今她是朝廷命官,她有一颗想要改变当下女性地位的野心,所以必须学会官场那一套,不能叫那些臭老爷们看笑话,笑她连礼制不知为何物。

沈芳怡潜心学习了一些称谓与礼制,可到底经过教育普及的熏陶,学了些皮毛,但对王权的敬畏之心,却是浮于表面,顶多是当成商务公函的格式与要求来对待。

对于人才,纪舒年有一定的包容心,更别提这些天接触下来,他早就知晓沈芳怡是位怎样的人。

说她胆子大吧,她却很会审时度势;说她胆子小吧,一上来就说他比母猪都不如,还不畏强权,提议将染疾的王公贵族单独隔离。

此时听闻沈芳怡所言,明白她这是要谈及政事了,而自古有后宫不能干政的礼制……

看来沈芳怡学的还不算少,只是寿康太后和他的关系倒也不必因此避讳。

“爱卿不是常说女子能顶半边天吗?朕不是那般迂腐之辈,母后并非外人,且但说无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